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扎西曲林日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西藏自治區

圖片來自udn

扎西曲林日追,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歷史

藏語「扎西曲林」的字面意思是 「光榮的佛法之地」,或譯「吉祥法林」。扎西曲林日追位於拉薩市北郊,鄰近色拉寺,位於色拉寺西北面的山中,距離色拉寺約3公里。從色拉寺走到扎西曲林日追約需1小時。從扎西曲林日追所在的高山,可以望見幾公里外的拉薩火車站[1][2]扎西曲林日追是色拉寺的屬寺。[3]

一位當代藏族作家稱,根據口頭傳說,扎西曲林日追可能是7世紀時信仰佛教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所建。一位當代歷史學家則認為,扎西曲林日追是拉藏汗在冬季的幾個月內,令其私人佛學院的僧人居住之處。不同歷史資料指出,拉藏汗的佛學院的僧人,夏季在西藏北部集會,隨後遷至拉薩正北之地過冬。看來扎西曲林日追便是這個過冬地點。

1705年,拉藏汗主政西藏後不久,發現色拉寺的經堂太小,無法容納全寺僧人,便建議為色拉寺興建一座新經堂,但條件是色拉寺將原有的經堂交給拉藏汗,拉藏汗利用舊經堂作為其私人佛學院的院址。拉藏汗同色拉寺僧人達成協議後,其上述建議得以實施。1717年,拉藏汗去世後,拉藏汗的佛學院成為色拉寺密宗學院,延續至今。

雖然拉藏汗的佛學院永遠遷到了色拉寺,但看來他們並未放棄位於色拉寺西北面扎西曲林日追的舊冬季住所。當拉藏汗的佛學院變成色拉密宗學院後,扎西曲林日追的所有權也轉移到色拉寺密宗學院。

20世紀初,帕繃喀仁波切在靠近扎西曲林日追的一些山洞內閉關靜修。這使帕繃喀仁波切建立了與該地區的聯繫。稍後,當帕繃卡仁波切名望大增時,色拉寺密宗學院建議將扎西曲林日追送給他作為其私人靜修之所。作為交換,帕繃喀仁波切同意正式進入色拉寺密宗學院,該行動為密宗學院帶來了聲譽。自那時起,帕繃喀仁波切在色拉寺擁有兩個附屬學院:密宗學院以及色拉寺佛教學院。據知情者稱,自那時起,帕繃喀仁波切夏季住在扎西曲林日追,冬季住在色拉寺內的私人房間。

在帕繃喀仁波切的管理下,扎西曲林日追進行了大規模維修及擴建。或許也是由於帕繃喀仁波切的關係,供奉護法多傑雄登的殿堂規模很大,而且建在扎西曲林日追建築群最高處。在此次建設工程中,帕繃喀仁波切經根敦群培介紹,找到了在哲蚌寺果莽扎倉學習的僧人畫家安多強巴,為扎西曲林日追繪製了壁畫。安多強巴繪製了釋迦牟尼本生傳,格魯派祖師圖,以及許多顯宗畫和密宗畫。最後,安多強巴還專為帕繃喀仁波切畫了一幅肖像畫,這是安多強巴在拉薩畫的第一幅人像畫。[4]

1959年騷亂之後,在色拉寺的所有屬寺中,扎西曲林日追的命運最為糟糕。在超過30年的時間裡,該寺被完全忽視,瀕臨完全毀滅。1990年代初,帕繃喀仁波切的一位學僧,開始修復扎西曲林日追。到21世紀初,兩位高僧留在該寺管理,他們也獲得達旦日追(Takten Hermitage)的尼姑的協助, 這些尼姑住在山上更高處。

建築

扎西曲林日追建築依山而建,分梯次。最底下的兩個梯次分別是僧舍和主寺,如今仍存在,但規模比1959年之前縮小很多。上面的兩個梯次:帕繃喀仁波切的私邸、多傑雄登殿, 目前均為廢墟,尚未重建。

如今,寺院內的全部佛像都新製作的,只有該寺西北角佛壇上發現的勝樂金剛像是舊的。事實上,這尊勝樂金剛像原本可能不屬於該寺。

該寺的主要佛壇上中央供奉着宗喀巴師徒三尊。在這三尊一層樓高的佛像左側,是兩尊較小的佛祖像;在宗喀巴像右側是一些等身像,包括赤江仁波切、帕繃喀仁波切、至尊上師阿旺南卓(Jetsun Lama Ngawang Namdrol,該寺的興建者)。在這些像的右側,沿着寺院的東牆,是這3人的舍利塔。

參考文獻

  1. 藏族同胞如何看待青藏鐵路?,搜狐,2005年10月25日
  2. 札西邱林寺,多傑雄登,於2013-08-08查閱. [2013-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3). 
  3. The Tibetan and Himalayan Library (PDF). [2013-08-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2-02-20). 
  4. 廖東凡,大畫家 安多強巴傳奇,中國西藏2007年第二期. [2013-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