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都口的油菜花(李雨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扁都口的油菜花》是中國當代作家李雨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扁都口的油菜花
去過青海、甘肅大環遊的人,都知道青海門源的油菜花最有名。殊不知,在甘肅省的張掖附近,也有一個久負盛名的油菜花種植基地,那就是民樂縣的扁都口。
去扁都口看油菜花,一直是我們的願望,也在我們「大西北自駕大環遊」的攻略之內。那天,我們早早從張掖出發,驅車約不到一個小時,就來到了久負盛名的扁都口。
從7月10日我們飛機在蘭州落地,除了在青海的坎布拉、青海湖看見過一抹綠色之外,一路上的茶卡鹽湖,德令哈的雅丹「魔鬼城」,大柴旦的百里無人區,夜宿的魚卡村,甚至包括莫高窟,敦煌,嘉峪關,張掖等等,無不是以黃沙為主色調。漫漫的黃沙,茫茫的戈壁,一直在我們的心裡翻騰着黃色的波濤,讓人感到視覺的疲勞,精神的乏潰。
乍一到扁都口,立刻就被滿視野的綠色所陶醉。在祁連山山根的緩坡上,在一片蔥蘢濃綠的襯托下,不知用什麼鐫刻着「扁都口」三個巨大無比的字。遠處的祁連山雪峰閃爍着聖潔的白色;近處的十幾萬畝金黃的油菜花鋪滿山坡;高原的深藍色天空有着寶石般透明的晶瑩;茁壯的青稞,炫目的山花旺盛地生長,這一切交融在一起,就構成一幅色彩斑斕,構圖鮮明,帶給人以豐富聯想的絕美風景畫。我們仿佛一下子衝出了黃沙的重圍,一掃連日來對枯燥的黃色厭倦了的鬱悶,心情一下子開朗舒緩,從而變得不再焦躁,不再急迫。
說起扁都口,那真是大自然饋贈人類的一方寶地。扁都口位於祁連山山麓,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高大險峻的祁連山一劈兩開,從而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峽谷。扁都峽谷長約28公里,寬約幾十米,最窄處僅有十幾米,是甘肅通往青海的必經之地。峽谷的兩邊高山對峙,峭壁懸崖,林木茂密,飛禽走獸。谷中,是從祁連山上流淌下來的雪水,水流洶湧,浪花飛濺,滋養着山腳下的人們,也滋養着十幾萬畝的油菜花。
愛花是女人的天性。老伴和兒媳一下車,就急不可待地跑到油菜花地,與油菜花一起合影。她們笑着,喊着,用野花、野草編成花環,戴在頭上,套在頸上,舉在手裡,做出各種賣萌的動作。滿地的金黃,幽綠的大山,鮮艷的衣裙,都恰到好處地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這正是攝影者最喜歡捕捉的精彩瞬間。我和兒子一起舉起相機,留下了這一幀幀寶貴的鏡頭。因為我們都知道,此生,這是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後一次來到此地。機會難得,不留下珍貴的紀念,就虛枉了此行,也虛枉了扁都口的美景。
站在扁都峽谷里,往事越千年。我的思緒一下飛到了重重的歷史蒙太奇之中。我似乎聽見了張騫手持節杖途經扁都峽谷出使西域的馬蹄聲;似乎聽見了衛青、霍去病的大軍從扁都峽谷奔襲匈奴的喊殺聲;似乎聽見了隋煬帝的兵馬從扁都峽谷進軍,大破吐谷渾人的歡呼聲;似乎聽見了解放軍西路軍在扁都峽谷浴血奮戰,最後全軍覆沒的悲壯呼喊聲;似乎聽見了王震將軍率大軍從扁都峽谷乘勝前進,剿滅「馬家軍」的隆隆槍炮聲……
自古以來,扁都峽谷曾走出過多少金戈鐵馬,走出過多少商賈駝隊,也曾走出過多少文人墨客。李白、高適、岑參、王維、王昌齡等等,都是經由扁都峽谷西出陽關,去尋找他們夢中的故人,去撰寫他們的絕美詩篇。
在離開扁渡口的時候,忽然有了一絲的不舍。我在想,扁都口之所以能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發展成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之外,還要說扁都峽谷的人們辛勤的付出。他們充分利用了祁連山脈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開創了甘肅省的油菜花種植事業,從而不僅美化了家鄉,淨化了空氣,保護了環境,帶動了經濟,而且還把自己的家鄉「扁都口油菜花景觀」推向了全國,全世界。使扁都口的油菜花成為甘肅省的一張金卡名片。2013年,扁都口的油菜花基地,還被國家農業部鄉鎮企業局授予「中國美麗田園」的稱號。我深深地為扁都口的油菜花折服,也深深地為扁都口的歷史所折服。
青山不老,深谷為證,那些曾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過一幕幕驚天動地、可歌可泣,可圈可點功績的人們,包括現代的扁都口人,都將與扁都峽谷一起青史留名,萬古長存。[1]
作者簡介
李雨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天津靜海區作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