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感時八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感時八首》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苦恨年年病作家,

韶光〔1〕催促鬢雙華。

異鄉滋味嘗將盡,

詩酒生涯興未賒〔2〕。

五色陸離翻漢幟〔3〕,

數聲隱約響悲笳〔4〕。

頻來感覺興衰事,

極目中原淚似麻。

說明

《詩稿》推斷此題八首作於1912年冬。這年作者於成都府中畢業,考入成都高等學校理科。寒假留校未歸。這八首詩,是用杜甫《秋興八首》原韻擬出的「感時憤俗的律詩」(《黑貓》)。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帝制,而勝利果實為大小軍閥所篡奪。國內政局紛亂,政治腐敗,人民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侵略,陰謀瓜分中國。1911年底至1913年間,俄國先後策動內外蒙獨立,出兵新疆伊犁、喀什、阿爾泰等地。1912年英國派兵送叛國的十三世達賴回拉薩,宣布西藏獨立。尹昌衡奉命進剿,三個月基本平定川邊叛亂。但北洋政府腐敗無能,步步退讓,下令停止西征。尹昌衡在打箭爐(今康定)裹腳不前。這八首詩承接了杜甫詩「善陳時事」的特點,把眾多政治事件納入詩歌,表現出強烈的參與政治的願望和報國濟民的宏大志向。這八首詩及這前後的一些作品,都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面貌,堪稱一時「詩史」。如其一,寫對辛亥革命的失望;其二,寫政局紛亂;其三,寫內政腐敗;其四,寫軍閥混戰;其五、六、七、八四首,抨擊時政時弊,對國家安危、民族前途充滿憂慮與企盼,以圖喚起民眾,呼喚志士仁人挽狂瀾於既倒。

注釋

〔1〕韶光,光陰,常指春光,美好時光。溫庭筠《春洲曲》:「韶光染色如蛾翠,綠濕紅鮮水容媚。」

〔2〕賒,滿足。

〔3〕五色陸離翻漢幟,當時中華民國國旗,以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五族共和」,表示以漢、滿、蒙、回、藏五大民族為代表的中華各民族平等。

〔4〕悲笳,胡笳,胡人卷蘆葉而吹之,謂之笳簫。後以竹管代之。此指軍中所用的軍號,號音悲涼。杜甫《秋興八首》之二:「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群鶩趨逐〔1〕勢紛紜,

肝膽竟同楚越分〔2〕。

煮豆燃萁〔3〕惟有泣,

吠堯桀犬厭聞狺〔4〕。

鬩牆〔5〕長用相鳴鼓,

邊地於今已動鼖〔6〕。

敢是瓜分非慘禍,

波蘭遺事〔7〕不堪懚。

注釋

〔1〕鶩,鴨。群鶩趨逐,喻各派勢力集團相互角逐。

〔2〕肝膽楚越,喻彼此關係原本如肝膽一樣的革命陣營,如今猶如楚國和越國一樣敵對。

〔3〕煮豆燃萁,喻兄弟自相殘殺。三國時魏文帝曹丕欲加害曹植,命其七步成詩,否則處死。植未及七步口占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豆萁,豆稈。

〔4〕狺,犬吠聲。此處桀犬指為主子效勞的走狗。「桀犬吠堯」,參見《敝帚集》《〈王制〉講義》注〔4〕。

〔5〕鬩牆,不睦,爭吵。《詩•小雅•棠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侮)。」相鳴鼓,相互攻擊。

〔6〕鼖,音墳,軍中用大鼓。

〔7〕波蘭遺事,18世紀波蘭遭俄、普、奧三國三次瓜分,而至亡國。參見《敝帚集》對聯一注〔4〕。懚,原稿作,規範校改,意為煩悶。

郭沫若《感時八首》敝帚集與遊學家書原文欣賞

冠蓋嵯峨滿玉京〔1〕,

一般年少盡知名。

經營人爵羊頭爛〔2〕,

羅掘〔3〕民膏鼠角〔4〕生。

騰說〔5〕曹邱〔6〕三寸舌,

爭傳婁護〔7〕五侯鯖〔8〕。

鼎鑊覆公終折足〔9〕,

濫竽〔10〕還自誤齊民〔11〕。

注釋

〔1〕借用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冠蓋,以官服、車蓋喻指高官顯宦。嵯峨,高峻貌。玉京,即「玄都玉京」,天帝所居的地方。此指京城北京。

〔2〕人爵,古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羊頭爛,喻濫封官爵,虛圖其名。

〔3〕羅,網羅。掘,挖掘。以用網捕雀、挖掘鼠洞,喻搜刮民脂民膏。

〔4〕鼠角,即鼠牙雀角。《詩•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陳奐傳疏:「鼠、雀,喻強暴之男也;穿屋、穿墉,喻無禮也。」謂強暴侵凌引起爭訟。此句意為強暴勢力搜刮民財,手段無用其極。

〔5〕騰說,宣揚主張,傳播流言。劉勰《文心雕龍•檄移》:「譎詭以馳旨,煒曄以騰說。」

〔6〕曹邱,複姓,西漢時楚人,能言善奉迎。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7〕婁護,漢成帝五位國舅的食客,善辯。

〔8〕五侯,漢成帝同日所封的五位國舅。五侯鯖,漢代雜燴菜名,用魚和肉合烹的食物。《西京雜記》二:「婁護豐辯,傳食五侯間,爭得其歡心,竟致奇膳,護乃合以為鯖,世稱五侯鯖,以為奇味焉。」

〔9〕鼎鑊,青銅器,古代烹飪器皿。鼎三足兩耳,鑊似鼎無足。覆公折足,喻不勝重任,敗壞公事;國家政權的根基被破壞。《周易•繫辭下》:「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意為鼎足斷了,打翻了王公的食物,玷污了鼎的全身,預示兇險。

〔10〕濫竽,濫竽充數。竽,古樂器。見《韓非子•內儲說上》載南郭先生濫竽充數事。

〔11〕齊民,平民百姓。《漢書•食貨志下》顏師古注引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猶今言平民矣。」

劫燧〔1〕初經尚未穌〔2〕,

叢祠夜火復鳴狐〔3〕。

奔林戰象衡馳突〔4〕,

竄穴陣蛇恣毒痡〔5〕。

極望瘡痍千井〔6〕滿,

不聞號泣一家無。

司戎〔7〕畢竟司何事,

雙方罪惡詎勝誅〔8〕。

注釋

〔1〕劫燧,即烽燧。古代邊防的報警信號,白天點火望煙,曰燧。原稿作,規範校改。《後漢書•光武帝紀下》:「修烽燧。」李賢註:「晝則燔燧,夜乃舉烽。」

〔2〕穌,即蘇,復甦。杜甫《江漢》:「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3〕叢祠,荒野叢林中的神祠。《史記•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詞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涉王!』卒皆夜驚恐。」借喻新的戰爭又將發生。

〔4〕象,大象。《後漢書•光武帝本紀》:「王尋、王邑圍昆陽,驅猛獸虎豹犀象之屬以助威。」衡,同橫,橫行無忌。衡馳突,任意馳騁奔突。

〔5〕蛇,指長蛇、封豕等猛獸。恣,肆意。痡,人疲不能行走之病。《左傳•定公四年》:「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如於楚。」此二句比喻戰爭如毒蛇猛獸殘害人民。

〔6〕井,指村落,千村萬落。

〔7〕司戎,掌管軍政的長官。《新唐書•百官制》:「龍朔二年,改兵部為司戎。」

〔8〕罪惡詎勝誅,即罪大惡極,罪不容誅。

五族共和〔1〕豈易哉,

百年根蒂費深培。

理財已少計然〔2〕術,

和狄偏無魏絳〔3〕才。

西北舊蕃行甌脫〔4〕,

中央深咎弗虺摧〔5〕。

請看肉食〔6〕公餘後,

尚向花叢〔7〕醉酒杯。

注釋

〔1〕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提出「五族共和」口號。意謂中華各民族不分大小,平等共建民主共和國。

〔2〕計然,春秋戰國時人。姓辛,名研,字文子。博學多才,尤善計算。仕于越國,獻十策,范蠡以他為師,殖產至巨萬。見《吳越春秋》、《史記•貨殖列傳》。

〔3〕魏絳,即魏莊子,春秋時晉國大夫。晉悼公時,因言和戎五利,晉侯命其與山戎為盟,從此晉無邊患,爭霸中原。

〔4〕甌脫,一作區脫,匈奴語稱邊境守望或屯戍之處為甌脫。《史記•匈奴傳》:「東胡與匈奴間,中有棄地,莫居,千餘里。各居其邊歐脫。」後謂邊境棄地為甌脫。

〔5〕弗虺摧,即虺弗摧。虺,小蛇。《國語•吳語》載:春秋時吳王夫差勝越,將許越和,申胥諫曰:「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意謂小蛇不打,長大後即不可制。喻不除弱敵後患無窮。

〔6〕肉食,享受高官厚祿的官吏。《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7〕指男女風流事。

藏衛喧騰獨立聲〔1〕,

斯人決計徂西征〔2〕。

豪華定遠居投筆〔3〕,

俊逸終軍直請纓〔4〕。

羽檄〔5〕飛馳千萬急,

蠻腰〔6〕纖細十分輕。

寨中歡樂如何似,

留滯安陽楚將營〔7〕。

注釋

〔1〕藏衛,即西藏。西藏舊分四部:康(前藏)、衛(中藏)、藏(後藏)、阿里。1912年英國唆使並派兵護送十三世達賴回拉薩,宣布「西藏獨立」。

〔2〕斯人,指四川都督尹昌衡。徂,往。《詩稿》正文作「組」,書後附表勘誤。1912年7月尹出兵,三個月基本平定川邊叛亂。

〔3〕定遠,《詩稿》正文作「志達」,書後附表勘誤為「志遠」,現據上下文校改為「定遠」。定遠投筆,見《後漢書•班超傳》。班超(32—102),字仲升,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班彪之子,班固弟,東漢名將。奉詔出擊北匈奴,平定西域,後封定遠侯。少時有大志,嘗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閒乎?」

〔4〕終軍(?一公元前122),字子云,西漢時濟南人。博辯能文,年十八即為博士弟子。武帝時任謁者給事中,擢為諫議大夫。嘗向武帝諫曰:「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南越,今兩廣及越南北部地區。二十多歲早逝,時稱終童。見《漢書•終軍傳》。請纓,請求出征報效國家。

〔5〕羽檄,即羽書,緊急軍事文書。《漢書•高帝紀下》:「吾以羽檄征天下兵。」顏師古註:「檄者,以木簡為書,長尺二寸,用徵召也。其有急事,則加以鳥羽插之,示速疾也。」王維《老將行》:「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檄交馳日夕聞。」

〔6〕蠻腰,小蠻腰。小蠻,唐時歌妓,善舞。白居易詩:「楊柳小蠻腰。」

〔7〕安陽,今山東曹縣東有安陽城。楚將,指楚懷王上將軍宋義。出兵救趙時在安陽滯留按兵不動,又在送其子赴任途中飲酒作樂,被副將項羽殺。喻尹昌衡率兵出征,因民國政府下令停止西征,停滯中途,止於打箭爐(今康定)。

兔走烏飛〔1〕又一年,

武昌舊事〔2〕已如煙。

眈眈群虎〔3〕猶環視,

岌岌醒獅〔4〕尚倒懸〔5〕。

承認問題〔6〕穿眼望〔7〕,

破除均勢在眉燃,

不見朔方〔8〕今日事,

俄人竟乃著先鞭〔9〕。

注釋

〔1〕兔走烏飛,古代神話,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月中有白兔搗藥,故稱月亮為玉兔。意謂時間過得很快。

〔2〕武昌舊事,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

〔3〕眈眈群虎,指西方列強、帝國主義。眈眈,如虎注目,盯着看。

〔4〕岌岌,危險,岌岌可危。醒獅,指中國。舊時,西方稱中國為睡獅,辛亥革命後睡獅醒來,時人改稱中國為醒獅。

〔5〕倒懸,形容處境極為困苦,猶如人被置懸掛。《孟子•公孫丑上》:「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漢書•賈誼傳》:「天下之事方倒縣(懸)。」

〔6〕辛亥革命後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尚待國際承認。

〔7〕穿眼望,望眼欲穿之意。王惲《送李郎中德昌北還情見乎辭》:「落日鄉音杳,秋空望眼穿。」

〔8〕朔方,北方。

〔9〕著先鞭,先行一步,先占一籌。指沙俄搶先動手侵略我國西北邊疆。

抽繹〔1〕俄蒙協約〔2〕詞,

我心如醉復如痴。

追念極邊〔3〕思緬越,

難忘近事失高麗〔4〕。

覆車俱在寧仍蹈〔5〕,

殷鑑〔6〕猶懸敢受欺?

傷心國勢漂搖〔7〕甚,

中流砥柱〔8〕仗阿誰?

注釋

〔1〕抽繹,一作繹,理出頭緒,推究事理。

〔2〕俄蒙協約,1912年11月3日,沙俄與蒙古簽訂條約,唆使蒙古獨立。

〔3〕極邊,遙遠的邊疆。緬越,緬甸、越南。

〔4〕高麗,朝鮮。此詩三、四兩句,指我國近代鴉片戰爭以來,失去緬甸、越南藩屬,中日甲午戰爭又失去朝鮮。

〔5〕覆車具在寧仍蹈,重蹈覆轍之意。寧,怎能。

〔6〕鑒,鑑戒。殷鑑,《詩•大雅•盪》:「殷鑑不遠,在復古之世。」殷朝的子孫應以夏朝的滅亡作鏡子,警戒自己。

〔7〕國勢,《詩稿》正文作「國事」,書後附表勘誤。漂搖,搖盪、動盪。《詩•幽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8〕砥柱,柱石,立於三門峽東黃河中流的一處柱石形小山。中流砥柱,比喻能支撐危局,擔當重任的人。[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