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惡絲蟲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惡絲蟲病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由犬惡絲蟲成蟲寄生於犬心臟的右心室及肺動脈(少數見於胸腔、支氣管)引起循環障礙、呼吸困難、貧血、猝死等症狀的一種絲蟲病。除犬外,貓和其他野生肉食動物均可作其終末宿主。這種病也可能由犬經蚊蟲傳染給人類。人類感染後會出現皮下、結膜腫塊、蕁麻疹或淋巴炎等症狀。2012年8月28日,香港在全球首次發現新型狗寄生蟲。

本病由一種狗的常見寄生蟲---犬惡絲蟲感染所致。該病不僅嚴重威脅養犬業的發展,甚至危害人類健康。

經感染蚊將犬惡絲蟲傳給人,但非常罕見.幼蟲在梗死的肺組織內被包圍而產生界限清楚的肺部結節.病人可有胸痛,咳嗽,偶爾可咯血.很多病人無症狀,而在常規胸部X線檢查時才發現肺部結節.外科手術標本組織學檢查可作出診斷,血清診斷試驗的陽性率僅約35%,但可免除不必要的外科手術.本病可以不治自愈。

疾控信息

2012年8月28日,香港大學在全球首次發現新型狗寄生蟲「香港型惡絲蟲」,推測可經蚊蟲傳播給人類。過去一年多來,香港有3名病人身上出現囊腫或淋巴結凸起,切除時發現內藏惡絲蟲。專家稱情況較易控制,病人多數不會有即時生命危險,也不會人傳人。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發現的這種全新型狗寄生蟲,被命名為「香港型惡絲蟲」,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過去曾在香港發生3例病例,患者分別在眼皮、頸部及腹部發現有膿腫凸起,將凸起部分切開後,均發現同一種新型惡絲蟲。而3位病人都曾經被蚊蟲叮咬過。他又稱,其後檢驗約200隻流浪狗,發現有6隻身上帶有惡絲蟲,估計均是由蚊蟲傳播,推測新發現的寄生蟲也是由狗經蚊蟲傳染給人類。

袁國勇表示,只要將患者凸起切除即可治療,情況較容易控制。

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當局會與專家合作商討應對方法,及時發放信息,呼籲市民不要太擔心。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表示,惡絲蟲是可感染多種哺乳類動物的寄生蟲,狗是其主要的寄主之一,人類偶然可經蚊蟲叮咬感染,而出現皮下、結膜腫塊、蕁麻疹或淋巴炎等,但惡絲蟲病不會人傳人,並可通過手術治療,市民如有類似症狀,應向醫護人員求診。

病原體及症狀

宿主:犬、貓、狐、狼 , 寄生部位:右心室、肺動脈 。犬惡絲蟲病又名:心絲蟲病 ,形態:雄 10 16cm;雌 25 30cm 形態: 10—16cm 16cm; 25—30cm 白色 、細長。 白色、細長。

流行病學

雌X雄於寄生部位 雌產微絲蚴 、蚤、蚊吸血吞食,於消化道發育5—10天 蚊吸血吞食,於消化道發育成熟幼蟲 移至喙部,再次吸血,經犬血 心臟、 發育6—9月成熟 循 心臟、血管發育月成熟存活數年 。

犬惡絲蟲屬於線形動物門(?Secernen?tia?),線蟲綱(?Class Nematodo?),有尾感器亞綱(?Phasmidea?),絲蟲目(?Filariata?),絲蟲科(?Fillariidae?)惡絲蟲屬(?Dirofilaria?)。蟲體呈微白色。雄蟲長12~16 cm,末端有11對尾乳突,分為肛前5對,肛後6對。交合刺兩根,不等長。雌蟲長24~30 cm,尾端直,陰門開口於食道後端,約距頭端?2.7 cm?。成蟲常糾纏成幾乎無法解開的團塊,也可游離或被包裹而寄生於犬心臟的右心室和肺動脈中,個別寄生於肺動脈支和肺組織,還有的見於皮下和肌肉間組織中。其幼蟲—微絲蚴無鞘,周期性不明顯,但以夜間出現較多。多寄生於血液中,做蛇行或環行運動,經常與血細胞相碰撞。

犬惡絲蟲病是全世界許多地方的常見疾病,如美國、加拿大南部、墨西哥、澳洲、日本、東南亞各國、非洲西部和南部、歐洲等地區都有過該病感染的報道。在南韓德國牧羊犬惡絲蟲病的發病率為23%;Foreyt WJ用ELISA方法調查華盛頓地區該蟲的感染率為5%;台灣地區該病的感染率約為30%~60%?。犬惡絲蟲病在我國也分布甚廣,幾乎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丹東地區的該病感染率為?28.6%?。本病不僅感染犬,幾乎所有在發生心絲蟲病的區域中未被保護的動物(貓及其他野生肉食動物等)都有可能感染,筆者發現丹東籠養藍狐以及貓的心臟內有犬惡絲蟲寄生。另外,免疫力不全的人遭受病媒不停的叮咬,很容易被犬惡絲蟲感染。?

由於該寄生蟲的生活史所需的中間宿主是吸血昆蟲—蚊子等。因此每年蚊子最活躍的6~10月為該病的感染期。其中感染最強期是7~9月。犬的性別、被毛長短、毛色等與感染率無關;而飼養條件的不同與感染率密切相關。戶外飼養犬感染率高於室內飼養犬。台灣的一份調查結果還顯示:該病的流行可能與風速、溫度、濕度以及海拔等有關?。

生活史

犬惡絲蟲成蟲雌雄交配後,受精卵在雌成蟲的子宮內發育和孵化,向血液中排出長約?0.3 mm?的微絲蚴(存活至少1年)。當中間宿主(蚊、蚤等)吸患犬血時,微絲蚴進入其體內,經約2~2.5周發育成對犬有感染能力,約1 mm長的成熟子蟲。當蚊等帶蟲的中間宿主叮咬健康犬時,成熟子蟲即從其口器中逸出,鑽進健康犬的皮孔中,開始在皮下結締組織、肌間組織、脂肪組織和肌膜下發育。被叮咬感染犬3~4個月後,體內蟲體長達3~11 cm並進入靜脈,移行至右心室,被稱為未成蟲。再在右心室或肺動脈內繼續發育約3~4個月,發育為成熟的成蟲。微絲蚴經蚊等中間宿主和感染犬體內發育為成蟲約需?6~7?個月的時間。成蟲在右心室和後腔靜脈、肝靜脈、前腔靜脈再到肺靜脈的毗鄰血管內約有5~6年的寄生時間,在此期間內不斷產生微絲蚴。

臨床症狀

感染惡絲蟲的犬初期多數沒症狀。隨着病情發展,患犬會出現精神不振、食慾不佳等,偶有咳嗽,運動時加重,易疲勞;隨後心悸亢進,脈細弱有間歇,並出現心內雜音。肝區觸診疼痛,肝臟腫大;病情惡化後,患犬發生心因性惡病質,右心功能衰竭導致腹水,嚴重時出現持續性的咳嗽、呼吸困難,甚至咳血。臨床可檢出血紅蛋白尿和血小板減少症。病程長的患犬肺原性心臟病十分明顯。最終全身衰弱或虛脫死亡。患犬常伴發以瘙癢和傾向破潰的多發性灶狀結節為特徵的皮膚病。

症狀

心內膜炎,右心肥大 心內膜炎。

循環障礙,以肝、肺為顯。 循環障礙,以肝、肺為顯。 早期、少量寄生不明顯。 早期、少量寄生不明顯。

循環障礙引起呼吸困難、貧血、心悸、 循環障礙、引起呼吸困難、貧血、心悸、 心雜音、腹圍增大(腹水)。

心雜音、腹圍增大(腹水)。

結節性皮膚病。

致病作用及致病機制

使肺臟血流阻力增加。原因:肺動脈血管內膜增生,血管內徑變窄使血流阻力上升;末梢動脈發生阻塞性纖維栓塞;蟲體作為栓子的一種,阻礙血液的流動。導致肺部高血壓。由於惡絲蟲破壞血管內皮組織引起血小板附着並釋放生長因子,進一步造成血管基層內膜的增生,使肺部的循環阻力漸增造成肺臟高血壓。?

使肺組織失去生理功能。患犬因惡絲蟲在肺部寄生引發瀰漫性間質性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同時肺組織因栓子的出現,在栓塞區周圍形成肉芽腫,最後在諸多不利因素的作用下肺實質組織漸漸產生了病變, ?引起心臟病變。包括右心室肥大和右心淤血性心力衰竭。另外惡絲蟲纏繞在心瓣膜上機械性的破壞和右心室的肥大使三尖瓣閉鎖不全而產生逆流性心雜音。 ?引發腔靜脈症候群。因為患犬除了出現嚴重的淤血性心衰竭和肺動脈高血壓外,心絲蟲寄生位置還將轉移至後腔靜脈和肝靜脈。?

造成腎小球性腎炎,甚至腎臟濾過功能永久喪失。這是由於患犬體內蟲體寄生引起的Ⅲ型變態反應和微絲蚴對腎小球生理性損傷的共同作用。?後期全身貧血,各器官萎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