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怡和洋行大樓 (上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怡和洋行大樓 (上海)

圖片來自有個菜市場名叫KC
地址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27號

竣工日   1922年

建築風格  英國文藝復興式

上海怡和洋行大樓英語:Jardine Matheson Building)位於外灘27號,曾是昔日上海灘最大的洋行英資怡和洋行在外灘所建的辦公大樓。其位於北京東路中山東一路路口,南鄰揚子大樓,與格林郵船大樓隔北京東路相望。大樓建於1920年,由馬海洋行的英籍建築師思金生設計,華商裕昌泰洋行承建,建成於1922年11月[1]

大樓原是一棟6層英國文藝復興式建築,1983年加建兩層。1989年,怡和洋行大樓入選第一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現大樓1樓為勞力士旗艦店;2、3、8、9樓為餐飲企業「羅斯福公館」,其中2和8樓為餐廳,3樓為私人會所,9樓為酒吧[2];4樓為眾達律師事務所所用[3]

歷史

興建前

怡和洋行又名渣打洋行,1832年由英商創辦於廣州。早期的怡和洋行,主要以販鴉片為主。1840年,林則徐廣州繳獲非法入境的2萬多箱鴉片中,怡和洋行就占7千多箱。鴉片戰爭後,怡和洋行捲土重來,1843年在上海設分行,在外灘27號建造樓房經營航運公司,建造公和碼頭,開辦紗廠、打包場、啤酒廠、制材廠等。1874年還做軍火生意。當時堪稱實力雄厚,享有「洋行之王」美稱。 [4]。 1843年,怡和洋行在上海開設分行,是第一批來滬經營的外商。1845年取得了今北京東路北(即外灘27號)的一塊土地。當時建起的是一幢3層樓房,為英國鄉村式,屋頂為雙坡式。主屋外設圍牆,每層都有陽台,窗戶配有百葉窗[4]。之後,大樓先後重建三次。並在1861年又重建起了一座3層東印度式的大樓。由於當時的買辦較為迷信,洋行在大樓門前立了一座「天官」石像,作祈求賜福之意[4]

興建後

1920年,大樓再一次被重建,新大樓高6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由馬海洋行的思金生設計,華商裕昌泰營造廠承建。鋼材進口自美國屈魯司康公司。冷熱水系統由上海水暖工程公司提供[4]。1922年11月建成。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入租界,大樓被占據,交由日本三井洋行使用。抗戰結束後歸還給怡和洋行。然而此時的怡和的業務已大不如前,只得將大樓租給昌興輪船公司、海外航空公司、香港航空公司,還有英國大使館一等商務參贊、財政參贊室及新聞處等使用。1955年,大樓收歸國有,作為市外貿局的辦公樓。1983年,加建了兩層,使得大樓的整體風格發生了變化,且原頂樓的平台也與改建後大相徑庭[4]。現在,大樓內的機關單位已遷出,改為外灘27號營業。

建築特色

怡和洋行大樓占地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300平方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風格採用英國文藝復興式,也有人認為是新古典康林特式[4]。整個大樓平面為凹字形,西面凹進,然沿外灘面呈三段式。第一、二層為一段;三至五層為第二段;五層以上為第三段[1]。一、二層門窗呈羅馬拱券形,牆面由大塊拉毛花崗石堆砌而成,是上海最早採用石料做外牆面的大樓之一[1]。正面為兩扇包鋼大門,共8個月洞形高兩層的鋼窗分居兩側。二層窗口上方設有一石雕羊頭裝飾。三樓有石欄杆的陽台,並從這裡安有四根跨越3層的科林斯式柱。圓柱底部及頂部為四方形,且柱後窗口四周都有雕飾。層頂檐口較寬,有一平台,平台前有欄杆,中間有石屏,正中上面還有圓頂,分為三段,圓頂上豎一旗杆,兩旁也有石屏加圓頂。這些石屏都有人物、動物、帆船等的圖案作裝飾。原頂層經1983年的改建後已變樣。大樓南北兩面立面上的窗口、陽台、石柱及雕飾皆相同[4]

同銀行不一樣,大樓內不設營業大廳,但是每間辦公室的設計和裝飾都十分豪華。內部底層四壁及地面均用大理石鋪砌。

相關條目

視頻

Y2021 中山南路~外灘 From Zhongshan S Rd. to The Bund 2016年動畫比較 外灘優秀歴史建築紹介完全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