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忠肅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Template:朝鮮半島君王

高麗忠肅王韓語;zh-hk:韓語;zh-sg:韩语:고려 충숙왕高麗 忠肅王 Goryeo Chungsuk-wang;1294年-1339年),是高麗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諱王燾韓語;zh-hk:韓語;zh-sg:韩语:왕도王燾 Wang Do),小字宜孝韓語;zh-hk:韓語;zh-sg:韩语:의효宜孝 Uihyo),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蒙古語ᠠᠷᠠᠲᠨᠠᠱᠢᠷᠢ鮑培轉寫CAT:可能含有拼寫錯誤的蒙文Aratnašri)。[1]

生平

忠肅王是高麗忠宣王的次子,庶出,為蒙古女也速真所生。根據《高麗史》記載,忠肅王性嚴毅沉重聰明,而且擅於文工隸書。1294年出生,隨後被封為江陵大君,後來跟隨忠宣王前往元大都,在元大都的長大,取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1313年,忠宣王將高麗王位讓給王燾。王燾即位,是為忠肅王,隨即被元廷授予金紫光祿大夫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上柱國的官職。忠肅王娶蒙古營王女亦憐真八剌公主為妻,並經常攜妻赴元大都朝見。

1317年,由於濟州大護軍張公允、濟州副使張允和的貪婪和暴虐,島民金成嘯發動叛亂,驅逐了島上的耽羅星主。星主逃往高麗,忠肅王派宋英前往安撫,隨即叛黨斬為首之人投降。忠肅王遂任命宋英為牧使,裴廷芝為耽羅存撫使,將張公允、張允和免職流放。

1320年,元英宗欲推行漢法,但被太皇太后答己阻撓。元英宗懷疑上王(忠宣王)是太皇太后的一黨,以學習佛法為名,將上王流放到了吐蕃薩思結。忠肅王號召百官多次聯名上書元廷為上王鳴冤,同時組織僧人在旻天寺為之祈禱。但瀋王王暠圖謀篡奪高麗王位,對此加以阻撓,將請願書截留,因此未能成功。

1322年,權漢功等人圖謀擁立瀋王王暠為高麗王,在慈雲寺召集百官上書中書省請願。隨即忠肅王被元英宗叫到元大都,滯留無法歸國。而就在此時,高麗的大臣柳清臣吳潛也上書請求在高麗設置像內地一樣的行省,但被元英宗拒絕了。

1323年,上王被改流放到朶思麻安多地區)。同年元英宗被暗殺。1324年,忠肅王被允許歸國,並賜予國王之印章。忠肅王歸國之後,將有在擁立瀋王的請願書上簽名的大臣全部罷免官職。同時上王也被從朶思麻召回元大都。押解的校尉方連方元兄弟苦於路途艱險,欲發兵殺之逃跑,但被上王發現,倖免於難。

1327年,派遣世子王禎前往元大都充當宿衛。此時柳清臣、吳潛再次向元朝使者進讒,詭稱忠肅王盲聾喑啞不理政事,要求元朝讓他傳位給所謂的王世子王暠,但元使通過與忠肅王的談話消除了這個嫌疑。忠肅王大肆逮捕流放瀋王之黨,柳清臣也於1329年客死元朝。

1330年,忠肅王將高麗王位傳給其子忠惠王王禎,自己則前往元大都居住。但由於忠惠王貪於酒色不理政務,繼任第二年就被元文宗叫到元大都。

1332年,元文宗命令忠肅王復位。次年,忠肅王與瀋王王暠在臨江卵山寨相會,又在大同江宴請瀋王,達成和解。

1339年,忠肅王逝世,享年四十六歲。元朝賜諡忠肅王,1356年加尊號懿孝二字,因此諡號為忠肅懿孝大王(韓語;zh-hk:韓語;zh-sg:韩语:충숙의효대왕忠肅懿孝大王 Chungsuk uihyo daewang)。

家庭

夫人

稱號 生卒年 本貫 父母 備註
濮國長公主 亦憐眞八刺 ?-1319 營王也先帖木兒 靖和公主
曹國長公主 金童 1308-1325 魏王阿木哥
肅恭徽寧公主 伯顔忽都 ?-1344 慶華公主
明德太后 洪氏 1298-1380 南陽 洪奎
金氏
恭元王后
壽妃 權氏 ?-1340 福州 權衡 1335年冊為壽妃。

腳註

  1. 名字來源於梵語रत्न श्रीRatna Śrī)。其中「Ratna」意思是「珍寶」,「Śrī」意思是「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