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憶江南.永泉(凌代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憶江南.永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憶江南.永泉》中國當代作家凌代瓊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憶江南.永泉

初中同學相邀,清明到銅陵的新風景區「憶江南」去。白居易的「憶江南」古詞被譯成風景了?相邀的同學,看我疑惑,就興奮地說,我們要去的銅陵永泉小鎮「憶江南」12景,大概是依古詩詞意境打造的吧?正讀佩索阿音樂性和夢幻感散文風格《不安之書》之書的我,思維還在葡萄牙流動性文字極高的意象里飄,同學突然語言的插入,使意識還停留在佩索阿語境中的我,沒有從書中精妙的哲思中回流過來,於是,我就語句斷續又遲疑地說:哪裡,過去不是廢棄的礦山嗎?同學明白我的言外之意。接上就說,什麼都在改變,你那是老眼光了。如今的永泉,已將過去廢棄的礦山,養護、培育成國家4A級詩化旅遊景區的空間了。現在的永泉已是安徽省森林康養基地、安徽省職工療休養基地等風景區了。

意識本來就泡在佩索阿文字「水之意象」的我,抬頭看天,嗅着空氣里越來越濃的水分,對接着現實的天象——「水之意象」說,要下雨了。下雨,更浪漫。我放下書,腦海里佩索阿語境形成的文字雲彩,也隨風吹去。思想的水流與現實氣溫回流的波浪,波動着我的身體。人一晃動,就如思維的顯示屏換了頻道,剛空蕩出的記憶的空間,就很微妙地從神經元的末梢,由遠到近,由模糊到清晰地飄出《憶江南》甜美的詞牌來。少年讀書時的背景音樂也響起,腦屏上就音韻筆畫地推出《憶江南》的詞牌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駕馭着愉悅的心情,轉悠在路上的同學們,用話語彈奏着同學情誼快樂的音階。穿過文字的音韻,也穿過人文的小巷,忽飄忽閃一起去永泉小鎮的同學們,笑臉比「憶江南」詞牌還燦爛。

山門內,幽綠盈滿眼眸,墨綠色的風,清爽得就像一把梳子,梳理着我們的頭髮和心情。毛毛細雨不斷飄飛着涼意,盤踞在山體琴鍵般的階梯旁的山體上,鑲嵌着「憶江南」詞牌,三個音符的字樣。同學們就隨煙雨飄進「憶江南」意境的詩門裡。

山形為縱,樹、木、花、草、為橫,溪、岩、石為自然段落的書寫,一下就讓喜歡句讀的我們歡喜起來。整個景區大氣里正弦波的氣息與神秘的聲音,以及細中有玄,玄中有妙,妙中有形的自然活文字,逗得我們如幼兒園孩子般的快樂。園林,以自然美為軸心,寧靜美為靈魂的山水文字,以江南草木生長為美意,連綿起伏在山上的亭、榭、廊、橋、溪、石為移情情話。用漢字的密碼,框架結構在高低的書寫中,釋放着令人驚嘆的文字造型。這些「畫成其物,隨體詰出」的象形,新譯出的「憶江南」古意,就在我們知道和不知道的空間,進行着自然生長與有性的連接。

「憶江南」12景,就在建有100多年的葉山林場(1918建)這地理小詞葵首里。葉山林場9000畝優質生態,森林覆蓋率95%,負氧離子含量3000—5000個/cm³的地理語彙物語,山轉水還地叩敲着我們的詩情之門。走在建山林與的小詞葵首里,雨墨散開的韻味,隱晦地提供着山的修辭的表達。當隱晦又在散發古意中變得明白,我們就在「文道合一」的內容與形式辯證與統一的蘭氣山谷中歡顏了。

嵐氣隨氣溫上升而飄然,起伏在山坡林間隨處可見的紅色開花的紅杜鵑,在樹林的幽然間,唱着「紅勝火」的歌謠。不甘寂寞的山上蘭花,以它的幽香,賄賂行走中的我們。眼中石磨道路與階梯邊石雕,也在不斷地託詞中,講着它們流落在欄杆邊的故事。我們連珠般滾動的眼球,從一個點抵達另一個點。有情的世界,所有活靈活現的眾生,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或歌唱或綻放自己。

走到檀愛抱石處,美麗的神話吸住了我們的腳步。雖然,永泉文明的剪刀,已將這片100多年的山林,修剪出今天人們審美需要的樣子,但每個人要尋找到自己心中的意蘊,進入到一種靈感的能量互動狀態的維度是很難的。

傳說3億萬年前,此地是一片大海。龍王之女游嬉時被漁夫捕獲,巧遇書生搭救,頓生情緣。在龍王阻撓下,龍女與書生相擁而亡,日久天長,龍女化身檀木,書生化磐石,形成「檀愛抱石」奇觀。檀樹樹皮是造紙材料,傳說漢代此地就有人用青檀製紙,直到傳至離此不遠的涇縣,才成為家喻戶曉的宣紙。同學們一面吸納着自然的清氣,一面造就為善的磁場,將我們班青梅竹馬的一對原配,推到檀愛抱石處。於是,溫柔又浪漫的檀愛抱石處,就成了同學們承上啟下「驀然又一春」追憶的詩句。

山自然開合,除了地質上的修辭,此時,就更多了一些自然生長元素與文化上的修辭。在歷史縫隙間欣賞的同學們,跟着山水文字的筆路行走着。一邊用身體觸碰着春天的草木,一邊展現着詩性的思維。最江南的白牆黑瓦,在有無之相生的春光里,透着綿軟的江南水性。雨,落下後,在山林中騰升起為散霧,都有一種音樂的感覺。投影進入新光暈里的我們,被滿嘴淫逸的「憶江南」氣息的飛吻,吻得如山花開放起來。山林時光里通透出的紅為點,云為意,溪為句,一路上就這樣,跳躍句讀着我們的心情。

一邊走我一邊想,永泉的主人是怎樣研究這裡的自然地貌,山、田、水與文字緣起的關係又是怎樣建立起來的。歷史的褶皺與現實空間,是怎樣和之以閒雅,搭建出儀態和形狀變化的調清詞雅的仿古建築群來的。一座廢棄礦山的殘垣上,既要種花草,又要種文字。讓自然的紋理與文字的紋理「行理」生長,還混合意象,融合了徽派建築與皖南風情之美,不僅僅是修復自然的地貌,養護了山水。用徽文化的元素材料,將從皖南多次運來的石磨、徽磚黑瓦與磚刻木雕,筆鋒起伏、筆鋒衄挫變化地作起建築山水大畫來。今天我們讀這格調清新,詞句優雅的「憶江南」建築詞句,感到很輕鬆。我們哪裡知道,就這「憶江南」12景,這裡的主人竟然花費了10多年的時間,才打造完成。今天讀「憶江南」12景,還真有唐朝詩人賈島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之感。

在「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草木轉換的清香文字里拾階穿行,就驚訝這地理生長的文字,怎麼就以鄉土的郵戳,一段一段曲徑通幽又微酥地戳蓋着我們同學的心情了。更有那高香的花朵,不斷以春天開放的味蕾聲音撫慰着我們。行到半山,陪伴左右的溪流轉為長音;潭水,成了定聲鼓;更高大的嶙峋的怪石,無不以自己敘事或抒情的方式,交響着《春天的故事》。山的靜,雲的情,水為性,就這樣將「憶江南」被讀得泛黃的詞素潤出色彩來。

我們在更比甲骨文還早的原生態文字的象形里穿行,花草的味蕾隱形樂隊,以它們自己的天然造型與姿色為我們演奏。進入到重溫童年真情中的我們,脫去時代的外衣,顯露出內在,感覺內化着山水的本真。

行走在自然的紋理與現代文明建築符號相結合中的我們,文學和現實之間的時間差,我們就用腳步縫合着。藏在時間深處的微妙心事,我們用眼重新勾連。在「憶江南」詞牌向散文化的過渡中,自然地跨越着溝壑,也從添加的音樂性的詩性節奏相結合的山橋走過,同學們沒有被絆倒,並欣賞着根雕、石雕,打着象徵的鼓,一路,反而越走越生出喜悅來。時代滲透出郵票大小的鄉愁,使沉浸在「憶江南」中的我們,反而有點陶醉。

同學們沿着蘭花谷上行,呼吸着,看不見,但能感受到的良好的能量。雨停了,原在竹林里躲雨的野山雞,抖一抖身上的雨水,舒舒服服地舒緩地展開翅膀,在半空中滑翔。這眼前不又展現出《詩經》雄雉里的「雄雉于飛,寫泄其羽」嗎?山道上,路邊的草叢裡,蟈蟈在喓喓地叫,螞蚱在蹦蹦跳。這些又都是《詩經》草蟲中的「喓喓草蟲,趯趯阜螽」的詩句嗎!

林木蔥鬱,疏密有致,古樹沉雄,遠樹含煙的葉山林場,曾經是唐代道教宗師葉法善(616—720)字道元、羅浮真人的道場。也是北宋王安石在家鄉講學的地方。浩然之氣與道場、學堂的向上的善氣,在時間與空間共同形成一種上善的氣場。

史傳,葉法善曾在此修道,此地,天書崖層疊,仿佛天師問道的天書;悟道洞方寸透光,恍若真人悟道的洞明;傳說他一百0七歲時無疾而終,羽化成仙,留有雙銅印傳世,俗稱「天師印」,被奉為「驅魔之寶」。(可想當時這裡的生態環境與養生是多麼協調。)據明嘉靖《銅陵縣誌》記載:北宋寶元二年,青年王安石曾應銅陵鄉紳胡省一重金相聘,來此講學。(開創了銅陵陪讀先河,陪讀與在讀又雙雙考中,傳為佳話。)講學之地初名「逢原堂」,後改稱「荊公書堂」。此後,從這裡走出了胡舜元及其女婿、侄孫等七位進士,史稱「一堂七進士」的美談。

行走在道法自然的詩詞山林的氣場裡,人的身體自然得到生態氣場的滋潤,移步換景,在地理小篆與人文構建情懷裡的同學們,讀着雲朵馱來的遠方的詩,「橫看成嶺側成峰」地穿行着。忽而層疊而下,忽而層疊而上的,尋找就生長在此山中的「知音」。其實,同學們是在現實的當下,希望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走在這詩意與禪意共存的山間,你會在每一段草木與山石的文字中,讀到妙諦。在恍惚里感到無形的虛極。也會感到世間有無之間的轉換,也會微妙地感受到,自己身上能量在挾持,走着走着,人就進入了真我之中。

本想在12景的「冰川奇觀」 處,尋找岩石縫間貝類等生物化石,走近一看,雖然地殼運動,大海上升為陸地,眼前呈灰白色的冰川,生長着我叫不出名字的樹,但要真尋找起來,那可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我只能在冰川前感受,億萬年前海底世界的奇妙,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的變化,讀前世今生江南留給我們冷卻下來的古意。

山風應和着並演繹着相愛、相親的同學們。山道上,被自然滋潤出狀況的一男一女同學,為了不讓心中的詩意,像鈣一樣流失,就在這詩意的空間還原生活,意趣補鈣般表演了「彩雲追月」「男跑女追」記憶里經典的慢動作鏡頭遊戲來。

一首「憶江南」詞牌,已不能完全表達今天同學們對美的感知與嚮往。一半在詩里,一半在畫外的同學們,在一段一段的山路上與漫山遍野的春日朝氣竟相互放着情感的花朵。轉身再無少年,眼前有景道不得的同學們,就在「此在」,「他在」,「我在」的三維畫面里,在「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的詞性延展中,完善自我,和解地表達起來。

隨身攜帶的迷你音箱,被心急的同學打開。音樂花朵與毛毛雨一起能量纏綿起來。只是剎那間,音樂雨,就無縫隙地將同學們打濕。保持銅陵長跑某項紀錄30年無人打破的蔣同學,領跑般地跳起了鬼舞步;代表安慶廣場舞參加全國大賽並獲得第一名的張杰立馬以輕盈的舞步跟進;獲得過多次健身武術比賽獎的徐建英同學也拔出隨身攜帶的劍舞動起來。隨後,在學校就嶄露舞蹈天賦,已跳廣場舞有10多年的楊連英同學加入之後,男女同學們都在毛毛細雨中自由加入跳動起來。然後,在同學們的催推下,又不知道,怎樣才能用語言建築的原材料,創作出形神兼具的風景詩句來的我,就站在同學的立場,將(淺斟春意)的散文,從記憶里調出,朗誦給同學們與山林場裡的動植物們聽。我也是無數次獲各種朗誦獎的獲得者。「我怕你醉,就從江南濃濃的春意里淺酌小文,敬你品嘗。誰知你性通江南,就這一口淺文,就 (醉、暈)倒在早春文字的小酒杯邊,怪我多情,早知你有醉意之癖,還不如給你一盞江南小水,讓你甜在舌心。這下可好,你真的不知夢醒江南啥滋味了。」

同學們跳着,雲朵越聚越多,駐足的遊客,也如山坡上三三兩兩探頭的小蘑菇,打着傘,欣賞着「憶江南」12景曲牌外的歌舞之聲。 一邊欣賞,一邊自己展示,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湘軍和太平軍餘部落草的七星寨。相傳,從荊公書堂走出去的一位胡氏進士,辭官後攜妻女歸隱於此,采樵種茶,吟詩作賦,安閒度日。本來只育有一女的他,到此後,生下七個兒子,一時子孫滿堂。他便按照北斗七星方位為子孫建起宅第,取名七星寨。此後,胡氏子孫在此開枝散葉,家運興旺,成為當地名門。

腳步翻書般越過古道殘牆,歷經硝煙的碉堡、送子觀音石、望江閣等景點後,走在山嶺上的我們,一邊瞭望山下的曠野與遠處的長江,一邊在牧歌依稀的亮光觀照中往回走,我們知道,往回走,會碰到自己的青年和童年,還會在現實的跨越中,聆聽到大地的聲音。渾然不知的慣性,使我們走進一屋,抬頭見門樓上書寫「洗滌」二字。但見門上條石的門框上寫着:臨水閒心近,見山塵處遠。有人提議就在這合影吧?又有同學說,我們還沒有享受溫泉,聽說這溫泉,又在老泉眼上深鑽了1700多米,泉水出水溫度可達40度。這好辦,我們先在「一戶一桌一廚娘」的農家品嘗江南味道,然後再去享受泡溫泉快樂。讓我們的皮膚在氧化硫的氣味里得到呵護。

於是,新同學情的「憶江南」詞牌,從山水間,閱讀拓展出了青年王安石與這片山水的詩意。有了最憶是永泉,何日更重遊?的詞句來。[1]

作者簡介

凌代瓊,安徽銅陵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多次獲全國各類散文獎。發表各類文學作品180多萬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