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燈》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的詩作。

作品欣賞

連日不住的狂風,

吹滅了空中的太陽,

吹熄了胸中的燈亮。

炭坑中的炭塊呀,淒涼!

空中的太陽,胸中的燈亮,

同是一座公司底電燈一樣:

太陽萬燭光,我是五燭光,

燭光雖有多少,亮時同時亮。

放學回來我睡在這海岸邊的草場上,

海碧天青,浮雲燦爛,衰草金黃。

是潮里的聲音?是草里的聲音?

一聲聲道:快向光明處伸長!

有幾個小巧的紙鳶正在空中飛放,

紙鳶們也好像歡喜太陽:

一個個恐後爭先,爭先恐後,

不斷地努力、飛揚、向上。

更有隻雄壯的飛鷹在我頭上飛航,

他在閃閃翅兒,又在停停槳,

他從光明中飛來,又向光明中飛往,

我想到我心地里翱翔着的鳳凰。

1920年2月初作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郭沫若寫於1920年,發表於《時事新報•學燈》上。

一、主旨:這首詩以澎湃難抑的感情,抒發了對光明的熱烈追求。

二、特點:有奔放激越的感情。

三、表現方法:象徵或比喻。將太陽比喻心燈,太陽被狂風吹得隱沒起來,心燈也熄滅,象徵着當現實中遭遇打擊困境時,心中的理想之火也快熄滅了。太陽的光明使「我」又燃起希望之火。哪怕我的光很微弱,也要像太陽一樣盡力耀亮。最後一句也用了比喻手法。

四、襯托:狂風吹走太陽時,心情低落,炭火也淒涼,用襯火比襯心情。紙鳶、飛鷹追求光明來正面襯托我的激動心情,實為自己追求光明的折射。

五,想像:想像着自然界各種聲音「一聲聲道:快向光明處伸長!」[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