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微引力透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微引力透鏡(Gravitationalmicrolensing)是發生在恆星天體中的引力透鏡現象。

基本原理

與發生在星系尺度上的引力透鏡現象相比,微引力透鏡的源天體質量很小,光的偏轉要小得多,通常情況下難以直接觀測到微引力透鏡所成的像,而只能觀察到光度在瞬間增強的現象。銀河系存在相當數量的恆星級黑洞、褐矮星紅矮星、白矮星、行星等較暗弱的天體,它們造成的微引力透鏡現象能夠在短時間內令背景光發生畸變[1]。因此微引力透鏡為研究這些天體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人們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微引力透鏡的概念。20世紀80年代,普林斯頓大學的波蘭天文學家BohdanPaczyński討論了銀河系暈中不發光的暗天體作為微引力透鏡的可能性,認為它們有很高的幾率被觀測到。這些天體叫做大質量緻密暈天體。1993年,人們在大麥哲倫雲中發現了第一個微引力透鏡[2]

相關新聞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UniversityofAuckland)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探測類地行星的新方法,他們猜測銀河系內有1000億顆類地行星。

這種新的方法被稱為「微引力透鏡法」,新西蘭的Mt.John天文台正在使用該方法對系外行星進行探測。當一顆行星在經過母星與地球連線的時候,母星的星光會稍稍變暗,開普勒望遠鏡是基於對星光變暗的觀測來判斷系外行星的存在。而「微引力透鏡」法是通過對遙遠的星光在穿過系外行星系統時,受到行星的引力發生偏折的原理來探測系外行星的。

來自奧克蘭大學物理系的PhilYock博士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他表示,這項新的研究也要結合美國宇航局開普勒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開普勒善於發現那些離母星非常近的類地行星,依據它的觀測數據,科學家估計銀河系內大約有170億顆類地行星。

視頻

微引力透鏡 相關視頻

看微引力透鏡是如何發現星際行星的?
黑洞照片進階解讀,什麼是引力透鏡效應?照片為什麼南亮北暗?

參考文獻

  1. 銀河系流浪行星少於預期,科學網, 2017-2-15
  2. 引力透鏡:宇宙放大鏡,個人圖書館,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