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徐埠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徐埠中學如今的徐埠中學,磚瓦平房、破舊危房等老式建築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一幢幢嶄新、豪華、堅固的現代化公寓、教室、辦公大樓。辦學條件的改善,為學校的騰飛插上了翅膀,與創建時期比,徐埠中學校園面積擴大了10倍,學生數由原來的200人增加到現在的2000人,教職工數翻了兩番,居都昌縣農村中學之首。

學校簡介

千年古鎮徐埠,靜靜地橫臥在鄱陽湖之濱,都蔡公路穿鎮而過,連接着景九高速公路。向遠看去,奇秀甲天下的廬山若隱若現,與古鎮遙遙相望。這裡山清水秀,民風純樸,人傑地靈,英才輩出。

發展歷程

創立之初

一九五四年,都昌縣人民政府在原袁曬小學(解放前都昌縣三大著名小學之一)的基礎上,決定創建徐埠中學。幾經勘察,校址選在徐埠鎮西側的泗山嶺上。最初的校舍是拆遷了一幢大祠堂改建而成,低矮、潮濕、陰暗,有幾間還是茅草搭成的,春不遮雨、冬不擋雪。第一代徐埠中學人滿腔熱忱,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艱苦創業,奠定了徐埠中學的雛型。

第一次巔峰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徐埠中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步一個腳印,逐漸躋身於都昌縣名牌中學的行列。恢復高考制度後那幾年,高考補習班成了徐埠中學的品牌。八方學子云集徐埠,從這裡起航,成功地駛向人生的彼岸。曾有一年,徐埠中學有兩位學子同上清華(現在東風汽車製造廠任工程師),一時成為佳話。學校校舍不足,在徐埠鎮上租了兩間民房作教室,乃至在鄰近的北炎鄉開辦了分校。徐埠中學在自己的發展歷史上創下了第一次巔峰。

學校現狀

徐埠中學的壯大發展不僅體現在數字、規模上,更深刻表現在師資水平的提升,畢業生搶手等方面。目前,學校有近20名中青年老師在讀中國廣播電視大學本科,每年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受到一致好評。曹保平、黃岩老師分別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研究生,跨入高層學者的行列。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學校為一批又一批農村子弟步入社會、脫貧致富、適應文明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辦學理念

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把握時代脈搏是徐埠中學始終如一的辦學思想。學校先後經歷了學制改革(初、高中由三年改為兩年,後又由兩年改三年),高中分離(一九八三年將高中部遷往都昌共大),網點兼併等教改洪流,每一次徐埠中學都是以大局為重,以人民利益為已任。二00二年「一費制」開始實行後,經費奇缺,不能正常運轉,學校依然狠抓質量不放鬆,全面鋪開新課標改革,將素質教育[1]落到實處。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徐埠中學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徐埠鎮人大、都昌縣教育局、縣政府多次授予學校榮譽稱號。二00三年,江西省教育廳幾位專家微服私訪徐埠中學後,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周邊鄉鎮的家長紛紛把子女送往徐埠中學,也足以說明人民的信任、社會的認可。

困難面前不氣餒,成績面前不驕傲,「敬業創新,因材施教[2],博愛成人」是徐埠中學永不停息的追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