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往事(史國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往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往事》中國當代作家史國澤的散文。

作品欣賞

往事

「三年困難時期」,那時候我還小,只知道我們家是小鎮上的菜農,原本就沒有種糧食的農田,只有就近的少量菜園子地,種點蔬菜瓜果之類,供應當時的小鎮市場。那時的國家工作人員都實行每月定量供應糧食,輪到我們這些吃「返銷」的菜農,供應量更是少之又少,根本吃不飽肚子。為了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母親總會把有限的大米磨成碎米,再把拿到街上賣不完的西葫蘆、瓠(音:戶)子切成絲後,一起在鍋里煮成糊糊,讓家人吃。起初,端起碗,蔬菜的清香伴作一絲鹹味,流食省卻了下飯菜,滋溜下肚,倒是暢快,可過不多會,幾泡尿一拉,又是飢腸轆轆。重要的是,好食不多餐,再好的美食,如果天天吃,也沒了美味,更何況是那充飢的正餐,頓頓西葫蘆糊糊,真叫人受不了。幾十年過去了,直到今天我不再吃瓠子、西葫蘆,因為小時候吃怕了。那時儘管這樣,一家人也只能吃個半飽。為填飽肚子,母親有時也帶我到蔣家窯舅舅家去討點雜糧,如紅薯、玉苞、高粱米回來,補貼家裡。舅舅家在農村,他們雖然說也缺糧食,但農村有田種糧食,生產隊裡有口糧分,再加上農村還有一些荒地,開墾出來後可以種些雜糧,解決吃飯沒什麼問題。

在我上小學時,記得有一年秋天,母親帶我到離家有十多里地的沙洋農埸去撿糧食。沙洋農場是國家的一個勞改農埸,這裡除了有很多勞改犯人外,還有一些看管這些犯人的警察和解放軍。這裡犯人中有好多都是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俘虜,有的還是國民黨軍的將校軍官,所以有解放軍看管,我們當地人又叫它軍辦農場。農場有大片土地,犯人們在地里種有水稻、小麥、棉花等作物,每到收割季節,在那個缺少糧食的年代,附近的老百姓都會到他們收割後的田裡去撿拾遺漏在地里的糧食。早晨,我和母親起得很早,因為還有十多里地要走,撿糧食出去就是一天,中午不能回家,母親怕我中午餓,就買了兩個「忱頭」包子,說是包子其實就是白面和着糖精水,做成的饅頭,裡面浸着絲絲甜味,街上的麵館里二分錢一個。過了田關河,再走不遠就到了目的地,這裡有好大一片剛收割完了的水稻田,我和母親開始在田裡撿拾水稻,彎腰弓背,一穗一穗地撿,很辛苦。到了中午,艷陽高照,人困馬乏,犯人和管教人員都回去吃飯休息了,我也感覺到肚子餓,就向母親要包子吃,母親把兩個都給了我,我問母親:您怎不吃?母親說,我不餓,你吃。當時我太小不懂事,真以為她不餓,其實想到母親纖瘦的身軀和滿頭的虛汗,長大後我才明白:這就是母愛的偉大之所在。

吃完包子,我陪母親繼續撿糧食,見四周沒人,我便耍起了小「聰明」,跑到另一塊田裡抱了一梱人家剛割完,但還沒來得及收走的水稻。母親見狀,沖我發脾氣吼道:「放回去!」我還狡辯:「沒有人,沒人看見」,「那也不行,我們是撿糧食,不是來偷糧食的」。我很委屈,也很無奈,母親的話不能不聽,只好將抱過來的一梱水稻又送了回去,繼續在田裡一穗一穗地撿。太陽偏西打烊,我和母親開始將撿拾的稻穗揉成顆粒裝袋,一天下來我們母子倆還撿了十多斤稻穀。回家的路上,母親背着谷袋,見我悶悶不樂就對我說:我們是去撿糧食,不是去偷人家的糧食,沒人看見不等於這事做的是對的,人不能幹昧良心的事,做人要厚道、本分,對得住自己的良心

幾十年過去了,母親也去世了二十多年,但她的話至今猶在耳邊,讓我受益一輩子。

[1]

作者簡介

史國澤,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