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綜合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彼得·潘綜合徵 |
名稱 彼得·潘綜合徵 萌屬性別稱 潘綜合徵、 萌屬性類別 心理類 典型角色 藤和女女 相關萌屬性 幼兒退行 |
彼得·潘綜合徵(英語:Peter Pan Syndrome),也譯彼得·潘症候群,是一種心理狀態(和心理疾病)[1],也是ACG次文化中的萌屬性之一。 [2]
簡介
一個孩子成長為成年人之後,便需要自立、挑起生活的重擔。而由於面對社會的劇烈競爭、殘酷傾軋和生存壓力,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裝嫩」,心理上也渴望回歸到孩子的世界,行事帶有孩子氣。這種心態往往會使人沉溺於自己的幻想,拒絕長大,由此而造成的心理狀態被稱為「彼得·潘綜合徵」,此概念為美國心理學家丹·凱利在其1983年的著作《彼得潘綜合徵:不曾長大的男人》(英語: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中提出,[3]但未被心理醫學所正式承認,因此是否為一種心理疾病以及病理的具體表現尚存爭議。
公主病
公主病實際上就是彼得·潘綜合徵的女版表現。她們從小嬌生慣養,普遍自信心過盛,在任何場合都要求獲得公主般的待遇。她們心理年齡小,有顯著的自戀傾向,超過現實的放大自己的優勢。通常以自我為中心,遇到問題經常歸外因,遇到困難往往選擇逃避或抱怨。
名稱出典
病症名稱中的「彼得·潘」是取自蘇格蘭小說家、劇作家詹姆斯·巴里的童話故事《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英語:Peter Pan: The Boy Who Wouldn't Grow Up)的主人公的名字。
童話中的彼得·潘永遠生活在夢幻般的「永無鄉」里,永遠也不想長大。而擁有「彼得·潘綜合徵」的人就擁有與彼得·潘同樣的心理狀態。
具有本屬性的典型角色
- 藤和女女————《電波女與青春男》
- 砂戶智子————《MM一族》
- 天羽結子————《純白交響曲》
- 神尾觀鈴————《AIR》:這個角色比較複雜。她內心純潔善良,行為孩子氣;但其實她非常地堅強和懂事。
- 響鍵介————《卡里古拉》:角色所屬章節的主題曲曲名即為《彼得·潘綜合徵(卡里古拉)》,歌詞對這種心理狀態的詮釋相當到位
參考來源
- ↑ The Peter Pan Syndrome. Psychology Today. 2016-05-13 (英語).
- ↑ 彼得·潘綜合徵, 百家號, 2020-01-18
- ↑ Kiley, Dan. The Peter Pan Syndrome: Men who Have Never Grown Up. Dodd, Mead. 1983. ISBN 978-0-3960-8-2187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