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彼得·伊萬諾維奇·伊瓦舒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彼得·伊萬諾維奇·伊瓦舒京
圖片來自easyatm

彼得·伊萬諾維奇·伊瓦舒京(Пётр Иванович Ивашутин,1909年|9月18日|2002年|6月4日),蘇聯軍事領導人。1971年晉升大將。1963年至1987年長期擔任蘇軍情報機構格魯烏[1] 負責人。

軍銜

生平

1909年生於俄羅斯帝國格羅德諾省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市。1926年畢業於戈羅德尼亞的職業技術學校。17歲開始做鐵路工人,期間在工農速成中學夜校學習。

1930年加入聯共(布)。1931年7月加入蘇聯紅軍。1933年畢業於斯大林格勒第7軍事航空學校,留校任教官。1935年調至莫斯科軍區,任航空兵第45旅TB-3重型轟炸機駕駛員。1937年至1939年,在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深造。期間正值全國範圍的大清洗運動,伊瓦舒京在畢業後旋即被安排至內務人民委員部克格勃前身),從事軍事反間諜工作。由於當時的負責人貝利亞急需青年幹部充實安全機關,伊瓦舒京很快便得到晉升,1939年2月獲授國家安全大尉特別軍銜。同年冬參加蘇芬戰爭的偵察與情報工作,任列寧格勒軍區步兵第23軍特別處處長。

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任外高加索方面軍特別處副處長。1941年12月,任克里木方面軍特別處副處長。1942年6月,任北高加索方面軍(同年9月改稱黑海集群)特別處副處長。1943年1月,任第47集團軍反間諜部門(施密爾舒)主任。1943年4月,任西南方面軍反間諜主任。同年10月,任烏克蘭第3方面軍反間諜主任。曾派遣偵察員進入布加勒斯特,與羅馬尼亞王室就退出軸心國陣營問題談判。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後,繼續從事軍事反間諜工作。1945年7月,任蘇軍南方集群反間諜局局長。1947年11月,任蘇軍駐德集群反間諜局局長。1949年11月,任列寧格勒軍區反間諜局局長。1952年1月,任蘇聯國家安全部第3總局(軍事反情報局)副局長。1952年9月,任烏克蘭國家安全部部長。1953年3月,任烏克蘭國家內政部副部長。1953年7月,任蘇聯內務部第3局(軍事反情報局)副局長。1954年3月,任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副主席兼5局(國防工業反間諜局)局長。1956年1月,任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第一副主席。1958年10月曾擔任卡納什空難事故調查委員會委員。

1963年3月,任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兼情報總局(格魯烏)局長。1971年晉升大將。1985年獲得蘇聯英雄榮譽稱號。1987年轉任國防部總監察組,1992年5月退休。

2002年6月4日在莫斯科逝世,終年92歲。葬於特羅耶庫羅夫公墓

參考文獻

  1. 格魯烏,xinhu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