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張正忠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張正忠

別名;快然樓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1945年

畢業院校;中央美術學院

主要成就;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出生地;江蘇海門

職稱;國家一級美術師

張正忠,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江蘇省中國畫學會理事、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上海書畫院畫師、海門畫院院長。擅中國畫、書法。作品端凝秀逸、生氣盎然、獨具一格。50年藝途中,發現了田園山水畫的存在,提出田園山水畫的概念和山水畫四大分支的理論,在長期的繪畫創作、史論研究、實地考察、培養推廣的工作中,為中國田園山水畫畫目學科建設打下了學術基礎和社會基礎。[1]

目錄

藝術簡歷

1945年出生於江蘇海門,齋名快然樓、不陋居。幼承家學,酷愛書畫。

曾於中央美術學院專修碩士研究生課程,師從高冠華陸一飛邵洛羊等畫家、理論家。早年藝涉中西,後專攻中國畫,致力於創作、史論、考察一體的田園山水畫目學科建設。

作品獲文化部、中國美協頒發的獎項以及其它全國性、國際性展覽獎項20餘次;大量書畫作品入選省級以上畫展、發表於《美術》、《美術觀察》、《中國書畫報》、《美術報》、《國畫家》、《榮寶齋》、《光明日報》、《文匯報》等業內外報刊並多次作專題介紹;作品被選送到法、加、俄、日等國展出;多次被國家機關和美術機構收藏;中央電視台、上海等電視台報導;發表文、論40餘篇次;舉辦個人畫展十餘次;

出版有中國首部田園山水畫專著《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田園山水畫法》、《中國田園山水畫史》以及《張正忠田園山水畫選》、《田園情韻》等畫冊;傳略被收入許多部人名辭典;在海門市建有「張正忠田園山水美術館」。

藝術觀

張正忠主張「在傳統基礎上出新」。他的格言:「循天地尋大美,愛生民寫仁德,繼往聖立今言」, 「藝術是心靈的流淌、生活的詩情、實踐的結晶」 。

他的觀點是:

一個藝術家崇高理想:以畢生的精力,探索天地大美的奧秘;藝為人民,仁德是藝術家應有的人品;繼承以往的高人聖手,修煉時代的藝術與理論。

既要繼承傳統的中國畫理法與中國文化中有關的精華,又要重視作品的原創性、現代感、技法出新;既要自由地發揮天性,又要遵從理性的約束;要讓傳統筆墨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吸收西方藝術中某些可溶性元素,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理論;

張正忠的繪畫藝術起源觀是「在人類智力進化成熟的條件下,繪畫藝術產生於作者的審美興趣,延續、發展於人類社會對繪畫的需要」;(「審美興趣說」)

繪畫藝術的創新演變狀態是「自然衍生」;

繪畫藝術各個時代的審美傾向、功能的演變關係是「並存」;

意境是山水畫最寶貴的精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達到「情景交融」藝術效果的基本方法。天人合一,內心與外物合一,化唐人氣韻、宋人丘壑、元人筆墨三峰合一,是中國畫的基本理念與追求。

「表現自我」與「給人欣賞」都需要,所以作品雅俗共賞是可取的;認為衡量藝術作品質量的主要條件是深度、難度、新度,這「三度」來自思想、技巧、內涵、生活等各個方面。

田園山水畫具有明確的畫目特徵,上承中國儒、道哲學精神,其內容本質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表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表現生命之美,實踐「中和」的審美精神,張揚「真、善、美」的理想。這裡就有天地大美,據此在山水畫領域拓展一條道路。

田園山水的發現之旅

張正忠先生能夠終生熱愛書畫藝術,啟蒙老師是他的父親張守正老先生。在家庭文化藝術氛圍的影響下,他6歲便愛上了書法、國畫,以後一直痴迷於此。14歲以他的字畫在當地面向公眾,至今從藝已50年。他正式拜的第一個老師是寫意花鳥畫家高冠華先生,系潘天壽的高足;第二位老師是陸儼少的大弟子陸一飛先生,進修山水畫;第三位老師是邵洛羊,進修中國畫理論。其實他的老師遠不止這幾位,在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有很多位師友,都是一流的畫家、理論家,對他多 所指點。同時遍習宋元明清山水,可謂兼收並蓄,集眾家之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上世紀60-80年代涉足素描、油畫、版畫、雕塑、設計,這種特殊的經歷,增加了藝術素養的厚度。

志存高遠學者之風

張正忠先生幼時家中多書籍、字畫。父親能作書畫,常給他講讀古文,鼓勵他勤奮學習。他的家在鄉村,祖父起一直是耕讀傳家。他興趣廣泛,從小既愛繪畫、書法、文學,也愛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等科。青年時讀過很多畫家的傳記和著作,確立了很高的志向。然而他的人生道路上並沒有交過好運,雖然學習成績優良,因父親貧病,上不了大學。直到48歲才得以到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進修。在漫長的歲月中,他發憤修學,結交師友,刻苦用功,甘於寂寞。他生活儉樸,常出入於書店,積累藏書達萬餘冊。

老師的治學態度對他影響很深。高冠華先生尊師重教,常談潘天壽的治學與藝術觀。高先生沉潛於國畫創作,走自己的路,重在身後的貢獻。邵大箴先生常對張正忠談藝術問題,要他思路開闊、不為褒貶所動。杭州王伯敏先生、北大葛路先生對他每一處關鍵詞都要窮根究底,指點迷津。上海陸一飛先生在筆墨上對他要求至嚴,緊扣陸儼少山水的「重、堅、緊、正、厚」來分析他的作品。童中燾先生博學精進、高屋建瓴,對他要求極高極嚴,從宏觀到微觀,從哲理到筆墨,言傳身教。此外,薛永年、李松、陳大羽、邵洛羊、余任天、吳俊發、王琦、彥涵、古元、吳長江、廣軍、李樹聲、馬鴻增等許多學者、畫家,都對他有過直接的指導。他還研習荊浩、范寬、董源、惠崇、王蒙、髡殘、龔賢、黃賓虹、李可染等諸家以及西洋古典、現代繪畫。

因此,從自幼秉性和漫長的讀書、創作歷程中,形成了認真、嚴謹而又思路開放的學風。他選擇田園山水創作研究課題以後,二十餘年如一日,埋頭苦幹,不做與此無關的工作,每天九到十小時沉潛於學術,加速了整體素質的提高。他珍視批評意見,常研究自己創作中的存在問題,寫下幾十本札記。當他申報職稱的時候,獲獎、發表、論文、專著厚厚三大摞。他與李可染一樣是個苦學派,追求硬功夫。

陸一飛先生給他題詞:「由謹而專,自專而博」 是對他學風很恰當的評價。

拓展新路勇者為先

早在1960年,張正忠先生就喜歡描繪田園風光。1964年他步行50里,穿過廣闊的平川田野,去通呂河邊寫生,畫出了《通呂河風光》等作品。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有很多作品表現了美麗的田園景色。其中有在全國性美展上獲獎、展出的《春之晨》、《暮雨急》、《披霞歸》等。當他在1995年決心專畫田園畫時,朋友們都不贊成,理由是這條路太難。以此為終生課題,風險太大了!他相信清代畫家、理論家笪重光的一句話:「平常之景難工,工者頻觀不厭。」王安石的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高冠華吳長江廣軍先生也積極支持他畫家鄉的鄉村,他決然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這條路。

他從頭做起,到鄉村步行觀察體驗;翻開宋畫再次臨摹;到處尋師訪友,探尋中國畫的奧秘。他放棄了許多經濟上的收入,深居簡出,就做四件事:畫、讀、寫(寫文章、書法)、跑(名山大川和田園村野)。所以邵大箴先生說他「路子正」。

二十年多來日日夜夜辛苦修煉、勇敢跋涉,畫出了數以千計的田園山水原創作品,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構架。他在藝術的百花園中驚喜地發現了村野之景山水畫這個品類,首先提出了「田園山水畫」這個名詞和概念,有了較為系統的闡述,走在了田園山水畫領域的前列。從此,中國田園山水畫創作從一千年的自在時代邁入自覺時代。

正如著名史論家左莊偉教授在《傳統理法、現代情懷》一文中說:「張正忠正是以傳統為基礎而加以拓展了的理法,加上表達現代人的情懷理想,經過長期勤奮好學的修煉,才逐漸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田園山水畫和獨特的筆墨語言。他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這條路的開闢成功,與他對藝術的勤奮、忠誠、勇敢是分不開的。

品高藝精智者風度

張正忠作品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張正忠學習歷史上大師們的人品修養,誠信謙和。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勞動模範,當過好幾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評為中青年技術拔尖人才。他創立海門畫院、海門市政協書畫會、培訓田園山水畫創作人才,設立「東洲之星美術獎」,策劃經辦過許多畫展活動、編輯發行「東洲美術」內刊,為藝術事業做過無數好事。

2005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張正忠先生的田園山水專著《張正忠詩書畫—田園山水百圖》。邵大箴先生撰寫序言《和諧、寧靜的田園詩境》,對他的創作路子、藝術品位給予充分的肯定。文章說:「他的畫內容充實,多取材於他周圍的平常生活情景,他用自己的畫筆『詩化』這些情景,在看似平淡的景物中發現美,在平實的描述中呈現美,真情實感在他創造的意境中自然地流露出來。這也可說是他的藝術特色。他的作品猶如有情趣、有詩意的散文,人們閱讀之下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溫馨感。在人們熱衷於『現代化』的社會裡,這種幽靜、自然、和諧的畫境,無疑能給人們的心靈世界以撫慰。」

馬鴻增先生撰文《田園山水:張正忠的新拓展》,他經過認真研究後寫道:「可以說這是中國第一部關于田園山水的專著。」「因而我說,張正忠是田園山水的拓展者。」

左莊偉文章說:「張正忠終成一位令畫界矚目的畫家,自成一體,開創了當代山水畫的新領域。在林立的畫家中,獨樹一幟,占有一席無人替代的地位。」

美術史論家、畫家王伯敏、葛路、高冠華、陸一飛、薛永年、李一、劉曦林、李松、李樹聲、孫克、邵洛羊、尚輝、陳燮君、毛時安、朱國榮、舒士俊、樂震文、惲甫銘、丁濤、萬新華、李維世等數十位專家給予高度評價。

2007年,他的專著《田園山水畫法》,為中國山水畫的題材分支——田園山水畫的創作和技法提供了鮮活、實際、周詳的圖文資料,無私地公諸於眾,建構了這個領域的技法基礎。兩本著作的問世,奠定了他「拓展者」的地位,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同。南京博物院史論家萬新華在《回歸心靈的家園》一文中說:「畫家在大量引入現實題材的過程中,重新找到了傳統與現代的切入點。」「張正忠先生依然保持着那種文人畫家九朽一罷式的繪畫方式和傳統文人的清高。……由此看來,他是一個真正有智慧的文人。」

2012年,專著《中國田園山水畫史》第一卷出版,此書歷7年而成。他研究了大量史料論著,從20多萬張作品中層層篩選,梳理出畫史的脈絡,填補了中國田園山水畫史論的空白。在《中國田園山水畫史》學術研討會上,41位頂級專家在場發言或書面發言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張正忠先生在幾十年的創作實踐中取得了創作、研究、考察、培養的四大成果:一是數以千計的原創作品,一個已建10年的田園山水美術館;二是理論、史學著作填補全國學術空白;三是通過20多年鄉村實景考察,拍攝了數萬張圖片;四是培訓了一批田園山水畫作者。張正忠倡導的田園山水畫,將在全國生根開花。他的創作從傳統功底、性靈才氣、畫路創新等方面,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他的田園山水史論,具有系統性、開創性,將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相關視頻

《寧靜而致遠--張正忠田園山水畫》

參考資料

  1. 張正忠國畫作品欣賞 , 360doc個人圖書館 2012-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