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伯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伯敏
出生 1924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作品 《中國繪畫史》
《中國版畫史》
《中國美術通史》

王伯敏(1924-2013)[1]

浙江台州人。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博士生導師。為我國著名的的美術史論家、畫家、詩人。50多年來,王伯敏有《中國繪畫通史》、《中國美術通史》等43種編著出版。畫山水外,間或寫竹石。喜用松煙漬墨,尤擅用水,自具風格。

人物簡介

王伯敏,別名柏閩,筆名田宿蘩,齋號半唐齋。男,浙江台州人,1924年生,中國著名美術史論家、畫家。 1947年畢業於上海美專。後赴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研究班深造,既是徐悲鴻的研究生,又是國畫大師黃賓虹的弟子。

王伯敏花五十年時間,撰寫美術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術專史,把我國美術史的研究推進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與創見,對古今書畫藝術的評論,提出更新、更深層面的理解。有的編著填補了我國以至東方美術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國外學者翻釋,出版外文本。王伯敏是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美術史學科研究領域的傑出帶頭人。

1988年9月,王伯敏主編的《中國美術通史》獲得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頒發的「中國圖書獎」。

1992年國務院授予王伯敏「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榮譽稱號

現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學博士生導師,敦煌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杭州畫院名譽院長,杭州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全國美協曾推其為「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

王伯敏吸收古人對山水畫水法、墨法的論述,系統地提出一套<水法>理論,在繪畫界產生很大反響。

王伯敏擅長畫山水,竹石。作品風格突出,常在國內外展出。

王伯敏擅長作詩,有《柏閩論詩》、《山水紀游》等出版。

人物生平

「半唐齋里人長樂,壁上雲山枕上詩」 其實,王伯敏不姓王,姓阮,他的親生父親叫阮仙全。阮家當年是浙江省黃巖縣一個普通的僱農。王伯敏1924年就出生在黃岩。阮家窮,他一歲多一點就被賣給溫嶺城裡王家。王家生活還算寬裕。他3歲那年,生父專程從黃岩來溫嶺看他,雖然當時他已長高了許多,養得白白胖胖,但生父心裡卻仍不是滋味,兩眼噙着淚花,看他一會兒就又一聲不響地回去了。到了6歲,王伯敏就到溫嶺恆昌私塾接受啟蒙教育,王伯敏這個名字就是私塾的先生給起的,一直用到今天。後來他到縣立小學讀書。在縣立小學他愛上了畫畫,課餘時間就照着一本<芥子園畫譜>臨摹,三臨五摹,畫興越來越濃,畫技也越來越好,他和同學合作的一幅<石夫人圖>被校長看到了,校長大加讚賞,還給了他一個嘉獎。畫畫之外就是愛好古詩詞,背詩經、背唐詩宋詞、查詩韻、辨四聲、學讀二十四種音節,偶爾自己也學着寫詩填詞,13歲那年的詩作《登石牛嶺》:「三月西城外,煙籠嶺下川。石牛無個事,日日臥山巔。」曾在學校師生間傳唱一時。王老的詩詞功底就是那時打下的。

王伯敏喜歡,喜歡「平平仄仄」、「盈盈汀汀」。他說:「讀書、作畫、看山到了會心時,詩句常常脫口而出。宋代有位詩人曾說:『吟到老、改到老。』改詩之苦,惟有自己知道。他特別喜歡在更深之時,冷月斜照之下,酌上一口苦茶,外靜內定,思緒無窮,那是種頗有禪味的境界,常會不由自主吟出幾首詩來。是的,王老的詩是在書畫界出了大名的,當年沙孟海、諸樂三等合作巨幅,畫後題跋,內容通常由王伯敏擬就,他根據畫面和現場氣氛,每每有點睛之筆,在這方面王伯敏是很受同仁稱道的。

「讀書倦了畫雲山,落墨燈前不令閒,淡淡濃濃多是趣,小舟添在水灣灣。」1999年他出了一本《柏閩詩選》,收的是平日閒吟的一部分,包括論畫、記游及起居400餘首。

「寫史要實,論理要明」

1942年2月,王伯敏入上海美專西洋畫系深造。在這所學校里他開始了美術史論研究,經過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成了本學科傑出的帶頭人。當然最讓王伯敏引為自豪的是他曾拜在藝術大師黃賓虹、徐悲鴻南北二虹(鴻)兩位大師的門下,成了他們的得意門生,從而吸收了南北兩地豐富的藝術營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地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在不經意中他自己也成了藝壇之巨人。1947年12月8日,王伯敏在北平石附馬胡同後宅35號徐悲鴻府上行跪拜大禮,正式成為大師的弟子時的情景,至今讓他激動不已。他跟隨徐悲鴻雖然只有一年半時間,但大師的風範學養卻深深紮根在他心裡,讓他終生受用不盡。1952年他來到浙江美院,居住在棲霞嶺,與黃賓虹為鄰,又成了黃賓虹的關門弟子。黃賓虹送給他八個字:「寫史要實,論理要明」。王伯敏就是按照恩師送給他的這八字真言努力攀登的。他堅持雞鳴起讀。他讀書必備紙筆,一有心得便取筆記下。如今他記下的筆記卡片無數,但凡到過半唐齋的人無不對他那書似亂山堆疊、文稿盈篚滿箱的情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寫下的那首《生日自況》中有兩句詩「作畫著書鬢未斑,煮茶夜坐自安閒」,這就是他平日的生活寫照。

書畫展

人文正脈

慶賀王伯敏先生90壽系列活動

人文正脈——王伯敏書畫展

展覽時間:2013年8月20日——25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號)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國家畫院

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溫嶺市人民政府

畫史南山——王伯敏九十日課展

展覽時間:2013年9月21日——27日

展覽地點:中國美術學院藏品陳列館西廳(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號)

主辦單位:

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人文學院

中國國家畫院

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溫嶺市人民政府

半唐齋里人長樂——王伯敏、王大川、王庚畫展

展覽時間:2013年9月22日——10月7日

展覽地點:恆廬美術館(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02號)

主辦單位: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溫嶺市人民政府

同道堂文化藝術機構

半唐齋里人長樂書畫展

展覽時間:2013年11月

展覽地點:溫嶺王伯敏美術史學館(浙江省溫嶺市)

主辦單位: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

溫嶺市政府 [2]

個人評論

晚清以來,台州造就了一批書畫名家,已作古的章梫、喻長霖、柯潢、陳叔亮諸君,影響披及海內外,各領風騷數十年,後人追隨者莫不爭相傳閱遺墨。但如果找渣子,他們身上都有一點「硬傷」,晚清時代的章梫、喻長霖都是光緒年進士及第出身,高中進士自然代表着令人稱羨的功名,這好象擁有一幀最閃亮的「學歷證書」,這件硬本本是足夠讓人吃定一輩子的。他們的藝術成就,善則善矣,平心而論,也是缺少一份激情,最終是經倫世務者的詩文餘事,超級票友而已。 另外柯潢、陳叔亮二子,解放前都是在重慶、延安一帶鍍過金的,當然首先是革命者,然後是藝術家。功力實屬深厚,作品格調方面常常留下革命性的痕跡,缺少的就是藝術品內在的那股玩味。藝術是純淨的,是作者內心世界沒有功利的抒發和感懷。愛情如果附麗,就會變得投機,藝術如果附麗,就會缺少真趣。

今人王伯敏先生才是一個奇蹟,他把一生投入到真、善、美的求索中,理論和實踐不斷地螺旋上升,碩果纍纍,甚得滴水穿石之妙。他的藝術生涯似乎蠻有「計劃」,年輕時代選擇了美術史論研究,精力充沛,化了幾十年建構了美術理論體系,同時空閒時間堅持作畫,每天模山范水,打下了堅實的傳統基礎。七十歲以後,年事已高,精力漸衰,減輕理論的追索,開始專攻書法繪畫,只因年青時追求大理論、少創作,到晚年是少理論、大創作,最終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積厚薄發,相互輝映,晚年的變法自然是得心應手,水到渠成,卓然成就一代大家也。

許多搞美術的,如果一生只追求理論方面的修養,創作跟不上,這樣就無法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藝。相當於搞音樂的,只會填詞、作曲,不會出台演唱,隱匿在後台當「無名英雄」,無機會走到前台閃亮登場,的確是一種遺憾。另外一類搞美術的,一生埋頭創作,平時不注重理論修養,創作出來的作品容易簡單的重複,千人一面而已。作品的思想性嚴重缺失,才情不高,落墨無法,沒有深厚的理論體系強有力支撐,欲想獲得大成就,緣木求魚,不太現實的。

王伯敏的理論和創作二者兼收並蓄,非常成功!試圖探求藝術成就,竊以為真正的核心藝術價值是著作美術史的貢獻,他被當代美術界稱為「六史罕人」,先後編著並在國內外出版的《中國繪畫史》,《中國版畫史》,《中國美術通史》,《敦煌壁畫山水研究》等等。約略拜觀其文,治學嚴謹、文字優雅,說理透徹、深入淺出,常有鑿鑿言語,文、史、哲、術數,各科派系理論融於一鍋煮,以臻化境矣。王伯敏巍巍美術巨著,如登藝術的泰山之巔,望泰山而少天下焉。縱觀當今美術界無出其右者,前無古人,來者亦不可追也。每當學人提及先生博文強記的奧秘時,王伯敏認為自己惟一可以說的:「那就是對光陰的珍惜,雖然沒有從小做到三更燈火五更雞,但是一天24小時主觀上沒有浪費」,正是由於對光陰的珍惜,才換來了千餘萬字的美術史出版物。

王伯敏雖然也有一面金字招牌,那是中國美院國畫系教授、博導的名片,但每當我們欣賞他的詩文、書法、國畫作品,卻感覺絲毫與這些浮名聯繫不起來,作品沒有學院派一味求霸、程式化刻板的思維定勢和習氣,撲面而來的是大自然和田野泥土的芬芳氣息。欣賞他的山水畫,淋漓的筆墨,縱橫恣肆,儒雅飄逸,神韻天成,松煙宿墨之間,山水氤氳,描寫的是真山真水、真人真事,讓觀者有親臨其境之妙,如在畫圖中遊玩呢。

王伯敏平素尤喜竹石。書房案頭常置竹石娛情,所繪竹石圖就有一股台州人的豪氣和硬氣,那堅硬玲瓏的磐石,旁倚一勁竹常常是一枝通天,豪情萬丈、才情橫溢,所繪竹葉無不千筆萬筆,又是雜而不亂,無不左右顧盼多情,隨風搖曵,畫面入流露出一股濃濃的書卷氣,絕對洗滌心靈!

王伯敏年輕時嘗作一詩:麝墨濃如漆,狼毫稍激情,無妨憐白水,渴筆少精神。這是青年學子時自謙之語。晚歲時節,先生人書俱老,筆墨游仞有餘,又賦詩一首,曰:麝墨濃如漆,狼毫力似針,無妨憐白水,渴筆長精神。不同時代反映他不同的藝術心境,區區小詩,即可反映出他一生對藝術的真誠和對詩文的錘鍊和寄情。

半生遊子,已成翁。王伯敏出生於台州路橋,稍長遷居溫嶺城關,長期寓居湖上,成名於西子湖畔,晚年藝術發力,名滿天下。今朝把畢生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全數帶回故土,這的確是讓台州人民享受不盡的藝術盛宴,溫嶺王伯敏藝術館的建立,這不僅僅王伯老個人的榮耀,更是一座鮮活的台州藝術教育基地,台州千萬學子終於找到獲得成功的方向,有了坐標,從而學會了追尋理想。當然在這奇山異水,古來就有海上名山之美譽的風水佳地,理應造就出更多象王伯敏先生這樣的傑出藝術家。

藝術館

王伯敏藝術史學館於2007年12月奠基修建。由中聯程泰寧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坐落於在王老家鄉浙江省溫嶺市石夫人峰腳下的錦屏公園內,環境清幽。該館占地1450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分為陳列展示區、公共服務區、藏品庫房及辦公區四個區域,主要陳列王伯敏先生捐贈的手稿、著作、藝術作品及其收藏品等,將成為展示王老美術史論研究及藝術創作傑出業績的一個窗口和開展文化交流、學術研究、藝術創作等活動的平台。

藝術成就

王伯敏是中國美術史界的優秀代表,也是中國美術史這門學科的傑出帶頭人。他以獨具的慧眼,極高的悟性,超前的創見,開拓性地編著了《中國繪畫史》、《中國版畫史》、《中國美術通史》、《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中國繪畫通史》、《中國畫構圖》、《唐畫詩中看》、《古肖形印臆釋》、《水墨畫縱橫談》、《柏閩詩選》、《黃賓虹畫語錄》等四十多種專著,壹千多萬字,在國內外出版。還有二百多篇論文在國內外報刊發表,並出《王伯敏美術文選》。 《中國版畫史》。系統地闡述了中國版畫的發展,着重介紹明代版刻繪畫的輝煌成就,為我國歷史上出版最早的版畫專史,被日本和英國翻譯出版。

五十萬字的《中國繪畫史》。既介紹畫家,品評繪畫作品,又述說繪畫理論的發展。是我國於建國後率先出版的畫史專著,在我國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穩定了畫史的編寫體系,也是在本世紀下半葉具有較大學術價值的畫學史著作。該書首獲國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美術通史》,王伯敏主編,全書二百五十萬字,既勾勒了美術演變進展的脈絡,又概括了美術發展的規律,堪稱中華民族上下數千年美術藝術的縮影,標誌着中國美術史研究的一個里程碑。此書榮獲中國圖書獎。在慶祝國慶五十周年之際,又獲文化部首屆文化藝術學科優秀成果獎。

二百六十萬字的《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史》。分別論述了我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美術發展的歷程。填補了我國乃至東方美術史研究的空白,為國內外美術史研究,提供翔實豐富的民族美術資源。獲得了國家圖書出版界的最高獎——國家圖書獎。

王伯敏研究敦煌的壁畫山水,先後著有五篇論文,均在敦煌學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匯編《敦煌壁畫山水研究》,浙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王伯敏編著<中國畫的構圖>一書,不僅在國內多次出版,還在日本翻譯出版。王伯敏針對中國畫的時空概念,創造性地提出:步步看、面面觀、專一看、推遠看、拉近看、取移看、合六遠等「七觀法」。既是對傳統山水畫的重要總結,也有助於新山水畫的創新、提高。

評價

王伯敏是既讀萬卷書,又行萬里路,他遍歷天下名山大川,名勝古蹟,登長城、攀五嶽、涉三峽、越河西走廊、沿絲綢之路、出塞外戈壁,凡是與繪畫、與美學研究有關的地方,諸如拜城的克孜爾千佛洞、吐魯番的高昌古城、敦煌的莫高窟及龍門、雲岡等石窟,雲南的大理,以至有豐富岩畫的陰山、賀蘭山、黑山左江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王伯敏不僅在美術史論方面有重大建樹,他的畫同樣成就斐然。畫壇巨匠潘天壽曾贊他「不僅專史,能詩又工畫,實在難能可貴」。王伯敏的畫筆墨拙樸,渾厚華滋,且虛實結合,善藏善露,五色紛呈,氣韻生動,特別是用水,很有獨到之處。他的「凝水」、「鋪水」和「水漬」等技法在美術界已產生很大影響。他所畫竹石,揮寫自然,氣旺神暢,洗盡鉛華,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盎然生機。

眾名家評論

文/潘天壽

山水以蒼茫渾厚為難。吾見伯敏此幀是得蒼茫渾厚者,至為難得。壽題。

(1963年春,潘天壽題王伯敏《雁盪雙筍峰圖》)

讀賓虹詩畫學篇贈王伯敏

文/林散之

應從有法求無法,更向今人證故人。

我亦江湖煙水客,新安遺緒覓精神。

天風閣學詞日記節錄

文/夏承燾

1945年3月9日:「過伯敏看畫,甚高秀。」

1945年4月6日:「過伯敏,看作畫,頗躍然欲學山水自娛。夜在陳適處,聽伯敏彈琵琶。」

寫梅並詩贈伯敏

文/諸樂三

寒梅乍放兩三枝,正是江南欲雪時。

安得故人來對飲,與他同賞歲寒姿。

題王伯敏《富春山水冊》及其他

文/李可染

富春景色,甲於江南。余曾遊覽並有紀游之作。桐廬屬富春山水,亦甚秀麗。昔黃大痴作富春江圖,後世師之。此冊十二幀,伯敏兄畫十景於其上,濃墨者師法賓虹師,淡雅者有雲林趣。其中寫太平埠一景,用足水分,為其創格,乃是冊中之最佳者。伯敏治畫史而又專心於畫,於我亦勉之哉。

附:1986年4月13日李可染對黃鑄夫說的兩段話

王伯敏是美術史家,也畫山水。就我接觸,對古代和近代的山水畫,無論在哪方面,王伯敏的理解是較深的。

黃賓虹老師畫學高深得很,他的山水畫,後繼者還很難,他的畫學史研究,倒是由王伯敏給繼承並發揚了。

(1986年4月28日由黃鑄夫、沃野轉告,在座者有邵洛羊、王康樂諸位)

題王伯敏《富春山水圖》

文/趙朴初

為張慕槎藏畫題王伯敏《富春山水圖卷》

一卷畫如黃大痴,構思妙若雨催詩。

紫峰愛作連城璧,不負半唐立意奇。

癸亥秋趙朴初題。

謝半唐贈瓜圖

文/趙朴初

君言無恙贈長瓜,我以此瓜戲石蛙。

蛙若不嫌瓜蒂落,必將打鼓說西巴。

瓜為哈密瓜,蛙能識之。打鼓說西巴,蓋禪畫之趣。

趙朴老贈詩並書奉和付郵代簡

文/王伯敏

談禪論史贈秋瓜,且報唐人畫石蛙。

蛙亦頌經還作鼓,我今無事說三巴。

唐人有瓜戲蛙圖,一作宋摹本,藏天津,無欸書,眉公以為禪畫也。

跋《富春山居圖》

文/謝稚柳

伯敏先生以研治繪畫史著稱,餘事作山水。此仿黃子久富春山居圖,筆墨疏宕,大得子久情意,此卷殊足珍也。

辛未歲暮,壯暮翁稚柳題。

西湖瀟湘第一春,伯敏大師妙制。程十髮

跋《清風嵐氣滿江村圖》卷

文/孫其峰

伯敏學長兄,擅詩文,精畫史,明畫理,通畫法。所作山水,出自傳統而能另有新意;受自名師而不為所囿。此卷尤為精絕,通幅信手揮灑,點染鈎皴兼施,蒼中寓潤,蒼潤兼得,可謂善運古法,擅師造化者矣。

辛巳大雪,其峰觀題於招遠西山歸園之屬遠山樓

題《王伯敏山水精品》

文/王琦

王伯敏先生乃20世紀中國美術史論大家。所畫山川渾厚,草木華滋,不待言也。其佳構富春山圖,筆精墨妙,余吟詩曰:

詩成潑墨意蕭閒,吞吐煙雲尺幅間。何必春江尋子久,分明雨後王家山。

壬午七月十日王琦識於北京

逸格再傳——跋王伯敏先生《游西溪卷》

文/陳佩秋

右伯敏學兄所寫西溪小卷,其間山石、樹木、屋宇、舟船、人物用筆用墨深得賓虹老師真傳。卷之左半幅以焦墨濃墨之筆法、墨法作叢樹並點葉,又以極淡之墨法、筆法另寫樹幹及雙鈎夾葉穿插於焦濃墨叢樹之中,以破去大片焦濃墨叢樹沉悶而不透氣韻之感。

此幀伯敏兄所用之破墨法又左半幅樹側之坡陂、石塊、石級亦以同樣之焦、濃、淡三種墨法、筆法處理卷之右半幅,其遠山則以極淡之墨法、筆法勾皴藉以襯托出用濃墨勾線而具有造型多樣、色彩鮮明光亮之現代化屋宇、橋樑、舟船、人物等。

全卷用筆用墨雖得黃師,而全卷現代化造型、構圖、色彩卻是學兄獨創。學兄繪畫之所成,著述之所成宜矣。榮獲終身成就大獎,實亦吾輩同門之光榮。

庚寅十二月初二日同門陳建碧跋

妙得乾坤理

文/薛永年

半唐翁賜寄黃山白岳圖,賦此以謝,並頌丹青福壽,山高水長。

首上蓮花峰,白雲盪胸際。五步不見人,難窺造化秘。

今接山嶽圖,一畫開天地。峰高歷千年,泉長流萬里。

淡墨寫清光,柔毫生滿氣。卓哉半唐翁,妙得乾坤理。

理深情亦真,山亭翼然立。旁有揮臂松,相邀來畫裡。

慚愧菜根生,發疏文債密。近 日齒牙松,醫苑留足跡。

翁年雖望八,蒙養得期頤。今朝且臥遊,來年隨杖履。

丁丑歲暮於京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