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里德里希·席勒號列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弗里德里希·席勒號

圖片來自Pixabay

弗里德里希·席勒號(德語:Friedrich Schiller)是曾經運行於德國西部城市杜塞爾多夫至該國西南部城市斯圖加特間一班長途列車所使用的名稱,由德國聯邦鐵路(1994年後為德國鐵路)在1972年至2001年間開行。其命名源自18世紀的德國著名詩人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席勒,後者即出生於斯圖加特所在的巴登-符騰堡州。列車自開行以來曾先後被納入城際列車全歐快車等類別,直至2001年停運,最初連接婡杜冄頭條塞爾多夫與司圖加特,以德國哲學家與劇作家弗里德里希·席勒命名。[1]

歷史沿革

自1971年起,德國聯邦鐵路開始仿造全歐快車TEE)的標準,在德國本土的客運網絡中開行全一等車廂等級德語Wagenklasse城際列車IC)。但其服務班次比每日一班的全歐快車更為頻密,達到每小時或每兩小時開行一班。弗里德里希·席勒號於1972年10月加入這一網絡,初期提供杜塞爾多夫斯圖加特的往返服務。至1975年6月1日,列車的運行線路向北延伸至多特蒙德始發及終到。

在整個1970年代,德國聯邦鐵路還構思在城際列車中加載二等車廂,並已在部分線路中進行測試,從而形成了「IC79項目」(IC79 Project)。弗里德里希·席勒號也於1977年夏天進行了搭載二等車廂的測試。一年後,其運行線路進一步北延至漢堡始發及終到。

IC79項目自1979年9月28日起正式實施,但弗里德里希·席勒號仍維持全一等車廂編組,並被歸類為全歐快車,以使其能從搭載兩艙車廂等級的城際列車類別中區分開來。全歐快車弗里德里希·席勒號採用德國鐵路103型電力機車擔當牽引任務,客車車廂則使用自1964年起生產的萊茵之金型車廂(Rheingold-Wagen)的改良版本。

17次 停靠站 16次
里程 時刻 時刻 里程
0 14:33 多特蒙德 11:22 506
34 14:53 埃森 11:01 472
54 15:06 杜伊斯堡 10:47 452
77 15:19 杜塞爾多夫 10:32 429
117 15:44 科隆 10:06 389
151 16:03 波恩 09:42 355
210 16:36 科布倫茨 09:11 296
302 17:28 美因茨 08:20 204
335 17:48 達姆斯塔特 07:59 171
394 18:18 海德堡 07:30 112
506 19:30 斯圖加特 06:20 0

經過三年的高等級運營,弗里德里希·席勒號於1982年被撤出全歐快車服務並被其它城際列車所取代。1985年6月2日,弗里德里希·席勒號重新在多特蒙德-慕尼黑的線路中開行,直至1991年6月1日。在1991年6月2日至1993年5月22日期間,弗里德里希·席勒號再度恢復至其原始路線(杜塞爾多夫-斯圖加特)中運行;自1993年5月23日起,列車再度運行於多特蒙德-慕尼黑間,並最終在2001年6月9日停運。


參考文獻

  1. 弗里德里希·席勒號,快懂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