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塔雷加-艾瑟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前往: 導覽搜尋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原圖鏈接來自 公社網 的圖片

弗朗西斯科·德·阿西斯·塔雷加-艾瑟阿(西班牙語:Francisco de Asís Tárrega y Eixea,1852年11月21日~909年12月15日),簡稱:弗朗西斯科·塔雷加,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作曲家,被譽為「近代吉他音樂之父」,古典音樂浪漫主義時期偉大的吉他音樂復興者。古典吉他十大名曲中有一半出自他手:《淚》、《晨之歌》、《阿狄利達》、《阿拉伯風格隨想曲》、《阿爾汗布拉宮的回憶》。作品數量達到300多部,其中眾多作品一直被許多吉他愛好者青睞並不斷練習。

生平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出生於西班牙的比利亞雷亞爾,在孩童時期,因不慎跌入灌溉用河渠,眼睛受細菌感染,造成永久損害。8歲起與一位盲人吉他手Manuel Gonzalez學習吉他,同時還跟隨一位盲人音樂家Eugeni Ruiz學習鋼琴。Julián Arcas聽說了塔雷加非凡的音樂天賦,於1862年帶領他前往巴塞羅那學習。13歲那年,1865年塔雷加帶着一把吉他只身前往瓦倫西亞過着流浪自由的生活,後因國家動盪而參軍。

1874年塔雷加獲得富商Antonio Canesa的資助得以進入西班牙馬德里音樂學院進行深造,雖然他主修的是鋼琴,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吉他伴隨他一生。1877年塔雷加在馬德里的阿爾汗布拉劇場舉行了一場吉他獨奏音樂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年以後,又在巴塞羅那舉行了第一次吉他演奏會。從此,塔雷加開始了各地的巡迴演出,先後在巴黎、倫敦等地,並經常到西班牙與法國的各地舉行演出。

1885年,塔雷加定居巴塞羅那,致力於吉他創作,1888年,完成其代表作《阿拉伯風格隨想曲》[1];1896年,創作了吉他名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1909年12月15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逝世。

貢獻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把吉他放置姿勢的重心移到了左腳,成為了今天吉他演奏的標準姿勢。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開發了許多吉他的特殊演奏技巧,如左手獨奏、大鼓奏法、小鼓奏法、以及顫音的演奏等。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是第一位將其他樂器的作品改編為吉他演奏的音樂家。

其作品《大圓舞曲》是廣為世人所知的《諾基亞之歌》的根源[2]

視頻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相關視頻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