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開縣臨江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開縣臨江鎮位於重慶東北部,幅員面積123.5平方公里。因南河古稱臨江而得名,是一個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鎮,有開縣文化之鄉美稱。同時,臨江鎮也是重慶市「十大宜居小城鎮」之一[1]。臨江有三絕,即:「九井十八廟」中的東嶽廟,香綢扇,冰薄月餅

臨江三絕

香綢扇

香綢扇是「開縣三絕」之一,是利用當地盛產的白竹為骨架,以薄而透明的白色絲綢為扇面,經過72道工序精心加工,完全純手工製成。扇面用國畫技法繪以人物、山水及花鳥魚蟲,圖案美觀、雅致,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摺扇在製作中經過藥物、香料熏煮,不但使用起來開合自如,隨心所欲,而且「風來香滿,輕搖可拂盡塵暑」,能給人一種難以言傳的美妙感受。

1992年,臨江扇廠與航天工業部重慶機電設計院合作,建立香綢扇自動化生產線,摺扇年產量可達180萬把。

2003年,開縣臨江香綢扇成為「北京文化藝術研究所成立50周年紀念活動」紀念品

2005年,開縣臨江香綢扇更是走出國門[2],成為了「重慶市亞太市長峰會」專用紀念品。臨江香綢扇多次獲得省市級「優秀產品」、「消費者喜愛商品」等稱號,並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列為紀念專用商品。如今,臨江香綢扇除了暢銷國內,還遠銷到香港等地。

冰薄月餅

傳說當年八大王張獻忠帶領隊伍來到開縣,準備攻下臨江鎮後再打到成都。臨江鎮的王記月餅鋪避開清明軍,專門為義軍特製了一批皮薄餡多、運送方便的冰薄月餅,以後其精巧的工藝便一代一代的相傳下來。

九井十八廟

其中以東嶽廟最賦盛名。

開縣臨江鎮東佛寺原名為"臨江東嶽廟",作為十八廟之一的東嶽廟,始建於明朝,截止目前已達一千多年歷史。原古寺建築雄偉,占地面積八十畝,寺內建有韋馱殿、天王殿、地藏殿、羅漢堂、伽藍殿、財神殿、藥王殿、廂房、齋堂、念佛堂、山門、大花園、放生池、燃燈鼓佛。布局嚴謹,設計巧妙,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石木雕塑的佛菩薩像、銅鑄的東寺大佛等工藝精湛,出神入化。明、清盛時,有僧四十餘人。解放初,東佛寺曾駐部隊"機槍連",後改為糧點"儲糧",繼續由臨江鎮萬安村五、六生產隊各住一半為保管室。文革時,佛寺被拆毀,僅存有破爛不堪的兩間危房,但仍時有信眾禮拜佛寺。

據東佛寺負責人介紹,臨江鎮政府於2000年極力倡導「恢復臨江東佛寺古蹟」,按照宗教政策,本著「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分享」的理念,發揚「服務社會、造福人民、奉獻人生」的精神,於2000年12月開始動工改、擴建佛教活動場所,力爭恢復昔日的建築風貌。

2006年8月,經過開縣民宗局檢查驗收,「臨江東嶽廟」更名為「開縣臨江東佛寺」,准予對外開放。東佛寺占地七畝,建築面積達三千六百八十平方米,目前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五觀堂、藏經閣等,殿內雕像精美,活靈活現。同時,規劃在五年內投資三百萬元(約三十八萬美元)擴建藏經閣,下設六殿、走廊、廂房、耳樓、住持室、齋堂、念佛堂、了緣堂、招待所、素菜館、涼亭、圖書室、保管室、大花園、放生池、游泳池、廁所、公路、露天燃燈古佛等,預計建築面積達一萬一千平方米,全面恢復東佛寺。

視頻

開縣臨江鎮 相關視頻

美麗的臨江鎮
美麗的臨江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