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建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東吳君主孫皓(242年—284年):即吳末帝(264年—280年在位)。字元宗(一說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龜》)一名彭祖,字皓宗。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 孫皓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但孫皓的名聲很大,驚動華夏,令晉朝感到惶怖 。[1] 天紀四年(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
建衡
269年十月-271年
政權 東吳
君主 吳末帝孫皓
歷時 3年

建衡(269年十月-271年)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君主吳末帝孫皓的第四個年號,共計3年。

大事記

建衡元年:東吳左丞相陸凱去世。[2]

建衡二年:河西鮮卑王禿髮樹機能起兵反晉,六月在萬斛堆殺秦州刺史胡烈;東吳重要將領朱績去世。[3]

建衡三年:蜀漢皇帝劉禪、曹魏官吏裴秀(後為晉朝官員,地圖學家)、東吳重要將領丁奉去世。[4][5]

並存年號

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西晉武帝司馬炎的年號

參看

鏈接

紀年

建衡 元年 二年 三年
公元 269年 270年 271年
干支 己丑 庚寅 辛卯
西晉 泰始五年 六年 七年

參考文獻

  1. 《晉書 列傳二十 秦秀傳》:以孫皓之虛名,足以驚動諸夏,每一小出,雖聖心知其垂亡,然中國輒懷惶怖。
  2. 《三國志·卷六十一》:建衡元年,疾病。皓遣中書令董朝問所欲言,凱陳:「何定不可任用,宣授外任,不宜委以國事。奚熙小吏,建起浦里田,欲復嚴密故跡,亦不可聽。姚信、樓玄、賀劭、張悌、郭逴、薛瑩、滕修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楨幹,國家之良輔。願陛下重留神思,訪以時務,各盡其忠,拾遺萬一。」遂卒,時年七十二。
  3. 干寶《晉紀》:陟、璆奉使如魏,入境而問諱,入國而問俗。壽春將王布示之馬射,既而問之曰:「吳之君子亦能斯乎?」陟曰:「此軍人騎士肄業所及,士大夫君子未有為之者矣。」布大慚。既至,魏帝見之,使儐問曰:「來時吳王何如?」陟對曰:「來時皇帝臨軒,百寮陪位,御膳無恙。」晉文王饗之,百寮畢會,使儐者告曰:「某者安樂公也,某者匈奴單于也。」陟曰:「西主失土,為君王所禮,位同三代,莫不感義,匈奴邊塞難羈之國,君王懷之,親在坐席,此誠威恩遠着。」又問:「吳之戍備幾何?」對曰:「自西陵以至江都,五千七百里。」又問曰:「道里甚遠,難為堅固?」對曰:「疆界雖遠,而其險要必爭之地,不過數四,猶人雖有八尺之軀靡不受患,其護風寒亦數處耳。」文王善之,厚為之禮。
  4. 《江表傳》:皓又遺群臣書曰:「孤以不德,忝繼先軌。處位歷年,政教凶勃,遂令百姓久困塗炭,至使一朝歸命有道,社稷傾覆,宗廟無主,慚愧山積,沒有餘罪。自惟空薄,過偷尊號,才瑣質穢,任重王公,故周易有折鼎之誡,詩人有彼其之譏。自居宮室。仍抱篤疾,計有不足,思慮失中,多所荒替。邊側小人,因生酷虐,虐毒橫流,忠順被害。闇昧不覺,尋其壅蔽,孤負諸君,事已難圖,覆水不可收也。今大晉平治四海,勞心務於擢賢,誠是英俊展節之秋也。管仲極讎,桓公用之,良、平去楚,入為漢臣,舍亂就理,非不忠也。莫以移朝改朔,用損厥志。嘉勖休尚,愛敬動靜。夫復何言,投筆而已!」
  5. 《晉書》:皓乃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輿櫬,率其子瑾、瑾弟魯王虔等二十一人,造於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