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1/1f/%E5%BB%B6%E5%AE%89%E5%A4%A7%E5%AD%A6%E7%89%A9%E7%90%86%E4%B8%8E%E7%94%B5%E5%AD%90%E4%BF%A1%E6%81%AF%E5%AD%A6%E9%99%A2.jpeg)
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是延安大學最早設立的院系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1937年抗戰時期的自然科學院。1958年延安大學恢復重建時成立理化專修科,1961年獨立設為物理系,1999年改建為物理與電子信息系,2002年擴建為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2017年增設自動化本科專業。學院現有陝西省能源大數據智能處理省市共建重點實驗室、延安市信息處理與測控技術重點實驗室、延安市能源大數據[1]智能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延安市信息處理與測控技術創新團隊,是陝西省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學院,擁有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中科曙光數據中國「百校工程」大數據創新中心、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有一支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充滿活力、敢於吃苦、樂於奉獻、綜合實力較強的師資隊伍。有教職工62人,現有教師47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講師22人,助教[2]3人。有碩士生導師8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校級學科帶頭人3人。現從事物理學專業的18人,電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21人,土木工程8人。
專業介紹
學院現設有物理學、電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通信工程4個本科專業。設有物理研究所和電子研究所,物理、電信、土木、實驗4個教研室,設有物理、電子技術2個實驗中心和土木工程實驗室,下設20多個實驗分室,其中信號測量與控制實驗室為校級重點實驗室。
電子信息工程
學制: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電子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領域的技術人才。要求學生系統、紮實地賬務電子信息科技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術,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網絡的操作、原理以及高低級語言編程技術,了解本專業學科的發展動態和理論前沿,具備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電子設備及信息系統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高頻電路,電子測量,電磁場與微波技術,控制工程,數字信號處理等。
物理學
學制: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從事物理及相關專業領域的專門人才。要求學生系統、紮實地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和網絡教育技術的能力。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數學物理方法力學,電磁學,熱學,量子力學,基礎物理實驗,電工學,數字電子技術,計算機應用基礎等。
通信工程
學制:四年制本科
培養目標及要求:培養在通信和電子領域內從事通信網絡,系統,設備以及信息交換傳輸,處理方面的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應用開發的專業技術人才。要求學生系統、紮實地掌握通信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了解本學科發展的動態和前沿,具備用計算機等先進手段進行本領域及相關領域應用,設計,開發的基本能力。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邏輯設計,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通信電子與電路,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傳感器原理,計算機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等
成果輝煌
學院科研氣氛濃厚,科研成果顯著。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廣大教師在國內外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0餘篇,出版著作、教材和教學參考書40餘部,完成國家、省部級和地方、該校科研項目50餘項,獲省、廳級科研、教學獎18項。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多年來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人才為其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在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各方面高標準、嚴要求,取得了突出成績,1995和1999年兩次榮獲陝西省教育系統「創佳評差工作最佳單位」。1個教研室被評為陝西省「教書育人先進單位」,3個實驗室被評為省級「先進實驗室」,1個班級被評為「全國先進班集體」。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近50年來共計為國家培養本、專科畢業生4000餘人,先後有30餘人考取博士,70餘人考取碩士,大多數畢業生已成為本單位、本行業的領導或業務骨幹。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決心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進取,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為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而不懈努力。
視頻
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什麼是大數據,一張圖帶你看懂大數據 ,搜狐,2018-06-12
- ↑ 助教、助研都要做什麼? ,搜狐,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