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龐統祠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龐統祠墓,又名龍鳳祠。在四川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鎮(1959-1996年間羅江縣並於德陽縣),祠墓為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龐統中流矢卒後,蜀漢昭烈帝劉備所建。整個祠墓內松柏參天,奇石溝壑,景色十分怡人,是有名的蜀漢遺蹟。1980年7月7日列為四川省重新確定公布的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概述

龐統祠墓又叫「落鳳坡」[1],在當地又稱「白馬寺」,其所在地白馬鎮的名字也因此寺的而得名,因龐統當年與諸葛亮齊名,諸葛亮稱「臥龍」,龐統稱「鳳雛」,當時二人皆已效力於劉備。

小說三國演義》中杜撰的情節是:一次戰役中,龐統知道有人在路上伏擊,於是把自己的馬與劉備的白馬換騎,果然如他所料,但偷襲者以為騎白馬者乃劉備也,結果龐統被亂箭射死,後劉備建寺以紀念龐統,有趣的是,傳說寺內有大柏兩株,為張飛所栽。

在寺廟入口處的「點將台」景點,相傳為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當年點將之地,有個神話故事說:在諸葛瞻點將的前一天,這裡還是一座土山,有神仙相助要建一點將台,晚上神仙偽裝成賣豬匠,將其他地方的石頭往白馬寺趕,可是快到清晨時,一農夫起床看見問神仙在幹什麼,神仙回答我在趕,農夫說你明明趕的石頭怎麼會是豬,魔法被點破,正在路上的石頭都停下來了,現在遊人參觀時仍然可以見到漫山的整齊方塊石頭,點將台看着也真有種未完工的景象。

墓的由來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孫劉聯軍以不到五萬人的兵力,在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擊敗曹軍數十萬,劉備占據荊州。赤壁之戰後,龐統深知劉備在此難以得志,勸說劉備以此地主據點,向西擴展,奪取益州為立國之基。建安十六年(211年),龐統隨劉備入蜀,主持軍務。入蜀之初,劉備與益州牧劉璋明爭暗鬥,龐統極力協助劉備,運籌於帷幄之中。曾向劉備謀上中下三策,劉備擇其中策而行之。建安十八年(213年),劉備攻打劉璋時,「進攻雒城,龐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歲」(《三國志蜀志龐統傳》)。劉備痛惜,稱帝成都後,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單諡「靖」,故稱靖侯,又在歸葬龐統的地方建祠祭祀

龐統的事跡被後人推崇。自劉備為龐統建祠後,龐統祠墓幾經興廢。現存祠墓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在王屏藩亂蜀時(1682年)摧毀的祠墓原基礎上重建的。古往今來,許多軍事家政治家、文人墨客常來此憑弔忠烈,並留下觀感詩文。南宋詩人陸游《過龐士元墓》有「士元死千載,……父老歲時思,……」的詠嘆。

龐統祠墓周圍古柏掩映,挺拔剛勁,蒼翠蔥鬱,傳說有為張飛親手所植者。遠望參天的古柏林,似綠雲翻騰,氣勢壯觀;近看枝葉,霜皮溜雨,黛色參天。據測祠內所存兩株古柏,距今已一千七百餘年。

1951年,羅江縣人民政府維修了龐統祠墓,列為文物加以保護。1979年又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先後修建了石砌外圍牆,興建了知名書法家題寫的「鳳雛碑廊」,增建了南大門等。並將此列為從廣元至成都三國遺蹤旅遊線上的重要一站。

一年一度的龐統祠墓廟會,相傳是紀念龐統生日(正月二十六)的民間傳統祭祀活動,發展至今,已成為多功能的群眾性懷古覽勝、文化娛樂旅遊踏青、物資交流的盛會。每逢春光明媚,游者或漫步古驛道上,或登高遠眺,或流連於古柏濃蔭之下,或徘徊於龐統祠內,無不情趣盎然。

墓邊相關典故

落鳳坡古驛道傍祠而過,全部由石板砌成,車轍斑斑,苔蘚密布,是古代自秦入蜀的大道,在羅江縣境內約4.7公里。

龐統血墳位於龐統祠墓北約3公里的古驛道邊。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描寫龐統在進圍雒城途中,在此坡受伏中箭身亡,後人將此改稱落鳳坡,龐統穿戴的血衣就地收葬,建「血墳」一座,並於驛道旁立碑刻「落鳳坡」三字,以示標誌。

張飛點將台位於龐統祠墓西,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疊平台,據說點將台是張飛思念龐統,在夜夢中用趕山鞭趕石築成。實為諸葛亮長子諸葛瞻抵禦將鄧艾點將布防處。站在點將台上遠眺,方圓幾十里山盡收眼底,別有一番風光[2]

視頻

龐統祠墓 相關視頻

蜀道難第一關白馬關 三國龐統祠墓
三國演義片段-龐統加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