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丙號防護巡洋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丙號防護巡洋艦,為清朝自製的防護巡洋艦,建成後原配屬廣東水師,甲午戰爭前夕加入北洋艦隊協助對日作戰。戰爭期間,廣丙號參加了黃海海戰(大東溝海戰)。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幾近彈盡糧絕的廣丙號隨威海衛清軍向日軍投降[1]

日軍接收廣丙號後,將其編入日本海軍並繼續沿用原名。惟日軍獲得本艦尚不足一年,廣丙號即在台灣地區執行任務時,在澎湖島南岸觸礁沉沒。

建造背景及概述

十九世紀80年代,當時的福州船政局因為清末特殊的體制而陷入了財政困難,船政大臣裴蔭森迫切希望為船政局找到解決困境的辦法。而另一方面,兩廣地區水師向來強調地方獨立自主,拒絕聽從中央統一號令,所需船艦也是自行籌建;然而兩廣一地經費有限,不可能遠赴歐洲訂購最新式的軍艦,而距離廣東咫尺的船政局成為了選擇。1887年,兩廣方面向福建船政訂購1艘1600匹馬力的舊式無防護巡洋艦,以及3艘2400匹馬力的新式穹甲防護巡洋艦,兩廣為每艘軍艦付款9萬兩;另再訂購4艘小型舊式淺水炮艦,每艘3萬兩。

本艦長71.63米,寬8.23米,吃水深3.96米,設計排水量1000噸,安裝兩台蒸汽機,1座鍋爐,額定動力2400匹馬力,設計航速16.5節(31千米每小時;19英里每小時)[2]。實際海試時,僅錄得15節(28千米每小時;17英里每小時)的實際速度。這是福建船政首次建造的防護巡洋艦,艦身3桅杆,前後桅杆為鋼製,有瞭望台,中間桅杆為木製,三根桅杆都可以懸掛風帆。

廣丙號上有着強大的魚雷武裝,全艦共有4具14英寸(356毫米)魚雷發射管,其中艦艏左右各安裝一具,中後部主甲板下兩舷各裝備1具。與此相比,廣丙號的火炮威力相比同時代要弱得多,只有3門120毫米火炮,其中兩門安裝在前部兩舷耳台,可以轉向前方充當前部主炮;第3門則安裝在後部。輕武器包括4門47毫米哈齊開斯單管機關炮,裝設在艦橋附近,以及若干機槍。由於廣丙號魚雷火力強大,火炮偏弱,更像是放大的魚雷艇,時人亦有「魚雷快船」之稱。

廣丙號為鐵脅鐵殼,所需鋼材購自法國科爾蘇工廠。艦體內在水線附近縱向鋪設有中間高、兩邊低的裝甲甲板(穹甲),保護輪機、鍋爐、彈藥艙等,厚1英寸(25毫米),因此可以列入防護巡洋艦。艦上另一處有裝甲保護的地方則是司令塔,厚2英寸(51毫米)。

視頻

廣丙號防護巡洋艦 相關視頻

什麼是防護巡洋艦?它和裝甲巡洋艦有何區別?就是輕巡和重巡的區別
軍武次位面:海軍的匯總閱艦式,特別故事大清北洋海軍防護巡洋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