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泉縣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泉縣博物館

中文名稱平泉縣博物館

外文名稱:Peiingquan Museum

類別;綜合類

地點;河北省平泉市福佑路澤州園內

竣工時間;1981年

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

館藏精品;西漢的鉛質半兩錢母範,

白釉注壺,墓志銘,遼壁畫墓人物壁畫等

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

展廳面積;7566平方米

館藏數量:1452件/套(實有數量18548件)(2018年)

級別;國家三級博物館

門票價格;免費

平泉縣博物館位於河北省平泉市福佑路澤州園內,始建於1975年,是一所綜合性國家三級博物館,屬平泉縣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隸屬於平泉縣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1981年3月正式成立,2009年10月新館落成並遷於現址, 2010年1月正式面向觀眾免費開放。總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展廳面積7566平方米。

截至2018年5月,平泉縣博物館館藏文物1452件/套(實有數量18548件),其中一級文物13件、二級文物45件、三級文物352件/套。

平泉縣博物館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河展廳面積7566平方米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育基地"、"旅遊標準化示範單位"。

序言介紹

1975年,平泉縣文化館設立文物小組。

1980年,經平泉縣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掛牌成立平泉縣文物保護管理所

1981年3月,平泉縣博物館正式成立。

1984年,平泉縣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9年10月,平泉縣博物館新館落成並遷於現址。

2010年1月,平泉縣博物館新館正式面向觀眾免費開放

2017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平泉縣設立縣級平泉市,平泉縣博物館升級為平泉市博物館。

建築布局

綜述

平泉縣博物館總建築面積9000平方米,展廳面積7566平方米,分為就日館和蘇頌碑林兩個部分。 博物館有四個基本陳列:《平泉歷史文化陳列--魅力平泉、冀北明珠》、《平泉遼代文物專題展--契丹風韻》、《蘇頌使遼展》、《中華菌文化博覽》。[1]

契丹風韻陳列

遼三彩 遼三彩遼代生產的低溫彩色釉陶製品。受唐三彩影響,遼代也燒這類品種。遼三彩多用黃、綠、褐三色釉,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長盤、雞冠壺、筒式瓶等,有契丹民族的風格。其中赤峰缸瓦窯所燒三彩釉陶器胎質細軟,呈淡紅色,釉色嬌艷光潔。裝飾手法有印花、劃花兩種,大凡盤、碟採用陽文印花,琢器採用劃花。與唐三彩的區別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遼三彩中無藍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淌。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遊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國及中國東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影響。契丹人的風俗習慣與漢人不同。契丹人髡髮,服裝通常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褲腳放靴筒內。契丹人住所為氈帳,皇帝的御帳稱為捺缽。遼國契丹人只有皇族帳和後族帳的人才有姓,兩帳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沒有姓的。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國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還有一部分發展成當今的達斡爾族,和雲南的一個叫做"本人"的群體。由於金帳汗國自13世紀至15世紀長期是歐洲的霸主,而蒙古人稱中國北方為契丹,後該詞泛指中國

平泉遼文化專題展 契丹文化是根植契丹本土,又融合中原漢族和北方其他少數民族文化因素的一種草原創新文化,有"一代風俗始自遼金"之說,並在西方亦有影響。

魅力平泉冀北明珠陳列

平泉縣地處冀、遼、蒙三省結合部。這一部分展示的內容有:平泉地形地貌沙盤,馬盂山主峰景觀,平泉縣地理位置示意圖,國家、省、縣文物保護單位一覽表,平泉縣歷史建制沿革。

蘇頌使遼展

《蘇頌碑林》是為紀念北宋科學家、政治家、外交家蘇頌而建設的。整個建築依遼代營造法式設計。

中華菌文化博覽

中華菌文化陳列展覽是全面展示平泉縣菌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中華菌文化陳列展覽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分兩層,一層設三個館區,二層設三個館區,是河北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序廳陳列着鎮館之寶,它所選用的材料是青田石,純天然顏色。資源館展示的是世界各地菌類標本、模型。科學館中介紹了菌類的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毒菌、毒素的內容。歷史館中主要介紹了從古代到近現代對菌業的研究、栽培以及產業發展的情況。民俗館中主要介紹了浙南有關菌的民風民俗、與宗教信仰的關係等。文化藝術館展現的是文學視野中的菇菌。平泉館展示的是平泉縣食用菌產業起步、發展、興盛的過程。

場館特色

平泉縣博物館就日館建築結構遵從遼代風格,平面布局為"回"字形,以中間一大廳、周圍四小廳為主體,代表遼代五京以及遊牧民族四周帳篷圍繞中軍帳篷而布置的特色。建築遵循"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章法,採用盝頂式屋頂、大尺度斗拱、深遠的出檐、斜欞窗、浮雕、雄渾的大台基等建築元素,體現了遼代建築風格。

館藏文物

綜述 截至2018年5月,平泉縣博物館館藏文物1452件/套(實有數量18548件),其中一級文物13件、二級文物45件、三級文物352件/套。

主要文物 金代銅鈸:

金代銅鈸,鈸一付兩片,薄銅質,中心部分圓形隆起,中有一圓形臍孔,作穿系用。外出邊緣上翹,寬平沿。鈸內外壁均生有很厚的銹斑,呈黑或赭紅色。一片邊沿上刻"銅院官僉"四字。說明經金政府驗契,可合法使用

東漢昭明鏡:

東漢昭明鏡,半球形鈕,圓鈕座,座外飾有寬帶紋和八連弧紋再外有銘文一周:"內清以昭明,光夫日月。"銘文內外均飾一周鋸齒紋。寬素緣。

東漢時期異獸硯滴:

東漢時期異獸硯滴,硯滴為一青銅質神獸,器表遍布較均勻的綠銹,其整體似牛,四爪着地,作爬臥狀,頭頸前伸,吻部平齊,口銜一橫置的耳杯,口中央有一細小的孔,可使腹部的水與耳杯相通。背部有一直豎高1厘米,口徑1.2厘米的圓孔,作注水之用,尾從中部分叉,並由下向上捲曲,兩端貼於臀部,神獸頭頸、脊背及四肢均凸雕捲毛。

戰國時代雙馬雙蛇紋鏤空飾件:

戰國時代雙馬雙蛇紋鏤空飾件,飾件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飾雙馬雙蛇。雙蛇位於中間,纏繞在一起似爬行狀。雙蛇左右各飾一馬,馬呈趴臥狀,前蹄臥在後蹄之上。馬嘴、肩及臀部各飾一鏤空圓孔,孔外各飾一周凹線弦紋。下部飾一仰臥的雙馬,兩馬腹及足均疊壓在一起;馬首向外,各銜上部馬的尾部。圖案一次性澆鑄,尾部有磨痕。

戰國獸流雙獸首提梁三足盉:

戰國獸流雙獸首提梁三足盉,盉身作扁圓體。子母口,流在其前肩部斜上出,造型為一趴臥的神獸前身。提梁呈方形,兩端以龍首作裝飾。蓋隆起,頂部有一環形鈕,連接一大一小兩個圓環,大環連接提梁。三蹄形足,蓋及腹部均嵌方形或長方形小銅片。此盉通體呈青灰色,平整光亮。底部有煙薰痕,為實用器。

春秋時代雙獸耳銅簋:

春秋時代雙獸耳銅簋,弇口、直領、鼓腹,腹部鑄有雙耳,耳上飾夔龍紋。腹上部飾一周竊曲瓦紋,下部飾弦紋。高圈足外侈,圈足飾一周鱗紋,鱗紋中凸起三個獸頭,圈足底部飾菱形方格紋。簋為合范,兩耳邊有清晰的澆注痕。器蓋缺失。

遼代黃釉唾盂:

遼代黃釉唾盂,敞口,圓唇微內收,束腰,廣肩,鼓腹,圈足稍外侈。口沿外壁及肩部各有一周凹弦紋。口腹施黃釉,圈足無釉露黃白色胎,器物外壁留有三個小支釘痕。

遼代綠釉長頸瓶:

遼代綠釉長頸瓶,小喇叭口,長頸,頸部有弦紋一道。寬肩瘦足,足外撇,足底內凹。是長頸瓶之晚期形式。掛綠釉至中部。釉面不均勻,濃淡不一形成綠色斑點。胎質較粗,泛粉紅色。胎上施白色化妝土。口沿上面有較大的支釘痕。系用直接入窯疊積燒制。


作用價值

平泉縣博物館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時依據自身的功能和定位,每年策劃推出多個臨時展覽和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活動,是宣傳平泉市契丹文化的重要窗口。

參觀信息

地址 平泉縣博物館位於河北省平泉市福佑路澤州園內。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9:00-17:00,周一閉館

交通 自駕:從平泉站出發,進入迎賓街,行駛1.6公里,左轉進入福佑路,行駛420米即到平泉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平泉縣博物館宣傳片

參考資料

  1. 平泉縣博物館 , 360搜索 2014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