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全稱平定準噶爾勒銘格登山之碑或簡稱格登碑)是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立於乾隆時代記載着準噶爾之役的格登山之戰的戰績的銘碑[1]。是乾隆帝為西域親自撰寫的四塊御碑之中唯一完整存世的。

地理信息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座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昭蘇縣夏特柯爾克孜族鄉的格登山上,距離縣城約60公里,距離松拜邊防站營區大概100米,西南距離中國哈薩克斯坦邊界河蘇木拜河200米左右,東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七十六團一連駐地超過4公里,海拔1900多米。格登山屬於天山山脈薩爾套山的一小段,「格登」蒙語意為「後腦骨」。

立碑維護及現狀

立碑的時間記載並不統一,主要有乾隆二十年(1755年)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及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立碑的說法,乾隆二十年說是因為此年提出立碑,但後因阿睦爾撒納反叛清營以及大小和卓之亂,立碑之事被耽誤了。乾隆二十五年說是因為此年年末清政府重新提出立碑並排除諸如工匠斷糧、無馱載牲畜、無船渡伊犁河等困難後正式開始施工。但竣工時間則到了乾隆二十七年,這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說的由來。

立碑事宜由時任伊犁參贊大臣阿桂負責,關於碑石的由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認為是由千餘名清兵從南疆葉城縣運至格登山,此說法被當地媒體和全國媒體廣泛運用,但之後學者通過對當時奏摺等相關史料進行調查後發現,石碑是由甘肅工匠在格登山當地尋石刻字,由原宗室侍衛恆斌等人協助綠營建設地基及遮蓋,由回子(維吾爾族人)燒制石灰共同協作完成。根據《欽定皇輿西域圖志》的記載,自立碑開始,每年春秋,都會派遣官員到此地進行祭祀活動。

格登碑前後多次被維護,光緒十年(1884年)六月和光緒三十年(1904年)分別被伊犁將軍金順和伊犁將軍長庚對碑身和碑亭進行過重修。後因年久失修碑亭不復存在,碑文有所漫漶。1974年,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1985年分別建立過碑亭保護石碑。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年末,石碑碑身在昭蘇縣6.1級地震中出現裂痕,碑亭倒塌,2006年,對此文化遺產進行了搶救性保護修復。2009年8月,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複查。

格登碑為淺藍色花崗岩。通高299厘米(一說303厘米),分為碑首、碑趺、碑身三部分。其中半圓形碑首最高處54厘米,寬90厘米、厚25厘米,碑趺高75厘米、寬105厘米、厚55厘米,碑身高170厘米、寬90厘米、厚25厘米。碑首有花邊及雙龍戲珠的圖案,正反兩面分別刻有「皇清」、「萬古」的字樣。碑趺四周有花紋,花紋內為「滄海紅日」的浮雕。碑身有6厘米的花邊,在花邊內刻有四種文字的碑文,陽面刻有滿文及漢文,陰面刻有蒙文及藏文[2]。漢文為豎刻8行240字。漢文碑文是由乾隆帝親自撰寫的四言叶韻體,並且漢文應該是完成最早,其他的語言則是翻譯自漢文。蒙文原擬用胡都木文書寫後改用托忒文書寫。

視頻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 相關視頻

尋訪格登碑
中哈邊境上,有塊250年的格登碑

參考文獻

  1. 格登山乾隆碑 ,搜狐,2019-07-17
  2. 格登山石碑簡介,新浪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