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左營啟明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左營東南帝闕樂善社啟明堂

圖片來自隨意窩

左營東南帝闕樂善社啟明堂,簡稱左營啟明堂,是臺灣高雄市左營區蓮池潭畔的廟宇,主祀文武聖人(山東文聖孔夫子山西武聖關夫子),前以蓮池潭為腹地,南北擴及龜山、半屏山脈絡一氣,息息相連,潭中有雍容高雅、古色古香時為台灣八大景之一的春秋御閣,另有九曲橋,銜接金黃瓦頂、簷脊飛翹之迎送神儀站五里亭,又有青龍虯蟠背立觀音大士、善才、良女,栩栩如生之騎龍聖像,各自散居潭面,湖光山色,青山綠水,如詩如畫,宛如人間仙境,尤其東南帝闕,巍巍高聳,雄偉壯觀,形似帝王將相,君臨天下之勢,此乃儒門聖地–啟明堂之典模概況也。[1]


建廟歷史

左營啟明堂創立於日治時期明治三十二年(公元1899年),當時日人剛統治台灣,由於日本風俗慢慢影響臺灣,文化、風俗、教育、信仰等均受日本殖民政府鉗制,啟明堂開基先賢謝知翁等人目睹此局勢,擲筊請示神明,得到指示:「設置鸞堂,興鸞濟世,普化眾生」,於該年(公元1899年)創立「明德堂」於陳重三信士之私宅,奉祀「五公菩薩」為主神,開始訓練鸞乩,飛筆扶鸞。

明治三十六年(公元1903年),原位於舊城內之舊城關帝廟因殘破不堪,啟明堂善信不忍關帝神像蒙塵,便恭迎該廟之關帝神像回到啟明堂奉祀,同年孚佑帝君降鸞更改堂號為「啟明堂」,又調任武聖「關聖帝君」為主神,「文武」二聖同祀。

明治三十九年(公元1906年),左營善信賴林香女士,獲啟明堂之資助解決債務問題,為了報答啟明堂相助,將坐落蓮池潭邊的地(啟明堂現址)半數捐贈啟明堂做為建廟殿之用地。大正十五年(公元1926年),神明指示設立「樂善社」,專司「聖諭宣講」及「慈善事業」;民國四十年(公元1951年),依據神明降鸞諭示,興建春秋御閣以發揚春秋大義,民國四十二年(公元1953年)六月完工;民國六十二年(公元1973年)動工重建東南帝闕啟明堂,以二層樓宮殿式建物來設計,於民國六十五年(公元1976年)完工。

祀神

大殿:孔夫子文衡聖帝岳武穆王延平郡王司命灶君諸葛武侯孚佑帝君地藏王菩薩正主席海公、柳星君、復聖顏回、宗聖曾子關平太子、周倉將軍

鸞堂寶殿:文衡聖帝、正主席海公、北極玄天上帝天上聖母神農大帝清水祖師、將軍爺、判官司、趙府千歲、司礼神、蔣元帥、鄭元帥、列位正神

三官殿:三官大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五文昌帝君太歲星君

凌霄寶殿玉皇上帝木公老祖金母娘娘太上老君釋迦佛祖普化天尊王天君趙天君李天王、五文昌帝君、太歲星君

參考文獻

  1. 左營東南帝闕樂善社啟明堂,隨意窩,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