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文襄公晚年意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左文襄公晚年意氣》節選於晚清政論家薛福成《庸庵筆記》[1]的上卷。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字叔耘,號庸盫,江蘇無錫賓雁里人,出生於書香門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起者[2]。自幼即受時代影響,廣覽博學,致力經世實學,不做詩賦,不習小楷,對八股尤為輕視。
原文
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與曾文正公絕交以後,彼此不通書問。迨丁卯年文襄以陝甘總督入關剿賊,道出湖北,與威毅伯沉浦宮保相遇,為言所以絕交之故,其過在文正者七八,而自認其二三。文襄常與客言;「我既與曾公不協,今彼總督兩江,恐其隱扼我餉源,敗我功也。」然文正為西征籌的餉,始終不遺餘力,士馬實賴以飽騰。又選部下兵最練、將最健者,遣劉忠壯公(松山)一軍西征,文襄之肅清陝甘及新疆,皆倚此軍之力。是則文襄之功,文正實助成之,而文襄不肯認也。
文襄每接見部下諸將,必罵文正。然諸將多舊隸文正者,退而慍曰;「大帥自不快於曾公斯已矣,何必對我輩煩聒?且其理不直,其說不圓,聆其前後所述,不過如是。吾耳中已生繭矣。」迨壬申二月,文正薨於位』文襄寄輓聯云:「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又致書唁劫剛襲侯,措辭頗為懇摯。余謂文襄自此意氣可平矣。庚辰,辛巳間,文襄奉旨召入樞廷。文武官僚於中塗進謁者,皆雲左相言語甚多,大旨不外自述西陲設施之績,及砥譏曾文正公而已,談次不甚及他事。既入軍機,文襄奏言直隸永定、滹沱等河,水患日劇,請自出相度機宜,督率舊部數營,挑浚修治。
閱數月,文襄奏報河工蕆事,頗多鋪張,並有數十年積弊一掃而空之語。於是,清議之士漸多失望,咸謂左相之疏未免虛誇,遠不逮李相節次治河之奏周詳核實,意者其西陲功績,皆不過如是乎?余謂議者推崇文襄,始固不免過當,因而責望亦太重。不知北河末流之弊,本非歲月所能奏功,且距京師咫尺,有效無效,眾所共知。文襄出筆太易,乃其習慣使然,殆不始於此日也。頃之,文襄總督兩江。
官紳有赴金陵者,皆雲文襄見賓客無他語,不過鋪陳西陲功績,及歷詆曾文正公而已。蘇紳潘季玉觀察,以地方公事特赴金陵,欲有所陳,歸而告人曰:「吾初謁左相,甫寒喧數語,引及西陲之事,左相即自述西陲功績,刺刺不能休,令人無可插話。旋駕曾文正公,語尚未暢,差弁侍者見日已旰,即舉茶杯置左相手中,並唱送客二字,吾乃不得不出。翼日,左相具柬招飲,方謂可乘間言地方公事矣。乃甫入座,即罵曾文正公,迄終席,言尚如泉涌也。既撤席,吾又不得不出。越數日,稟辭,左相始則罵曾文正公『繼則述西陲之事,終乃兼罵合肥李相及沈文肅公。然其意若謂本不如已遠甚,初無待其力攻也。侍者復唱送客,吾於起立時,方欲陳地方事數語,左相復引及西陲之事,吾乃疾趨而出雲。」
潘君之言如此,可謂形容惟肖矣。又李相復陳海防事宜一疏,即余代草,刊在《庸盒文編》者也。疏上時,適文襄在關外奉召將至,恭邸及高陽李協揆,以事關重大,靜俟文襄至乃議之。文襄每展閱一葉,每因海防之事而遞及西陲之事,自譽措施之妙不容口,兒忘其為議此折者。甚至拍案大笑,聲震旁室。明日複閱一葉,則復如此。樞廷諸公始尚勉強酬答,繼皆支頤欲臥。然因此散值稍晏,諸公並厭苦之。凡議半月,而全疏尚未閱畢。恭邸惡其暄聒也,命章京收藏此折。文襄亦不複查問,遂置不議。
棲身曾幕
同治四年(1865年),機遇終於降臨到薛福成的頭上。同年夏天,清廷鑑於在鎮壓農民起義隊伍捻軍的過程中連連失利,主持剿捻的名將僧格林沁亦被捻軍擊斃,便命剛剛鎮壓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兩江總督曾國藩指揮湘軍北上剿捻。曾國藩是向西方學習船堅炮利的洋務派的代表人物,被朝野視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
曾國藩善於結納人才,很多人也想依附於他的門下,所以他的幕府里聚集了一批在當時頗有聲望的賢士 。曾國藩率軍北上剿捻,沿途遍貼了招納賢才的榜文。薛福成十分欽慕曾國藩,認為這是一個投奔他的極好的機會,於是將自己多年來社會問題的思考與解決社會危機的辦法細細道來,寫下了一萬多字的《上曾侯書》,集中寫成了"養人才、廣墾田、興屯政、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籌海防、挽時變"的八條對策。6月28日,當曾國藩的座船沿運河途經寶應時,他由大哥薛福辰陪同,冒着風雨謁見曾國藩,將萬言書恭恭敬敬地遞上去。曾國藩讀了他的上書,讚賞不已,覺得薛福成文章長於論事,日後有望成一家之言,便對周圍人大講薛福成他日當有造就,並立即延攬薛福成為自己的幕僚。從此薛福成跟着曾國藩走南闖北,與一群才華橫溢胸懷大志的幕僚朝夕晤談。曾國藩酷愛圍棋,每日清晨, 都要請有相同嗜好的薛福成與之對弈,不但切磋棋藝,更注意交流對諸如"兵事、餉事、吏事、文事"等軍國大計的種種設想。
視頻
左文襄公晚年意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庸庵筆記,道客巴巴,2014-12-25
- ↑ 家族篇——工商立國的領路世家·無錫薛氏 ,搜狐,201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