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嵊州市隸屬於浙江省紹興市,地處浙江省東部,北靠杭州市,東鄰寧波市,屬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總面積1789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為72.87萬,流動人口8.6萬。下轄10個鎮1個鄉4個街道。嵊州,秦漢時已建縣稱「剡」,至今已有2100多年,北宋始名嵊縣,1995年撤縣設嵊州市。是任光、馬寅初、袁雪芬、馬曉春等現代文化名人的故鄉。還是越劇的發源地。嵊州市四面環山、五江匯聚,中為盆地,地貌呈現「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點,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到67.2%,素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的美譽。2017年末全市總戶數25.70萬戶,戶籍總人口72.99萬人。
嵊州屬浙江省「一小時經濟圈」,位於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四大都市圈的十字交叉點上,是義甬舟開放大通道的中心節點城市,上虞-三門高速公路、寧波-金華高速公路在此交匯,2017年,嵊州市地區生產總值532.1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8%。
2017年6月,嵊州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2019年1月9日,憑藉越劇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2019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1]
歷史沿革
剡縣-盡忠縣-剡縣
公元8年,因當時王莽稱帝建立新朝,把曆法改了,定十二月初一為元旦。當時剡縣被改名為"盡忠縣"。王莽非常迷信符命。所謂符命(又稱讖緯),是一種詭秘的隱語、預言,王莽利用符命想說明包括他篡權稱帝在內的一切改變皆是順應天命的。所以他一登基,就颳起了一股改名風,不僅曆法改了,錢幣改了(廢除了五銖錢),所有的官位名也改了,朝中官職均一一改名,郡太守改名為大尹,縣令、縣長改名為宰。許多地名也改了,長安改名常安後,又改名為新安。漢時今屬浙江的20縣,改名的有13縣。有的還三番四次地改。剡縣就是那時候被改名為封建意識極濃的"盡忠縣"。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他當然認為王莽的濫改不成體統,於是將"盡忠縣"恢復西漢時的原名"剡縣"。
剡縣-嵊州-剡城-剡縣
據《剡錄·縣紀年》載,"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以剡縣立嵊州及剡城縣。八年廢嵊州及剡城。"武德是唐高祖李淵的年號,這位皇帝怎麼會對立州設縣這等大事隨心所欲、時立時廢呢?原來這立州之事非他所為。隋末唐初,江南一帶群雄爭霸,開始剡縣為隋末吳興太守沈法興自稱"江南大總管"(梁王)的轄地,不久李子通趕走了沈法興,自稱吳帝,剡縣又為其屬地。唐武德四年(621),占據江淮,自稱吳王的杜伏威歸順唐朝,被封為東南道行台尚書令、兼江淮以南安撫大使,仍封吳王。杜伏威立即派義子王雄誕討伐李子通。這李子通早先曾投靠過杜伏威,後兩人有隙,他就帶兵襲擊杜伏威,幾乎要了他的命,後移師江都,搶占了沈法興的地盤稱帝。在王雄誕的攻擊下,李子通兵敗投降,被杜伏威解送朝廷。次年(622)杜伏威去長安入朝稱賀,被封為太子太保,留在京師。他臨行前將軍權交給了王雄誕。然而與他有"刎頸之交"、共同舉事的輔公祏卻心生異心,乘王雄誕生病時,偽造杜伏威來信,讓他交出軍權並殺了他,自己稱帝,國號大宋,公開反唐。輔公祏稱帝後,任命幫他謀劃稱帝的道人左遊仙為兵部尚書,兼越州總管,處理軍務。所以設越州總管府是這個時候這些人的決定。其時越州總管府下新立了三個州:鄞州(今寧波)、姚州(今餘姚)、嵊州,嵊州下設剡城縣。因此嵊州設立的確切時間應在622年甚至稍後,存在時間恐怕不會到四年。因為武德七年(624),唐高祖命李孝恭領兵南征,輔公祏戰敗被擒殺。至此,中國大勢,已歸統一,唐高祖開始整頓內治,正官制、定學制、修刑法,對割據勢力自設的州縣,當然視為不成體統,予以廢除,嵊州與剡城縣又復原名剡縣,時在武德八年(625)。
剡縣-贍縣-剡縣
在五代十國時,剡縣一度改名贍縣(一作瞻縣)。那時剡縣為吳越王錢鏐的屬地。錢鏐雖不稱帝,但"行天子之制",出於避諱忌諱、避凶趨吉、榮耀鄉里等原因,他和他的繼承人大量地、頻繁地進行縣名更改。當時其屬地中在今浙江境內的62縣,經改名命名的近三分之一。梁開平二年(908),錢鏐以剡城"人物稍繁",分剡東13鄉置新昌縣,餘下27鄉,改為贍縣。近據錢鏐研究者考證,改名系錢鏐的第一任繼承人、文穆王錢元瓘所為,時間在後晉天福五年(940)。《十國春秋·文穆王世家》有"改剡縣為贍縣,惡剡有二火一刀為不祥也"的記載。贍與剡同音,是個吉祥字,充裕、安定的意思。但"一作瞻縣"卻有些費解。太平興國三年(978),其時的吳越國王錢俶將其所屬的軍、州、縣、戶、籍、倉、庫,盡獻於朝,史稱"納土歸宋"。宋太宗對吳越國時所置的新昌等多作認可,卻將贍縣復名為先朝留下的舊名剡縣。
剡縣-嵊縣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剡縣被改名嵊縣。起因是剡縣有個仇道人(裘日新)於宣和二年率眾響應方臘起義,攻克縣城,殺死知縣,聲震朝廷。朝廷急命太監童貫率軍南下鎮壓。第二年4月,方臘兵敗,5月仇道人被殺,戰事息。參與鎮壓仇道人的越州統帥劉韋合(《剡錄》稱知越州劉述古,似為一人)認為剡城多事與"剡字兩火一刀,有兵火象"有關,奏請朝廷改剡為嵊,詔從之。另說此名為童貫所改,亦有可能。因宋徽宗幾乎不理朝事,行政大權均操童貫之手,既然是"詔從之",也算是皇命了。
嵊縣-嵊州市
嵊縣存縣時間874年,至1995年,經批准,撤縣設市,改名嵊州市。從此,一座鐘靈毓秀的城市升起在世人面前。
、長樂鎮、崇仁鎮、石璜鎮、三界鎮、下王鎮、黃澤鎮、北漳鎮、金庭鎮、谷來鎮;雅璜鄉、通源鄉、王院鄉、竹溪鄉、貴門鄉、里南鄉、友誼鄉。共有463個行政村、16個社區。市人民政府駐北直街37號。[2]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嵊州市位於浙江省中部偏東,曹娥江上游,北緯29°35′,東經120°49′。東鄰寧波市奉化市、寧波市餘姚市,南毗新昌縣、東陽市,西連諸暨市,北接上虞區、柯橋區。嵊州市境域東西長64.1千米,南北寬55.4千米,總面積1784.4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嵊州市境四面環山,中為盆地,剡溪橫貫其中,地貌構成大體為"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
嵊州市四面環山,西北地勢較高,中部到東南地勢較低,丘陵山地面積占嵊州市的77%,剡溪以東有四明山脈,主峰海拔1096米,以西為會稽山脈,主峰山脈西白山,海拔1017米。
嵊州市位於曹娥江流域上游,境內有澄潭江、長樂江、新昌江三大水系在城關以南匯合於剡溪,還有黃澤江在城關以下六公里處匯入剡溪,四大水系呈向心狀分布,剡溪至三界以下匯入曹娥江。
氣候特徵
嵊州市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4.2℃,7月平均氣溫28.6℃。年平均降水量1446.8毫米,日照1988小時,無霜期235天。
人口
據市公安局人口年報統計,2013年末嵊州市總戶數26.31萬戶,戶籍總人口73.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47萬人,占總人口的26.5%;男性人口37.74萬人,女性人口35.63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1.4%和48.6%。計劃生育工作開展順利,全年出生4907人,人口出生率為6.68‰;死亡5476人,人口死亡率為7.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78‰。出生人口中計劃內4666人,嵊州市計劃生育率為95.09%。[3]
經濟
2013年,嵊州市實現生產總值396.3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0%。按戶籍人口計算,嵊州市人均生產總值54023元,按年平均匯率(6.19元)折算,人均生產總值8727美元。從三大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56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02.29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7.52億元,增長6.4%,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6%、65.8%和30.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2:51.1:39.7,其中三產(服務業)比重提高0.8個百分點。
農業
2013年,嵊州市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3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1%,其中農業產值38.62億元,增長2.8%;林業4.56億元,增長5.1%;牧業10.42億元,增長2.3%;漁業0.57億元,增長-0.8%。綠城現代農業綜合體、三界新有機農業園區等項目順利推進,新增各類省級農業園區26個。嵊州市糧食播種面積43萬畝,糧食總產量17.06萬噸,畝產達397公斤。蔬菜種植面積19.06萬畝,蔬菜產量40.6萬噸;油菜種植面積4.44萬畝,油菜籽產量0.51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42萬噸。全年生豬出欄41.17萬頭,家禽出欄161.7萬隻,肉類總產量3.04萬噸。
工業
2013年,嵊州市實現工業總產值101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09.71億元,同比增長3.8%,占嵊州市工業總產值的40.3%。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325.34億元,增長3.2%,占全部規上工業產值的79.4%。其中領帶服裝產值164.24億元,增長4.0%;機械電機90.56億元,增長4.8%;電器廚具70.53億元,增長-0.6%。嵊州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169.34億元,增長8.0%,新產品產值率41.3%。嵊州經濟開發區實現規上產值216.39億元,占嵊州市規上產值的52.8%。
建築業
2013年,嵊州市有建築業企業資質二級晉升一級2家,三級晉升二級2家,三級核准9家。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外拓河南、江西、貴州等省外建築市場,預計省外建築業總產值占全部的近70%。加強建築工地農民工工資管理,共處理工資拖欠事件4件,清理拖欠工資約11萬元,退取民工工資保證金82次共計380萬元。獲"越鄉杯"優質工程14項,獲紹興市"蘭花杯"優質工程獎5項。
固定資產
2013年,嵊州市完成限額(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62.51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基礎設施投資27.20億元,增長10.9%;工業性投資97.29億元,增長16.1%;第三產業投資61.30億元,增長14.8%。嵊州市工業投資項目共 437個,其中計劃億元以上項目30個,比2012年多5個,共完成投資24.86億元,同比增長79.0%;5000萬元至億元的項目81個,比2012年多15個,共完成投資29.58億元,同比增長29.4%;5000萬元以下的項目326個,共完成投資42.85億元。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占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5.7%,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嵊州經濟開發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02億元,其中工業性投資33.91億元,分別占嵊州市的22.8%和34.9%。
國內貿易
2013年,嵊州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8.33億元,同比增長15.9%。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25.33億元,增長15.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3.00億元,增長15.8%。據嵊州市限上企業統計,汽車消費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汽車零售額12.20億元,增長47.3%,與之相關的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0.1%。其他增長較快的有,中西藥品類增長42.0%,金銀珠寶類增長58.0%。食品、飲料、煙酒類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趨向穩定,分別同比下降1.1%和1.4%。
對外經濟
2013年,嵊州市進出口總額16.29億美元,同比下降3.0%,其中進口1.08億美元,同比增長13.5%,自營出口15.22億美元,同比下降4.0%。從商品結構看,領帶服裝出口7.90億美元,電器廚具3.57億美元,機械電機1.06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0.2%、-21.1%和-11.7%,其中領帶服裝占出口總額的51.9%。從出口國家(地區)看,對美國和歐盟出口額分別為4.09億美元和2.84億美元,分別下降1.7%和10.9%;日本和澳大利亞分別為8537萬美元和7493萬美元,分別增長2.7%和6.6%。
資源
嵊州市境內自然資源豐富,硅藻土儲量約2億噸,螢石(砩石)儲量200萬噸,黃沙、麥飯石儲量各1億噸左右,有中型高品位銀礦1處。水力資源總蘊藏量6萬千瓦,已開發3.06萬千瓦,為中國農村初級電氣化縣之一。[4]
交通
2013年,嵊州市公路里程2231.16公里,其中國道133.43公里(含上三、甬金高速),省道74.49公里,縣道474.27公里,鄉道349.23公里,專用道0.59公里,村道1199.15公里。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1883.46公里,瀝青混凝土路面329.46公里,有鋪裝路面合計占全部公路里程的99.2%。年末客運線路156條,其中縣內75條,客運車輛508輛,平均日發班車2260車次。2019年,杭紹台鐵路動工建設。
社會
科技
2013年嵊州市培育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創新型企業1家,省創新型示範企業2家。新增省農業科技企業3家,省專利示範企業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47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發中心2家,新承擔省級以上項目202項(包括新產品試製項目)。完成專利申請3036件,其中發明申請346件,萬人專利申請指數為109.11,比2012年增長34.4%。完成專利授權241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72件),比2012年增長96.9%,萬人專利授權指數為63.34,比2012年增長132.6%。舉辦第六屆電機展暨高交會,展會參觀人數達3.5萬餘人次,直接成交額4700萬元,達成意向近3.7億元。簽訂科技合作項目38項。文化
2013年嵊州市舉辦第十二屆嵊州·中國民間越劇節。市越劇團全年演出105場,嵊州越劇藝校組織演出40場,民營劇團演出2.1場。出台《嵊州市戲迷角管理辦法》,規範戲迷角活動與管理,對市區10個戲迷角進行掛牌。小黃山遺址、華堂王氏宗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市圖書館創建成為首批浙江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全年採購、分編各類新書7626種,12985冊。訂閱報刊553種。發放借書證2233本。接待讀者75115人次,外借各類圖書152402冊次。
衛生
2013年嵊州市有衛生機構413個,其中醫院8個,衛生院17個;衛生技術人員3329人,其中執業醫師1187人,執業助理醫師228人,註冊護士1162人;實有床位數2311張。新醫院項目完成主體土建工程。醫院、衛生院門診376.49萬人次,市中醫院開設冬令膏方門診,成為醫療業務新的增長點。全年門診收入4.13億元,住院收入3.73億元。
體育
2013年嵊州市完成3300名公民的體質測試和2529名學生的游泳培訓。一名學生獲中國射箭錦標賽冠軍,併入選國家射箭一隊;2位學生在全運會上分獲游泳和皮划艇項目金牌,占了紹興市在全運會上金牌數的一半,被紹興市政府評為全運會貢獻單位。
教育
2013年嵊州市完成投資5273萬元完成15項學校基本建設,新增學校建築面積20625平方米、塑膠操場22633平方米、風雨操場3559平方米。嵊州市普高上一批線555人,比2013年增加22人;其中文科一人獲省第50名、紹興市第二名。中職教育推進家政服務人才培訓工作。
旅遊
嵊州的旅遊點有:馬寅初故居、百丈飛瀑、百丈飛瀑漂流、南山水庫、冰川火山谷,剡溪漂流景區、清溪漂流、崇仁古鎮、城隍廟、王羲之故居、華堂村、小黃山遺址、天章塔、紅佛寺,浙江嵊州溫泉湖國際度假旅遊區,覆卮山度假村等等。
榮譽
嵊州有2100多年的建縣歷史,素有"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的美譽,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聞名於世。
嵊州是中國第一批經濟開放縣市,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中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
嵊州是聞名中外的越劇之鄉、領帶之鄉、茶葉之鄉、圍棋之鄉、竹編之鄉、根藝之鄉以及中國廚具之都、電聲零件之都、絲針織服裝生產基地、小功率電機生產基地。
嵊州市獲"輕工業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先進單位"稱號。
文化藝術
方言
嵊州方言隸屬吳語區太湖片臨紹小片。嵊州位於浙中偏東地區,與浙南吳語區毗鄰,長期來為杭溫線上的交通要津,再加上通過舞台語言(以嵊州方言為基礎語言)的廣泛傳播,故嵊州方言在省內影響較大。1964年,浙江人民廣播電台開設農村方言節目,即以嵊州方言作為廣播用語。
嵊州方言也是越劇道白的基礎,唱腔韻腳的依據。
嵊州方言大致可劃分為城關鎮、崇仁、甘霖、長樂、黃澤、三界等6個方言小區。
越劇
越劇始於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是由嵊縣農村(以馬塘村為主)初以田頭說唱的"落地唱書",繼則沿本賣唱,再而進入茶館酒肆的說唱技藝衍變而來。光緒三十二年(1906)藝人首次登台演出,因只用篤鼓、檀板按拍擊節,的篤之聲不斷,故稱"的篤班"或小歌班,發展成為一種地方戲曲,於紹興一帶農村演出。民國初年,誕生了男女小歌班,20年代進入上海,以"紹興文戲"之名與紹興亂彈的紹興大班相區別,並在音樂唱腔上進行改革,把原來的徒歌清唱改為絲弦伴奏,稱為【絲弦正調】。民國十二年(1923)又出現了紹興文戲女子科班,簡稱女子文戲,為適應女子演唱,又改【絲弦正調】為【四工調】而享譽紹興和上海。
後來,紹興女子文戲因扮相俊美,嗓音甜潤,唱調流暢,遂逐漸取代了男班在上海的地位。1938年,女子紹興文戲隊伍不斷擴大,影響不斷加深,紹興、上海各地戲劇專刊和小報遂稱"紹興文戲"為"越劇"。1942年,女子紹興文戲進一步倡導改革,正式改稱"越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越劇得到迅速發展,演劇團體之多,流動面之廣,列中國之首,成為除京戲以外的中國第二個大劇種。越劇在長期演出實踐中不斷改革,形成了一種具有慢慢梳理、娓娓道來、詩情畫意般的獨特風格和審美方式。劇目大多取材於傳統故事,具有廣泛的群眾性的小歌班和紹興文戲階段,有《養媳婦回娘家》、《九斤姑娘》、《珍珠塔》、《琵琶記》、《梁山伯》等;女子文戲時期,有《九美圖》、《三笑姻緣》、《大鬧嘉興府》和《十八相送樓台會》等大量折子戲;女子越劇時期,有《花木蘭》、《雷雨》、《祥林嫂》等。建國後,新創作越劇劇,目400部以上,其中被攝製成電影片的就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紅樓夢》、《祥林嫂》、《碧玉簪》、《孟麗君》、《西廂記》等30多部)它的觀眾主要是中下文化程度的普通市民,其中又以婦女觀眾為多。由於大多數越劇演員重視唱腔功夫,逐步形成了眾多流派,使觀眾從不同的唱腔中獲得美的享受。
越劇音樂淵源於唱書時期的[四工調],其基本唱調,由落地唱書的[吟哦調]發展而來,小歌班時期以[吟哦調]派生出的【吟哦北調】和【吟哦南調】為基本調。用篤鼓和檀板擊節,人聲幫腔。20年代配以絲弦鑼鼓伴奏,並以[絲弦正調]為基本調。改稱紹興文戲。30年代女子紹興戲改用【四工調】為主調。40年代初改為[尺調]為主調,以反調[弦下調]為輔。確立了女子越劇的音樂唱腔格局。越劇唱調常用詞格有二:一為七字齊言對偶,一為十字齊言對偶,上句可韻可不韻,下句必須押韻,平仄通押。唱調樂體結構,以上下兩句為基礎,往往以不同落音的四句構成一個單位。
越劇腳色行當分為小生、旦、老生、花臉4堂;小生堂有窮生、儒巾生、武小生;旦堂有小旦、老旦,小旦又分閨門旦、悲旦、花旦、正旦、潑旦;老生堂分為老生、老外;花臉堂分為小花臉、大花臉。但也不受此限。其表演以唱為重,唱做結合,武戲文做。常以大段演唱敘事抒情和刻劃人,幾乎每部大戲均有幾場以唱為主的重場戲。越劇的做功,融話劇的寫實性與戲曲的寫意性手法於一體,既有程式,又不受程式制約,善於從塑造角色的人物形象出發去駕馭傳統程式,開拓新的表現程式。
越劇從落地唱書、小歌班、女子文戲到女子越劇,湧現了眾多著名的藝術家,如小歌班時期的衛梅朵、王永春、白玉梅、馬潮水等,女子文戲時期的施銀花、趙瑞花、屠杏花、馬樟花和姚水娟等,更有稱為"越劇十姐妹"的徐天紅、傅全香、袁雪芬、竺水招、范瑞娟、吳小樓、張桂鳳、筱丹桂、徐玉蘭、尹桂芳和戚雅仙、王文娟等。建國以後,又湧現了一批優秀的青年演員如吳鳳花、錢惠麗、錢愛玉、何英等。
參考文獻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