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峰區(Peak District)是英格蘭中部和北部的高地,主要位於德比郡北部,也覆蓋柴郡、大曼徹斯特、斯塔福德郡、約克郡南部和西部等的部分地區。1974年,在地方政府重組前,國家公園位於德比郡、柴郡、斯塔福德郡和約克郡西區的歷史縣邊界線內。
峰區多樣性豐富,按照慣例主要分為北部的黑峰和南部的白峰。黑峰荒原廣袤、呈砂岩地質;白峰居住人口最多,大部分區域為石灰岩地質。
大部分區域屬於峰區國家公園,1951年,它被指定為英國首個國家公園。峰區鄰近曼徹斯特、謝菲爾德等主要城市,以及蘭開夏郡、大曼徹斯特、謝菲爾德、斯塔福德郡和約克郡南部和西部等郡,加上公路和鐵路易於到達,提高了當地的人氣。峰區吸引到的遊客有時約達2200萬每年,在世界國家公園的遊客數量位居第二(僅次於日本富士山國家公園),但峰區國家公園管理處認為這一數字是不準確或不持久的,估計每年的遊客數在1000萬。[1]
地理
峰區處於奔寧山脈的最南端,大部分地區是1,000英尺(300米)海拔以上的高地,最高點為金德·斯科特(Kinder Scout),海拔2,087英尺(636米)。這裡稱為峰區名副其實,通常沒有峭立的山峰,主要特徵為圓型山和石灰岩斷層。這片地區被主要的大城市環繞,包括哈德斯菲爾德、曼徹斯特、謝菲爾德、德比郡及特倫特河畔斯托克Stoke-on-Trent。
峰區國家公園占地面積達555平方英里(1,440km2),覆蓋區域為德比郡、斯塔福德郡、柴郡、大曼徹斯特、約克郡南部和西部,包括大部分通常被稱為峰區的地區。其北部邊界沿着馬斯登Marsden與奧爾德姆Meltham西北部的梅爾瑟姆Oldham之間的A62公路,最南端則在德比郡阿什伯恩Ashbourne郊區的A52公路。峰區的分界被排除在密集大型樓宇區及工業區之外。一般而言,巴克斯頓和相鄰的採石場都坐落在峰區溪谷的盡頭,被峰區三面環繞。 鎮及眾多村莊,都在峰區境內,包括謝菲爾德(非工業區)西部。截止2010年,峰區是英國和威爾士第五大國家公園[2]。在英國,「國家公園」的定義是規劃限制的一塊土地,保護這裡不受非事宜的開發,並在公園管理處維護它,但並不意味着這塊土地為政府所有,或無人居住。
12%的峰區歸國民託管組織(國家名勝古蹟信託)所有。國民託管組織是一個旨在保護歷史和自然景觀的慈善團體。它不接收政府基金。三大信託土地高峰(High Peak)、南峰(South Peak)、長林(Longshaw),涵蓋具有重要意義的生態和地質區域,它們是博列克羅砂岩高沼地(Bleaklow)、德溫特石陣(Derwent Edge), 霍普·伍蘭德教區(Hope Woodlands), 金德·斯科特荒野高原(Kinder Scout), 萊克與馬尼福爾德山谷(Leek and Manifold), 母親山(Mam Tor), 多夫多拉山谷(Dovedale), 米爾多拉石屋村(Milldale) 和文納特溜道(Winnats Pass)。峰區國家公園管理處直接擁有約5%的土地,剩餘的主要土地所有者包括幾家自來水公司。
地質
自石炭紀時期開始,峰區就開始形成於沉積岩。它們包括石炭紀石灰岩、上覆粗砂岩和煤層,後者僅在該區的極端邊緣地帶。加之那裡極少露出熔岩、凝灰岩、火山口多孔石。 峰區的一般地質結構呈一個大穹頂(見下圖),其西側邊緣有大量劇烈的斷層和褶皺。上升和侵蝕運動有效地將穹頂切開,使其形成東西側邊緣為煤層、內核為石炭紀石灰岩,而二者間露出砂岩的同心岩層模式。穹頂南部邊緣則被極少出現在峰區的三疊紀時期的砂岩覆蓋。
峰區中部和南部,被稱為白峰的區域,臨地表處為石炭紀石灰岩,相反,黑峰的特徵是砂石和廣袤的高沼地。 石炭紀前後發生的地殼運動導致該區域隆起,特別是西側,熔岩褶皺由北至南凸起,形成圓頂狀[3],頁岩和砂岩便被侵蝕,直到石灰岩露出地表。石炭紀末期,此處地殼下沉,被海水覆蓋,沉積了各類新形成的岩石。沉積作用後的某個時期,礦脈在石灰岩中形成。自羅馬時期起,這些礦脈和地層就被用來開採提煉鉛。
200萬年前(可能在約450,000年前)的某個冰川時期,峰區國家公園曾冰川縱橫,因為在該區可發現冰川冰磧和冰礫泥。然而,在最近20,000-22,000年前的冰川時期,這裡並沒有被冰覆蓋。而是愛爾蘭海和湖區混合的冰川與西緣平接。這一時期,冰川融水侵蝕着沿着峰區這側邊緣蜿蜒的水道。冰川融水還促成了石灰岩地區多個洞穴的形成和發展。[4]野生動物曾成群漫遊於此,因為當地的幾個洞穴中也曾發現它們的遺骸。
土壤下不同類型的岩石對景觀產生強烈影響。它們決定着地區內所生長植物和棲息動物的類型。[5]石灰岩龜裂,並溶解於水,河流得以深雕出狹窄的山谷。這些河流通常尋找到一條地下線路,創造出洞穴系統。另一方面,砂岩不能被溶解,但可滲透,所以能吸收水分,這些水分通常從砂礫中滲出,直到在地下遇到吸附力不強的頁岩,當它再次到達地面時便湧出泉水。頁岩質地脆,易被霜侵蝕,使得該區和母親山一樣,極易出現山體滑坡。
河流
黑峰的荒野高原和白峰的高脊是眾多河流的發源地。工程師約翰·弗雷德里克·貝特曼於1846年送至曼徹斯特當局的一份報告中,他這樣寫道:
曼徹斯特10到12英里內,格羅頓現有水庫6到7英里,這片山地富有水質純淨的山泉。特殊的物理和地質特徵使它極能收集和儲存水,供給山下平原地區的城鎮使用,我對他們的遠見頗為驚訝。——約翰·弗雷德里克·貝特曼(John Frederick Bateman)
他提及龍登山谷(Longdendale)和山谷上方的伊特羅河谷River Etherow。峰區西部河水流向伊特羅河、戈特河和塔梅河,是默西河的支流。西北部的河流則匯入唐河的支流,而它自身也是約克郡烏斯河的支流。特倫托河的支流匯入峰區南部和西部,而德文特河最著名。它發源于格洛索普東部的布列特羅河,匯入德文特河谷上游,那有三個水庫:豪頓水庫、德文特水庫和Ladybower水庫。[6]埃諾河和惠伊河是支流。[7]峰區西南部馬尼福爾德河[8]和達夫河,發源於斧刃沼澤(Axe Edge Moor),也流入特倫托河,而戴恩河(River Dane)流入韋弗河(River Weaver)。
生態
黑峰的砂岩和頁岩承載着石楠花高沼地和覆被沼澤的環境,主要用作綿羊牧場和松雞獵場。白峰的石灰石高原更多被開墾為農地,主要作為奶源生產基地。一些資料認為西南峰(麥克萊斯菲爾德附近)是介入該區的第三種類型。[9] 林地覆蓋了8%的峰區國家公園。天然闊葉林多出現在陡峭地帶,白峰的狹窄山谷和黑峰的深峽谷,水庫邊則是人工針葉林。
古代鉛礦井的廢土堆,使白峰成為另一個獨特的棲息地,生長着珍稀的耐高溫(metallophyte)植被,包括春蚤綴(高山漆菇草屬,也被稱為白花丹屬),阿爾卑斯菥蓂(天藍遏藍菜)以及圓三色堇(Viola lutea)。[10]
參考文獻
- ↑ Media Centre Facts and Figures.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Authority. [6 October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0月8日).
- ↑ National Park facts and figures. National Parks. 2009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11 January 2012).
- ↑ Cope, F. W. Geology Explained in the Peak District. David & Charles. 1976. ISBN 0-7153-6945-8.
- ↑ Macdougall, D. The Geology of Brita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6. ISBN 0-520-24824-4.
- ↑ Toghill, P. The Geology of Britain. Crowood Press. 2002. ISBN 1-84037-404-7.
- ↑ Bevan, Bill. The Upper Derwent: 10,000 Years in a Peak District Valley. Stroud: Tempus Publishing. 2004: 141–159. ISBN 0-7524-2903-5.
- ↑ River Derwent. Peak District Online. 2009 [1 Jul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7).
- ↑ The Manifold is a sister river to the Dove. Peak District Information. Cressbrook Multimedia. 2008 [1 Jul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5月11日).
- ↑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Place.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2003 [22 May 2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5月2日).
- ↑ Biodiversity Action Plan – The Lead Legacy. Peak District. 2004 [13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July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