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峨山彝族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峨山彝族自治縣玉溪市轄縣。位於滇中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101°52′-102°37′、北緯24°01′-24°32′。東連玉溪市紅塔區、通海縣,南接紅河州石屏縣,西南毗鄰新平縣,西北與楚雄州雙柏縣隔綠汁江相望,北連易門縣和昆明市晉寧縣。縣境東西長74.6千米,南北寬56.7千米,總面積平方千米。總人口15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2個街道、3個鎮、3個鄉:雙江街道、小街街道、甸中鎮、化念鎮、塔甸鎮、岔河鄉、大龍潭鄉、富良棚鄉。縣政府駐雙江街道。

屬高原地貌形態,地形東部狹長,西部較寬。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山區占總面積的96%。境內海拔2000以上的高山有60多座,較大的有高魯山、大西山、總果山、大黑山、火石頭山等。全縣平均海拔1691米,最高點為北部甸中鎮鏡湖行政村的火石頭山,海拔2583.7米,最低點在西部綠汁江邊的丫勒,海拔820米。有大小河流300多條,分屬珠江、紅河兩大水系;猊江斜貫縣境東南,綠汁江繞西部過,清香河、朵選河、化念河縱貫中部。屬亞熱帶半濕潤涼冬高原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20.7℃,無霜期268天,平均積溫5128℃,年均日照時數2286小時,多年平均降雨量929毫米。礦產資源有硅、鐵、煤、銅、鉛鋅、花崗岩等。古蹟有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1]、建於明代的大成殿。

歷史沿革

峨山舊名嶍峨,歷史上有「臨郡岩邑,省會南藩」之稱。據明《萬曆雲南通志》記載:「唐時為嶍猊蠻所居,名嶍峨部,阿僰蠻酋逐嶍猊據其地」。《清史稿》載:「東北嶍山,其後峨山,縣以此為名」。又據《雲南通志館徵集雲南各縣疆域資料》載:「峨山高聳縣治之北,勢甚巍峨,峨者大也,是以山為峨名之由來,嶍山在峨山之下,有嶍猊人居焉,以人名山,是為嶍山命名之由來。元時建縣於嶍山之陽,北有峨山為其屏障,嶍峨連用,為嶍峨命名之由來」。民國18年(1929)峨山人徐為光(任省民政廳廳長)認為「嶍峨」與「峨山」與「習惡」諧音,殊不雅訓,根據鄉紳要求,簽呈省政府將「嶍峨」改為「峨山」。省政府於同年10月8日115次會議決議呈經中央核准,於民國19年(1930)1月1日始更名為峨山縣。

先秦時期屬古滇國轄地,兩漢屬益州郡愈元縣、勝休縣地。三國蜀漢時期屬益州建寧郡俞元縣地。西晉至南朝梁屬寧州建寧郡俞元縣地。北朝州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唐初屬南寧州絳縣地,後屬劍南道姚州。唐南詔國為通海都督府嶍峨部。宋大理國嶍峨部屬秀山郡。元初置嶍峨千戶,屬寧部萬戶;至元十三年(1276)改置嶍峨州,領邛川、平甸二縣,隸臨安路。至元二十六年(1289)降為嶍峨縣,屬臨安路寧州,原邛川縣與平甸縣併入嶍峨縣為鄉。明洪武十五年(1382)直屬臨安府。

清沿明制,為嶍峨縣,屬臨安府。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光緒十三年(1887)10月,臨安府屬臨安開廣道。民國2年(1913)裁府設道,為嶍峨縣,隸蒙自道。民國18年(1929)廢道制,直隸雲南省政府。民國19年(1930)1月,更名為峨山縣。民國37年(1948),屬雲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駐新平縣)。1949年10月24日在甸中成立峨山縣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2月2日縣臨時人民政府由甸中遷回縣城,峨山縣屬玉溪專區。1951年1月10日,政務院批准:撤銷峨山縣,設立峨山縣彝族自治區(縣級);5月12日正式成立。1956年1月改稱峨山彝族自治縣。1970年隸玉溪地區。1998年隸地級玉溪市。

1953年10月,昆陽縣第四區的夕古牙、法毫兩個鄉共21平方千米劃歸峨山。1955年峨山將第二區的上保安、下保安、田心、田房、雷響田及馬鞍村共5.5平方千米劃入昆陽縣。1956年1月17日,峨山彝族自治區更名為峨山彝族自治縣,隸玉溪專區。1957年12月26日將昆陽縣楊柳河、夕陽、保安3個鄉,共89.8平方千米劃歸峨山縣。1961年2月3日,峨山縣將保安、夕陽、打黑、白馬龍4個管理區共89.8平方千米劃回晉寧縣。

1996年,峨山彝族自治縣面積1972平方千米,人口約14萬人,彝[2]、哈尼等少數民族占61.6%。轄5個鎮、7個鄉:雙江鎮、甸中鎮、小街鎮、化念鎮、塔甸鎮、錦屏鄉、大龍潭鄉、富良棚鄉、岔河鄉、高平鄉、亞尼鄉、寶泉鄉。縣政府駐雙江鎮。

1998年10月9日,雲政復[1998]86號:撤銷錦屏鄉、高平鄉,劃歸雙江鎮管轄;撤銷寶泉鄉,劃歸小街鎮管轄;撤銷亞尼鄉,劃歸塔甸鎮管轄。調整後,全縣轄5個鎮、3個鄉:雙江鎮、小街鎮、甸中鎮、化念鎮塔甸鎮、富良棚鄉、大龍潭鄉、岔河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峨山彝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151426人,其中:雙江鎮48201人,小街鎮25078人,甸中鎮18277人,化念鎮12099人,塔甸鎮15703人,岔河鄉9246人,大龍潭鄉12601人,富良棚鄉10221人。

2006年,峨山彝族自治縣總面積1972平方千米。總人口約15.8萬人。轄5個鎮、3個鄉:雙江鎮、小街鎮、甸中鎮、化念鎮、塔甸鎮、岔河鄉、大龍潭鄉、富良棚鄉。共有5個居委會、71個行政村。縣政府駐雙江鎮。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峨山彝族自治縣常住總人口162831人,其中:雙江鎮56532人,小街鎮26945人,甸中鎮18358人,化念鎮11538人,塔甸鎮14992人,岔河鄉10606人,大龍潭鄉13148人,富良棚鄉10712人。

2011年,撤銷雙江鎮、小街鎮,設立雙江街道、小街街道。調整後,峨山縣轄2個街道、3個鎮、3個鄉:雙江街道、小街街道、甸中鎮、化念鎮、塔甸鎮、岔河鄉、大龍潭鄉、富良棚鄉。縣政府駐雙江街道。

視頻

峨山彝族自治縣 相關視頻

豐收中國萬里行,走進中國第一個彝族自治縣峨山
中國共產黨峨山彝族自治縣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