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鶺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鶺鴒
Forest Wagtail

原圖鏈結 圖片來自flickr
Hiyashi Haka 拍攝

基本資料

學名     Dendronanthus indicus

目/科/屬  雀形/鶺鴒/鶺鴒

遷徏狀態   冬候鳥/台灣

普遍性    稀有

體長/體重  16-18cm/14-17g

山鶺鴒,雌雄同型。虹膜暗褐色。嘴粉肉色、上嘴略灰。腳粉肉色。

  1. 頭上至背灰褐,有白色眉線及不明顯黑色次眉線,過眼線暗褐色。
  2. 飛羽及大、中覆羽為黑色、末端白色,形成2條明顯白粗翼帶,尾羽灰褐、外側尾羽白色。
  3. 體下近白,脇略沾黃褐色。
  4. 胸有2條黑粗橫帶,上棋帶呈T字型,下橫帶於中間斷開。
  5. 飛行時,白色翼帶甚醒目。
  6. 受驚擾時飛到附近樹枝上停棲,尾羽不斷左右攞動。

棲地&習性

至海拔1800公尺高之森林區,次生林和開放林地,有水域林緣環境。

單獨或成對活動於樹林林道及小徑、林緣。在地面安靜奔跑覓食。

食物由小無脊椎動物組成,例如螞蟻膜翅目),甲蟲(鞘翅目),小蚱蜢直翅目),蝴蝶

繁殖期

主要為4月-6月。一夫一妻制。雌鳥築巢,雄鳥陪伴,巢窩是以小樹枝樹枝,樹葉緊緊結實的築成。

保育

不受全球威脅。在繁殖和非繁殖地區在當地都很普遍。於1970年代初在日本繁殖。

鳴聲

金屬聲「 吱-fee」。飛行時發出短促「唧」聲。

分佈

俄羅斯遠東(Ussuriland)南至東南中國(南至四川西南,貴州北部和福建北部),以及罕見的南日本(日本本州西南部,九州西北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卡查爾山);南亞和東南亞,印度西南部,斯里蘭卡和Greater Sundas的冬季。[1]

參考書目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

視頻

山鶺鴒 / Forest Wagtail
Forest wagtail 山鶺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