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尚儒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尚儒村》是中國當代作家郭沫若寫的文章。

作品欣賞

去年十二月初一發起調查江浙戰禍的時候,我同C擔任了調查宜興的一路,所有的調查報告已經由C寫出,用不着我再來費事了。

我們在宜興,前後算費了一禮拜時間!所有宜興鄉下、太湖沿岸的戰地大都踏查過了。奸淫擄掠的傳聞,焚毀殺戮的遺蹟,凡經我們探聽得來,或實地查訪過的,本也書不勝書。不過我要說一句天理良心的話:我在調查期間,除去認真地起過一次悲感之外,我對於這些所謂「江南的慘禍」,實在是淡然漠然的。我之所以這樣淡漠的原因,諸君,你們暫且不忙罵我是冷血動物吧!這樣的戰禍,自從民國以來,已是司空見慣,原不限於江南;而釀成這種戰禍原因,並且一多半是應該歸罪於我們國民自己。我們中國現有軍閥和他們的爪牙,不消說是禽獸不如,罪惡通天的,但他們不同是中國人嗎?我們全體的中國人,把軍人的一部分除開了的,又是怎麼樣呢?兵隊來了,有錢的請外人的紅十字會來貼張保護的封條,沒有錢的便趁火搶劫;兵隊走了,又要到鄰縣或者鄰村去蹂躪去了的時候,大家又放些花炮來送行。好像鄰人的悲哀是值得他們恭賀的樣子啊。南翔和真如等地,被齊燮元的大兵燒掠殆盡的時候,南京城的紳士不是正在準備着替大帥辦凱旋會嗎?

有這樣的國民,有這樣的軍隊,所釀出來的野蠻的成績,本是在誰的意想中也能預料得出的。對於意想中所能預料的事體,誰個還會起什麼特別的感觸呢?

不過我說我認真起過一次悲感的,那的確也是一個例外。

是十二月初五了。我們從湖到懸腳嶺去,翻過懸腳嶺便是浙江的長興地界了。

交界的地方有一個隘口名叫東川界,那在古時可以說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從那隘口下去便是長興的尚儒村。全村不到一百家人,四圍都是山,村子就恰好在鍋底里的一樣。一望都是竹林,但那幾萬株的竹林,幾乎每根每根都中了槍彈,有的攔腰折斷,有的斷了頭,有的穿了孔。路旁間或是些喬木,身上的彈眼無慮在一百以上。我們那天上午走到這尚儒村來,蒙一位從前在南京建業大學讀過書的王家翰君招待我們在他家裡。他的叔父,一位很誠樸的鄉先生,向我們說出了這麼一段往事。

他說:他們村上是八月十二開火的,足足打了九天。浙軍是十八退的兵,四山的蘇軍不敢下山來,還空放了炮彈兩天兩夜。

在他們村上浙軍只有一營人,四山的蘇軍無慮有一萬以上的,以這樣眾寡不敵的勢子,兩方在這兒支持了許久。開火以後蘇軍的子彈真箇是像下雨一樣,晝夜都不停。但是所打死的浙軍呢還不到十個人!連受傷的還不到二十個!就在這陣亡了的軍士裡面可惜死了一位薛連長了。那是十八的一天,浙軍已經退了,薛連長帶了他手下的兄弟也退到了五里路外的張塢,但他又折轉了來。因為村上的人還有多少沒有退盡,他要來勸他們火速退,他要來做最後的殿軍,保護退出村的百姓。

王老先生說到這些地方,就好像要流眼淚的樣子,我以下直接用他自己的話吧。他說:

「你看,這是怎樣的一位好人!這在現在的軍人中也就是難得的,況且還是在火線上的呢。可惜老天爺不開眼,端端這樣有良心的反要丟命!他到村上來,挨家挨戶地勸我們,叫我們趕快逃,趕快逃,他說:『我們沒有法子,奉了長官的命令,只好撤退了。我們一退,蘇軍一定要下山來的,那你們百姓就要吃大虧了。』他這樣家家去勸人,有時候做起揖來奉勸,但哪曉得他在村上走着的時候,一個流彈打來,便打穿了他的胸膛呢……」

王老先生極誠懇地,一面說,一面形容,他說得濕漉漉地含着眼淚,我也聽得濕漉漉地含着眼淚。

的確的,這真正是一位好人,一位出乎意外的好人,我們誰都異口同聲地斥罵軍人的橫暴,軍人的野蠻,但誰知在萬惡的軍人中卻還有這樣的一位連長呢?

這位連長的墳還埋在尚儒村上,我請王家翰君做嚮導,去吊望了一回。一片蕭條的竹林之中,一抔新壘的黃土,碑記也沒有,什麼也沒有。我立在他的墓前,禁不着把帽子脫下,把頭低了半天。

朔風蕭騷,

我來吊英雄之墓,

芒鞋穿過竹林,

遠望見一抔黃土,

令我傷神。

聽鄉老話戰事當時,

尚儒村的四山

布滿了江蘇的兵士,

江蘇的兵士

多比那四山的松枝,

激戰的辰光

真真是彈流如雨。

今日我來目睹戰場,

無慮有數萬株的竹木,

株株有無數的彈傷,

或則劈頭斷折,

或則攔腰穿貫。

更可憐路旁的喬木,

竟不止身吞百彈。

啊!少數的浙軍,

在此竟支持月余,

傷者僅及廿人,

死者不盈十指。

這是浙軍的勇戰可嘉,

還是蘇軍的猛攻僅同兒戲?

八月十八日的清晨,

浙軍接到了退師的命令,

全部的兵士已經退出了尚儒,

尚儒村的居民也將次第退盡。

正那時聽說你也退到張塢,

但你又折回了尚儒。

你關心着村民的死生,

你要來盡最後的保護。

你走到一家的門前,

向着尚未逃避的人們奉勸,

你說:「我們是奉了長官的命令,

不能不火速退兵,

我們退了,蘇軍定要下來,

你們也快請退呀,

快向四方逃命!」

你帶領着衛兵幾個,

盡在那慘澹的村上巡邏。

但誰知一個無情的流彈飛來,

竟打穿了你的心窩!

啊!你是一個模範的軍人,

竟如此為匪兵擊死!

你死在這僻遠山間,

有誰人知道你的勇義?

啊!但是呀,你怕也不求人知!

你求的不是功名,

你求的是不欺自己!

你自己是求仁得仁,

你自己是雖死不死!

這位薛連長名叫振興,不知他是山東人還是直隸人,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多歲。他的妻子還寄居在湖州,聽說將來要搬運他的屍骨回去。

尚儒村裡的人說:即使他的妻子不來,他們也要替他改修墓表,還要替他建築祠堂。

就這樣,我們這位義勇的連長,快要被尚儒村人神化了。

是的,他就受了神化也沒有愧色。[1]

作者簡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本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除郭沫若外,還有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現代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1914年1月,赴日本留學。1915年,進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1918年,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1919年,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同年,創作詩歌《抱和兒浴博多灣中》《鳳凰涅槃》等。1921年8月,詩集《女神》出版。1923年,完成歷史劇《卓文君》、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1924年,完成歷史劇《王昭君》。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完成論著《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等。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1938年4月,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1941年12月,寫成五幕歷史劇《棠棣之花》。1942年,完成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1943年,完成歷史劇《南冠草》。1944年寫《甲申三百年祭》。1949年10月,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10月19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53年,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1958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59年,完成歷史劇《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歷史劇《武則天》;同年,當選第三屆中國文聯主席。1969年,完成論著《李白與杜甫》。1973年,論著《出土文物二三事》出版。1978年,當選第四屆文聯主席;6月12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