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打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王打鳥》,又名:《龍鳳配》。故事源於小說《走馬春秋》。評劇傳統劇目。移植於二人轉。劇本收入寶文堂《評戲大觀》。
劇目介紹
評劇《小王打鳥》劇情介紹:
戰國時,齊宣王無道,寵信鄒妃,害皇后一死,又加害太子孤存,當將太子綁於芭蕉樹上欲害時,被孫臏救岀紫禁城,遇一老者收為義子,撫養攻讀。一日,太子出門散心,走至一家花園,正遇小姐苗眉女在園內觀花,傾其貌美,遂用泥彈丸打下一鳥掉在小姐身邊,以作走近小姐之計。以鳥為媒介,二人相見互道愛慕之情。苗眉女知太子身世後,立即討封,太子許下殿之時,封她為昭陽院正宮。時暮,始發誓告別。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小王打鳥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