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對馬海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對馬海峽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對馬海峽

位置: 朝鮮海峽中部對馬島-壹岐島之間

對馬海峽朝鮮海峽(即大韓海峽)中部地帶的中間水道,位於日本對馬島壹岐島之間,寬約46千米。其北方是釜山海峽,南方是壹岐水道(壹岐島與九州島之間)。[1]

地理環境

對馬海峽位於北太平洋西緣,日本群島西南端,對馬島與壹歧島之間的水域。日本海通往中國東海黃海和進出太平洋的要衝,交通戰略位置重要。大陸架十分發育,峽底比較平緩。在水深30-50米和90-120米之間,有兩個平坦面,平坦面上多為礫石,特別是從壹歧到沖之島的深平坦面上礫石分布廣泛。

海底大部分為砂質堆積物,可採集到新生代的貝化石。對馬島與九州島岸都是沉降式海岸,曲折蜿蜒,礁石、島嶼。

港灣星羅棋布,有下關、福岡、北九州等天然良港。其中北九州規模最大,是西日本主要國際貿易港,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黑潮的一支海流對馬暖流從東海經海峽北上進入日本海,勢力很強,使海峽氣候溫暖。冬春之際日本海的冰塊與暖流相匯,為漁業最盛期,水產豐富,九州島西北沿海一帶是日本主要漁業基地之一。下關與比田勝間、博多與嚴原間有定期航線。壹歧島、對馬島為日本國定公園、旅遊勝地。對馬海峽是日本海通往黃海、東海和進出太平洋的海上要衝,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朝鮮和日本人民間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對馬海流

北太平洋著名的洋流--黑潮的分支暖流流經此處,稱之為對馬海流。對馬海流起源於日本群島,經過日本海後,從鄰近海參崴庫頁島分流入韃靼海峽及北海道以北的宗谷海峽,再匯入鄂霍茨克海,最後穿過千島群島進入北太平洋。

歷史沿革

遷徙

從傳說、歷史及考古證據均證實日本最早有人定居是在九州島靠對馬海峽的沿岸地區,這部份往往沒有爭議。但不論對日本人、朝鮮人、漢人來說,是誰以及何時開始在此定居卻是引起激烈爭論與攸關民族自尊的事。根據歷史學家的看法,從朝鮮半島至北九州大規模移民是發生在西元前108年古朝鮮王日:古朝鮮(こちょうせん);英:Gojoseon)末年至西元4世紀這段期間。而歷史上像在大韓海峽這般的狹窄水域上往返的高風險航程總是作為文化交流的快捷航道。比如說從韓國的朝鮮半島南端航行到對馬群島,再到壹岐島,最後到達日本本州島的西端。

移民

海峽往往也作為遷徙或入侵的路徑。舉例來說,考古學家相信大約是在西元前10世紀,中石器時代蒙古人種移民(日本繩文時代;日:繩文時代(じょうもんじだい);英:JomonPeriod)第一次經此水路航行至本州,取代了在10萬年前日本列島和亞洲大陸還相連時,經由陸路到達本州的舊石器時代蒙古人種先民。

從高句麗的移民也形成一波波的移民浪潮到達九州,但是其中細節諸如何人、人數及何時仍存在廣泛爭議。

佛教傳播

根據漢民族的文獻,佛教也於西元5世紀經此水路從百濟傳入日本。以航行的距離來看,從壹岐島到對馬列島最大島南端上島(Kamino-shima)大約是50公里;釜山到對馬列島北端約略也是同樣的距離,對想用小船橫渡此開闊的海域來說這可算是極遠而不容易的航程。

歷史事件

元軍侵日戰爭

西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帶領的艦隊橫越此海域準備入侵日本,在劫掠了對馬列島之後卻遇到兩次颱風而兵敗。這些颱風後來被日本人稱作解救日本的神風。

朝鮮之役

西元1500年代末期日本大名豐臣秀吉率領以西日本諸大名為主的聯軍經由此海峽入侵韓國,而近代,日本帝國軍也是如此攻擊韓國。

對馬海峽海戰

對馬海峽海戰(1905年5月27日-28日),日本稱為"日本海海戰",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在朝鮮半島和日本本州之間的對馬海峽所進行的一場海戰。戰役以東鄉平八郎海軍大將指揮的日本聯合艦隊摧毀了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指揮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三分之二的艦隻,而自己僅損失三艘魚雷艇,日方大獲全勝而告終,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這是海戰史上損失最為懸殊的一場海戰。

海上演習

按照中俄兩軍年度交往計劃,"海上聯合--2015(Ⅱ)"演習將於8月20日至28日,在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角沿岸地區和日本海海空域舉行。中方7艘艦艇組成的編隊於8月15日自青島起航,於17日中午,順利通過海上要衝對馬海峽。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