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寬尾斜齒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寬尾斜齒鯊

學名  Scoliodon laticaudus

命名者 Müller & Henle, 1838

英文名 Spadenose shark

別名  Carcharias muelleri、尖頭沙、

    沙仔、寬尾曲齒鮫、寬尾斜齒鮫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10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真鯊 Carcharhinidae

  斜齒鯊 Scoliodon

寬尾斜齒鯊,體呈紡錘型,軀幹修長。頭寬而極度縱扁,似鋤狀。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極長且平扁。眼小,圓形,眼眶後緣不具缺刻,瞬膜發達。前鼻瓣小而呈窄三角形;無口鼻溝或觸鬚。唇溝極短。口裂寬大,深弧形,口閉時下頜齒不明顯露出;上下頜齒同型,寬扁三角形,外緣凹入,邊緣平滑,齒尖向外傾斜,無小齒尖。

背鰭2個,背鰭間無隆脊,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在胸鰭內角後方,後緣凹入,上角鈍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小,起點與臀鰭後端相對,後緣入凹,後角尖突;胸鰭約略等大於第一背鰭,寬三角形,長寬約略等長,後緣略凹入,外角及內角圓形,鰭端伸達末及第一背鰭基底起點;尾鰭寬長,尾椎軸上揚,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長,與後部間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

體背側灰褐色;腹側白色。背、胸及尾鰭灰褐色,餘鰭淡色。White et al. (2010) 研究表示本種魚應只分布於西印度洋,以前被認為是同種異名的寬吻斜齒鯊(S. macrorhynchos)應該是分布於西太平洋的有效種,是尚待進一步研究之魚種。[1]

棲地環境及深度

礁區、河口、淡水、近海沿岸。棲息深度10 - 50公尺

棲息礁區沿岸及河川下游的中小型鯊魚。常成群巡遊。以魚類、蝦類及烏賊為食。但同時也是其它大型鯊魚掠食的對象。 [2]

分佈

印度-西太平洋波斯灣索馬里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爪哇; 然後是日本中國和台灣。台灣分布西部、南部。[3]

繁殖

胎生,母胎盤和胎盤構成整個胎盤。經胎盤的營養轉移可能是營養性的。一胎產仔從1至14尾幼鯊,剛出生之幼鯊體長可達13-15公分。出生時的大小約為TL的13至15厘米。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

保育

近危(NT) ;評估日期: 2005年10月1日

參考文獻

  1. 寬尾斜齒鯊,fishdb.sinica.edu.tw
  2. 寬尾斜齒鯊,fishdb.sinica.edu.tw
  3. Scoliodon laticaudu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