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容齋隨筆·有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容齋隨筆·有若》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五。

原文

《史記有若傳》云:「孔子沒,弟子以若狀似孔子,立以為師。他日,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云乎?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孔子曰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已而果然。敢問何以知此?』有若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予謂此兩事殆近於星曆卜祝之學,何足以為聖人,而謂孔子言之乎?有若不能知,何所加損,而弟子遽以是斥退之乎?《孟子》稱:「子夏、子張、子游,以若似聖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不可」,但言「江、漢秋陽不可尚」而已。未嘗深詆也。《論語》記諸善言,以有子之言為第二章,在曾子之前;使有避坐之事,弟子肯如是哉?《檀弓》載有子聞曾子「喪欲速貧,死欲速朽」兩語,以為「非君子之言」,又以為「夫子有為言之」。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則其為門弟子所敬久矣。太史公之書,於是為失矣。且門人所傳者道也,豈應以狀貌之似而師之邪?世所圖《七十二賢畫像》,其畫有若遂與孔子略等,此又可笑也。

譯文

史記》中的《有若傳》說:「孔子亡故,弟子們因為有若的相貌近似孔子,就立他為老師。後來,向他請問說:「從前夫子要出行,讓弟子拿着雨具,後來果然下雨。弟子問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夫子說:『《詩經》上不是說過,月亮挨着畢宿,就會大雨滂沱。昨天晚上月亮不是挨着比宿嗎?後來月亮挨着比宿,竟然沒有下雨。商瞿年紀大了而沒有兒子,孔子說商瞿四十歲以後會有五個男孩子,以後果然如此。請問夫子是怎麼知道這樣的。』有若沒能回答。弟子們站起來說:『有子(有若)躲開這裡吧,這不是您的位置。』」我認為這兩件事近乎天文學和占卜學,就憑這些哪裡足以是聖人,而還非要說成是孔子的話呢?有若不能知道,對他又有什麼損害,難道師兄弟們因此就立刻斥退他嗎?《孟子》中稱:「子夏、子張、子游認為有若像聖人,想用侍奉孔子的禮節侍奉他,曾子不同意」,也只是說「孔子的道德學問就像在長江漢水中洗滌過,沒有雜質,就像在盛夏的太陽底下曬過,光明潔白,沒有能夠趕得上的」,如是而已,也沒有進行嚴厲的批評。《論語》是部記錄孔門師徒美好的言論的書,把有子的一段話排在第一章的第二段,在曾子的前面;假如真有離開座位的事情,弟子們肯這樣編排嗎?《禮記檀弓》記載有子聽到曾子轉述的「丟失官位、流亡他國之人還是儘快窮下來的好,人死了還是快快腐爛了好」兩句話,認為「這不是有道德的人說的話」,又認為「這是老師有所指而發的義憤之辭」。子遊了解老師說話的背景,慨嘆道:「有子的意見多麼像老師的啊!」那麼,有子被師兄弟們尊敬亦非一朝一夕之事。太史公的《史記》,在這件事上的記述是錯的。況且徒弟所傳承的是老師的道德學問,哪能因為相貌像孔子就以他為師呢?世人所畫《七十二賢畫像》,他們畫的有若就跟孔子像大致相同,這又是很可笑的。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容齋隨筆·有若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