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宣城市第十二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宣城市第十二中學(No.12 Middle School in Xuancheng),簡稱宣城十二中,創建於2004年,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截至2019年3月4日,占地面積71928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7161平方米,是宣州區初中教學質量優秀學校,校長是潘華陽,校訓是「日有所增」。

截至2017年6月22日,宣城市第十二中學有71個教學班,教職工也達260餘人,有南、西兩個校區。

學校簡介

宣城市第十二中學 每年6月份以後,小學畢業生進入哪所中學上學,幾乎成了這些學生家長較為關心的一個話題。從十二中今年招生的規模來看,這所學校目前在下學年將開班54個,除了在老校區還有7個班之外,新的校區將有47個班級,故而就其規模,在宣州區的「初級中學」里,已經過渡到了「龍頭老大」的位置。短短几年時間,十二中從一個市二中附屬學校的基礎上,一舉成為如此規模的「獨立中學」,一時成為了市民廣為關注的談資。從該校業已取得的成績和目前所具備的潛在因素分析,作為馳騁在市區教育戰線上一匹「黑馬」的條件已經成熟。市十二中的崛起,一度使市區初中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得到了緩解。一時間,關於十二中學校的傳聞眾說紛紜,以及在市區一度也有人將此類「公辦民助」的學校稱之為「十二中現象」,甚至於在市區幾家網絡媒體上,關於「十二中現象」的帖子一度呈高居不下的趨勢。

近日,記者走進了十二中校園,在採訪了該校有關領導的同時,也走訪了市區兩級教育部門及有關方面的負責同志,通過採訪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十二中現象」的產生,一方面是市區義務教育[1]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十二中順應了時代發展,藉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努力。和諧布局 均衡發展 市十二中的應運而生,有着一定的歷史原因。對於市十二中的建立,宣州區鰲峰辦事處的同志有着深刻的感受。

相對於擁有四個社區兩個行政村人口達五萬之眾的宣州區鰲峰辦事處來說,隨着城市發展帶來的人口急劇增長,這個辦事處的教育資源拓展所面臨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依託原宣州市在這個區域的教育配置,顯然不能與城市發展速度相適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將面臨着巨大壓力。在每年進入初中的近千名學生的基礎上,還有從鄉鎮、周邊地區及外地轉學而來的大量生源亟待吸收。原有的第六中學已無法容納其服務範圍內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儘管六中南校區的設立,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義務教育所面臨的壓力。與此同時,市區南部這一區域,一大批新的住宅小區相繼竣工,將使原先捉襟見肘的教育空間變得更加擁塞。 考慮到城市新區的建設和發展速度之快,市區南部這一區域範圍內沒有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學校的局面亟待解決。2004年,宣州區政府第19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在原來的六中南校區的基礎上向外擴展土地90畝,籌建宣城市第十二中學。

「因為原來的第二中學就設有初中部,二中的初中部分離之後,其中一批現成的師資力量可以利用,加上二中在學校建設和管理教育上有一定的優勢。」據宣州區政府副區長楊林秀介紹:區政府要求市二中對市十二中規劃一個大的鑑定框架:十二中的產權是國有的,不存在其他的任何產權主體,在建設資金上允許二中在教師中採取協議措施的形式籌集部分工程建設資金和支付相應的借款利息,但這部分借款不是入股資金,借款人也不享有任何股權。教育部門在教育布局規劃時,也將十二中規劃建設為60個教學班,寄宿制學校,要求高起點,高品質建設,規劃之後爭取一次建設到位。「在義務教育的學生數近年來一直沒有達到飽和的情況下,政府允許十二中充分利用建成的教育資源在義務教育之外,運用民辦的形式招收部分學生,所獲得的費用用於學校自聘教師工資、行政管理費用和建設發展上的支出,沒有任何個人從中賺取任何費用。這種辦學模式是一種過渡性的,而隨着城市人口的聚集和義務教育學生數的逐年增加,這一區域範圍內的義務教育學生數達到飽和狀態時,這所學校自然要過渡到一所政府辦的義務教育學校。」 「目前非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生,占全校總人數五分之二。

隨着亞夏、美都、銀橋灣、翡翠城等小區的相繼落戶,學校的義務教育比例會不斷擴大。」市二中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記者:當時在六中南校校址上建設現在的市十二中,一開始只有區區6畝多地。建設市十二中的初衷之一是為了保持二中的持續性發展,二中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生源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二中的教學質量就不能上台階。「那時候,市二中生源已經鬧起了饑荒,周邊一個縣的完全中學,他們的生源已經把我們拉開了距離。說心裡話,我校難以招到本地區的一流生源。

生源在高中時期的作用,想必所有從事過教育的同志都有深刻的體會。與一些縣級中學相比,我們已經不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位負責同志還引用了幾組數據:2005年招生,宣州區前500名考生,二中只招了69個;2006年全區的前500名,二中只招了47名;十二中建成後,二中生源有了較好的改觀,2007年的全區前500名,二中招收了103個;2008年全區前500名,二中招收了108名……2007級高一考生的全市期末考核,全市百強二中占了27;全市前三名中,二中占了兩個,充分體現了生源改善帶來的層次上升。從目前幾次大的考驗成績中可以預示到,由二中辦十二中,達到了預期目的。也許到了2010年高考,十二中辦學的成效才可初見端倪。市二中敢於壯着膽子與兄弟學校扳一回手腕了。 「辦十二中,不是出於單方面考慮二中生源這種私心,我們考慮到建立一個生源基地,在管理方法上規範,從而提升整個宣州區高考成績在全市甚至全省的位置,這也是一種家長希望看到的『爭先進位』,教學質量好了,有些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目前的在校人數,2007年是2900人,今年是3200人。周邊縣市區以及南陵、黃山地區也有生源慕名前來,外省的也有。」特色教育成效初顯 數年時間,「十二中現象」為何取得如此成果?在學校強化內功方面,特色教育的成效也漸漸浮出了水面: 教學監控、教學檢查、教學考核等教學常規管理;體藝活動、學科活動、教學調研等教學活動開展;着力推動、強化管理、量化考核等教育科研推動;宏觀培訓、中觀培訓、微觀培訓等師資隊伍建設;農遠資源、管理平台、網絡教研室等信息校園建設成果的初顯端倪,加上科學的辦學理念、紮實的辦學行為、以及「規範高效」的第一課堂和「百花爭春」的第二課堂…… 如果列舉市十二中的教學特色,類似這樣概括性內容的「建校綱領」,還可以羅列出許多。據十二中的同志介紹,建校以來,他們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就完成了五個方面的突破:一是創新教研方式、拓寬發展空間,學校數學組教師以中國數學課程網為平台,在中小學數學CERSP房間UC語音聊天室,與全國一線數學老師及教材組專家進行教研活動。

二是教學開放周在堅持優勢的基礎上,加強了開放周的「研究功能」,除了將「上課、說課、評課」融為一體外,還增加了青年教師答辯的環節。三是學法指導更為豐富,聘請了高中部優秀學生、高中部學科專家和學科老師為年級優秀學生做學法指導,幫助他們提高中考自習的效率。四是與多所學校舉行以「聽課、座談」為主要形式的交流活動,既請進來,更要走出去。五是第二課堂與文體活動更加豐富,獨特的校園文化正在形成。教科研工作逐年提高,同時更加重視教學安全的管理。

與教學取得突破相比,學校的硬件設施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占地面積95畝的十二中校園,擁有四幢教學樓、四幢學生公寓、大型餐廳、運動場和風雨球場、計算機[2]室、語音室、理科實驗室……與此同時,有着「集體決策、行政匯報、專家諮詢、級部負責、事故問責和檢查督導」等六制方針的管理體制,已經付諸於實施階段。 師資力量是一所學校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據了解,市十二中百餘名教師之中,本科學歷達98%,論文獲得各類獎勵180餘人次,獲得學科帶頭人、教壇新星和各類學科教學大賽獎勵42人次。據不完全統計,2008學期,該校教師共取得了56項教科研成果和87項教學成果。

為了使十二中充滿活力,學校配備了年富力強的領導班子,充分吸收優秀管理工作者。公辦教師抽調力求達到全區優秀,自聘大學生有72人,也為大中專院校解決了畢業就業這一難題。在每年解決的20名應屆大學生中,他們享受與公辦教師職評、調資、養老、醫保福利同等待遇……優惠的政策激發了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種「辦成全區環境、教學質量、師資配備、學校管理最優秀的學校之一」的精神面貌。

「我們要把眼光放到省級強校裡面,進入省級強校之一。今年的清華、北大等名校在全省產生的100多個保送生,為什麼沒有宣城學生?我們有責任改寫這一事實。」 舉辦全市優質課觀摩會、參加宣城義工活動、「第二課堂」活動豐富多彩、編輯電子教學刊物、舉辦「年級開放周」、舉行「優秀家長頒獎晚會」、開展「青年月」系列活動、召開校田徑運動會、舉辦校園十佳歌手賽……走進十二中校園,校園內的各種活動可謂如火如荼。據了解,學校還啟動了培養教師的「全員業務培訓工作」、「青藍工程」和「名師工程」。以「青藍工程」為例,除了常規性工作之外,還有「青年教師教學大獎賽」,各學科參賽青年教師共40人分語數外、文綜理綜5個組別進行。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應知應會內容,道客巴巴,2015-03-24
  2. 計算機輔助技術CAD,道客巴巴,2016-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