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坐落於合肥市國家4A級風景區紫蓬山下,堰灣湖畔。學校的前身是創辦於2001年的安徽文達信息技術職業學院。2011年經教育部批准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1]。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曾兩次親臨學院指導工作,並親筆題寫校名。
學校秉承「明德至善、勤學躬行」的校訓,營造「包容並蓄、立德樹人」的校風、「博學篤教、教書育人」的教風和「勵志勤勉、求真正行」的學風。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確定了「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構建了以工科類專業為主體,財經類、藝術類專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學科專業架構。緊密圍繞安徽經濟社會和行業企業發展需要,開展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學校辦學水平、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學校現有土地703畝,校舍265,343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值6,500多萬元;館藏紙質圖書85萬冊。現有折合教師563人,其中「雙師型」教師占比達34%;有省級教學名師5名;省級優秀教師3名;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省級教壇新秀13人;有21人次在省級教學競賽中獲獎,其中獲得一等獎3人。
辦學條件
院部專業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設有計算機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汽車工程學院、財經學院、新媒體藝術學院、外國語、建築工程學院、影視傳媒學院等9個二級學院,數理教學部、體育教學部、思想政治課教學部等3個公共教學部,1個繼續教育學院。
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汽車服務工程、動畫、視覺傳達設計、商務英語、財務管理、土木工程、風景園林、表演、播音與主持、審計學、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等49個本、專科專業[2],其中工科類專業近70%。
教學建設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實驗室和實訓車間87個,多媒體教室98個,語音教室12個,校外實習基地62個。工程實訓中心1個。2008—2010年,共獲批安徽省高校質量工程項目21個,其中省級特色專業6個(軟件技術、動漫設計與製作專業、數控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旅遊英語、會計與審計),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1個(數控技術實驗實訓中心),「2+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被確定為「省高校重大教改項目」。擁有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1個。
2005年,國家教育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確定學校為國家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基地,並劃撥32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該基地建設。
2013年,學校在申報安徽省教育振興計劃項目和高校質量工程項目中成果豐碩,共獲批省教育振興計劃項目4項,高校質量工程項目21項,大學生創業項目20項,獲省級項目經費617萬元。
2011-2012年,學校在前3年連續評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的基礎上,又連續2年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稱號。
2006年至2011年,該校先後有64名學生在全國和省級各類大賽中獲獎。其中,2006年獲「中國國際青少年書畫攝影展」繪畫類青年組銅獎;2009年獲安徽省第三屆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二等獎;2010年獲「全國大學生現代物流技能大賽總決賽」三等獎和「安徽省大學生職業技能大賽」動畫製作二等獎。
師資力量
據2014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共有專任教師612人,兼任教師118人。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1人,副教授132人。有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 20人在全國和省級學術團體擔任會長、副會長或秘書長。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1年,該校教師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9個,省教育廳和信息產業廳科研項目15個;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9篇,其中在國外期刊、國際學術會議與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3篇,被SCI、EI收錄的43篇,出版教材、專著36部。該校教師先後為合肥瑞錦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皖信信息工程公司等8家企業解決了10多項技術難題,與安徽應流集團、合肥科振實業公司等企業聯合申報並獲批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6項。
2014年,該校共評出校級科研項目立項16項。其中自然科學研究項目9項,重點項目3項,經費1.5萬元,一般項目6項,經費1.8萬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7項,重點項目3項,經費2項自籌,1項0.3萬元,一般項目4項,經費0.8萬元。獲批2013年度教育廳科研項目3項,其中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重點項目1項,經費5萬元,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項,經費1項自籌,1項0.8萬元。
視頻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簡介,51美術高考網,2018-09-09
- ↑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教務管理系統,高考升學網,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