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魯賓斯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22日) |
安東•魯賓斯坦 | |
---|---|
安東•魯賓斯坦 | |
出生 | 1829年 |
逝世 | 1894年 |
國籍 | 俄羅斯 |
職業 | 鋼琴家 作曲家 |
安東•魯賓斯坦,俄羅斯猶太裔音樂家。作曲家、鋼琴家。1829年11月28日出生於Wekhwotinech。早年隨母親學習鋼琴,後在聖彼得堡,隨維盧安(Villoing)學習鋼琴,在維也納隨德恩(Dehn)學習作曲。魯賓斯坦一生創作了《德蒙》(DerDemon)等20部歌劇,《海洋》(Ocean)等6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以及許多聲樂、室內樂、鋼琴曲以及其他器樂獨奏曲。他的鋼琴獨奏小品《F大調旋律》,被後人改編為小提琴獨奏曲和管弦樂曲,至今流傳不衰。在音樂觀念上,他反對強力五人團的民族主義的音樂,而追求音樂世界性,這也使他受到許多人的反對。
人物簡介
1854-1858年間,魯賓斯坦重又出國巡迴演出,在鋼琴演奏方面獲得了世界性的聲譽。1859年回國後,定居在聖彼得堡,並着手實現他一生中的主要事業——創辦俄羅斯音樂協會,指揮協會在聖彼得堡舉辦的全部交響音樂會,並以獨奏家身份參加交響樂和室內樂演奏會,實際上成為協會的領導者。與此同時,他主持了協會開設的「音樂班」,這個班後來在1862年改建為俄國的第一年音樂學院(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由他親任院長。這所學院在魯賓斯坦的領導之下,很快地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柴科夫斯基便是這個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魯賓斯坦正確地注意到專業音樂人才的重要意義,他所創辦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和他的兄弟尼古拉•魯賓斯坦在1866年開辦的莫斯特音樂學院,是當時俄國音樂教育的真正中心。從1867-1886這二十年間,魯賓斯坦多半住在西歐,主要從事演出活動。1872-1873年間,他曾同波蘭小提琴家維尼亞夫斯基(H.Wieniawski,1835-1880)到美國旅行演奏;1885年,他開了一組按歷史編排的著名演奏會,這組音樂會包括七套音樂會曲目。
1887年,魯賓斯坦重又出任聖彼得堡音樂學院院長兼教授,他對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1891年,魯賓斯坦移居德累斯頓,主要從事創作活動,有時也為慈善目的開演奏會,還為年輕的霍夫曼(J.Hofmann,1876-1957)授鋼琴課。1894年,魯賓斯坦回歸祖國,同年11月8日辭世
個人作品
. 這一首樂曲是包含在作品3之中的兩首鋼琴小品中的第一首,屬於典型的旋律性器樂小品。樂曲結構極其簡單 歌謠形式的主旋律(片段1),前後反覆三次。就在三次反覆的連結處,加入半音階的經過句。雖說較為單純,但因為旋律很美,所以常常被改編為鋼琴伴奏下的小提琴獨奏曲或大提琴獨奏曲。這是一首頗受世界人民喜愛的樂曲。作者安東•魯賓斯坦是十九世紀俄國最傑出的鋼琴家,他將歐洲的音樂傳統移植於俄國民族音樂之中。在作曲方面,魯賓斯坦深受德國浪漫派音樂和李斯特的影響,留下了大量的鋼琴曲。但是他的所有作品中唯有這首《F大調旋律》最為深入人心,成為經久不衰的傳世之作
作品特點
他作品的顯著特點是廣泛採用俄羅斯城市民間作品的曲調,同時借鑑外國音樂的固定程式,從而決定了他的音樂遺產中的矛盾性:優秀伴隨着平凡,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伴隨着折衷的手法。著名蘇聯音樂學家、科學院院士、音樂學奠基人鮑利斯•阿薩菲耶夫在評論中指出:「他熱情洋溢地盡力用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見解,但在展開素材時卻欠缺縝密思考的素養。」魯賓斯坦的作品難免瑕瑜互見,但畢竟瑕不掩瑜。他的創作為後起之秀的音樂家乃至比自己優秀的音樂家指明了道路,使之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例如他的抒情歌劇《惡魔》是一部藝術水平很高的作品,它以刻畫人物細膩動人著稱,柴科夫斯基的歌劇中人物的刻畫就是傳承了其老師的《惡魔》的特點。在歌劇《惡魔》中魯賓斯坦獨特的風格令人矚目:氣勢磅礴、聲震林木的曲段與細膩感人的抒情曲段並行不悖,相輔相成。又如魯賓斯坦早期的交響樂作品對古典交響樂組曲的曲式落戶俄羅斯大地起了歷史性作用,同時在這些交響曲中魯賓斯坦演示了以俄羅斯世俗浪漫曲音調為主調的主題素材如何巧妙展開的手法,這使後起之秀的作曲家受益匪淺。阿薩菲耶夫就此指出:「柴科夫斯基在 70 年代由於不僅很快地理解了老師的交響樂藝術的形式,而且還掌握了交響樂的作法,從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超過了自己的老師。
社會評價
魯賓斯坦自我評價:「對德國人來說我是俄國人,對俄國人來說我是德國人。對基督教來說,我是猶太教徒,對猶太教徒來說,我是個基督徒,對古典樂派的人來說,我是華格納曲風,對華格納曲風的人來說,我是保守曲風,我不是水裡面的魚,也不是地面上的禽,我是一個未完成的男人!
古典流行研究小組評價:魯賓斯坦是個才華洋溢的即興演奏家。作曲家KarlGoldmark曾對他的即興顯奏讚賞有加,他的演奏非常出色,注重在音色,技巧,即興,所以不拘泥於細節常常不按牌理出牌。他的這種風格受到一些經過嚴格訓練的鋼琴家的非議,鋼琴家WilliamMason就批評他說:「如此敏銳有利的手,手指下卻空無一物」。克拉拉舒曼(舒曼之妻)對他印象更差,說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但是一些樂評家卻有不同的看法,有鋼琴巨人,鋼琴的宙斯,音樂中的米開朗基羅等尊稱。
有句話說:「有聲譽的老師能教出優秀的學生」。柴可夫斯基以他很平凡的資質,活著的時候在音樂界起起伏伏,從來沒有很傑出的表現。但是魯賓斯坦卻能以他師長的尊貴身份,不輕視柴科夫斯基的才能,沒有任何怨尤的細心教導他,只為了能使他做得比自己還好,最後終於成功了。而且柴科夫斯基也沒有忘記往日的舊恩情,經常感謝老師對他的教誨。雖然時間過得很快,魯賓斯坦的音樂已經被遺忘了,但他的言行,還有高尚的品德與寬宏的度量卻依舊流傳在這個世界上,並成為後代音樂家學習模仿的對象。安東•魯賓斯坦是他所處年代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是俄羅斯音樂文化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