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波土特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波位於我國海岸線中段,東經120°55'-122°16',北緯28°51'-30°33'。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它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浙江省的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浙江省第二大城市,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力的較大的市,屬於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規權利的較大的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批准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對外開放的門戶和窗口單位。是浙江的三大經濟中心之一,全市總面積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萬(2010年)。位於浙東,長江三角洲南翼,北臨杭州灣,南靠台州,東與舟山隔海相望。

歷史文化

寧波是歷史名城,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史前遺址」發源地。秦朝,始皇嬴政派遣徐福出海採集長生不老仙藥,從達蓬山北麓東渡日本,一去不復返。

唐代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時列為對外貿易三大港口重鎮。並與日本、新羅及東南亞歐洲一些國家進行商務往來。

明朝時期(公元1522年),葡萄牙人在雙嶼設立機構,作為戰略支點,進行產品交換、中轉碼頭、集散中心的職能,後被浙江巡撫朱紈率領軍隊搗毀。16世紀中葉,隨着大航海時代的興起,寧波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港口之一。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誕生了中國最早設立的四大海關(江南海關、浙海關、閩海關、粵海關)之一的浙海關!鴉片戰爭以後,被開闢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還有四明山紅色革命根據地譜寫了中華兒女為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浴血奮戰的壯麗詩篇!如今的寧波是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寧波港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已與世界上216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開通了航線,也是上海中國國際航運中心樞紐港的組成部分和功能區。

歷史人物

寧波文化薈萃,歷史上曾有較高層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學派,又如四明學派姚江學派浙東學派,出現了虞世南高則誠王守仁朱舜水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張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其中藏書脈絡深厚,湧現過一大批藏書數萬卷的藏書名樓。天一閣是國內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圖書館之一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建於明朝,由當時隱退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公元1772年,清朝乾隆皇帝下詔開始修撰《四庫全書》,范欽的八世孫范懋柱進獻所藏書籍638種,於是乾隆敕命測繪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庫全書》中的一部,天一閣也從此名聞全國。明清以來,文人學者都為能登此樓閱覽而自豪。它是中國藏書樓閣首屈一指的代表之作。[1]

慈城印花糕

印花糕是浙江嘉興地區傳統特色糕點之一,嘉興城鄉舊時人家都備有印花糕模,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為長者祝壽、給小孩慶滿月、造房上樑、農時節令都要把糯、粳米粉蒸熟,用糕模印製圖案各異的糖糕或有餡心的糕。糕模種類、形狀不一,有壽桃、元寶、滿龍(盤龍)、雙魚、如意、暗八仙、三牲等,還有用「壽」、「福」、「四季平安」、「黃金萬兩」等字配圖的。如給長輩做壽,製做壽糕、壽桃;小孩滿月,外婆家上門慶賀送上滿龍糕,四周放上「福祿壽喜」糕,名曰「龍風呈樣」。各種吉祥圖案都甚具藝術意趣。

特點

慈城的印花糕跟其它地方的不一樣,這慈城的印花糕吃起來明顯相對比較香一點,口感細膩,「印花糕」的餡是由炒熟的黃豆粉、米粉、松花粉、芝麻等經混合搓拌而成的。喜歡吃這些糕點的朋友,來到慈城,除了吃海鮮之外,也不要忘了嘗嘗這裡的印花糕哦。

歷史

這種印花糕的歷史在這慈城也是有很久的歷史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印花糕的做法也是不斷地改進,口感也越來越好,慈城印花糕由來已久,是慈城著名的「三塊板」(年糕板、印糕板、金團板)之一,家家戶戶做糕點不僅僅是純粹食用,更多是為了各色各樣的民俗活動,例如喜事、喪事、祭祀、踏青,又或是逢年過節。慈城印糕里有着豐富的並且漸行漸遠的民俗文化,傾注了千年來樸實的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這已經成為了當地人們心目中一種吉祥如意的象徵了。

選材及做法

美味的印花糕要想好吃,其實它的做法和製作的材料上非常關鍵。印花糕原料大多就地取材,松花粉、米粉、黃豆粉兌上香甜的糖汁,撒上點芝麻糅合而成,然後在印模中一一撳實、刮平,最後將印糕版敲打幾下,「微型浮雕」就從印模中脫穎而出。花卉果實惟妙惟肖,動物誇張變形,人物栩栩如生,宛如生活百態。所制印糕甜而不膩,所含營養豐富、易於吸收,不失為一道健康美食。是現代養生的美味零食之一。[2]

水晶油包

水晶油包,是浙江寧波市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屬於甜包。板油粒晶瑩剔透,滿口流餡,香甜可口。其製法是油包的皮子需選上白麵粉,經過發酵成麵團,加適量食用石鹼揉搓均勻後摘成劑子。

特色

水晶油包,以趙大有糕團店製作的最為著名。一口下去,便見餡內之板油粒晶瑩剔透,滿口流餡,香甜可口,受到城鄉人民的喜愛。

原料

主料

普通麵粉150g

輔料

白糖適量、酵母1g、水80g、肥豬肉適量。

製作流程

  1. 白糖放入碗中加入熱水攪拌至糖溶化待水溫度合適即放入酵母靜至1分鐘後加入麵粉攪拌,揉幾下,放入冰箱冷藏16小時以上,從冰箱內取出麵團分成6等分反覆揉勻;
  2. 豬肉切丁放入適量的白糖使白糖均勻裹上肉丁,擀好麵皮包上餡,包成這種形狀即可。不會也可包成圓形的,自由發揮;
  3. 包好的包子放在鍋中醒發20分鐘,大火蒸12分鐘,蒸好的包子不能直接開蓋,要過5分鐘才可以,這樣包子皮才不會硬。

小貼士

只要面發好就可以了。[3]

陸埠豆酥糖

陸埠豆酥糖,餘姚市陸埠鎮的傳統糕點,它的色、香、味俱居上乘,素有「勝似三北藕絲糖」的美稱。

飲食文化

相傳清朝光緒年間,陸埠鎮上有一爿「乾豐」南貨茶食店,請了一位寧波籍的老師傅,人稱殷先生。此人善於經商,製作糕點手藝高明,又善於動腦。在乾丰南貨店,他試製了一種新的糕點豆酥糖。他用8、9月份登場的「粒大、粉發濃、色純」的花勾黃豆為原料,專挑顆粒飽滿、無爛無蛀的,炒熟以後,去殼、鑽成粉,用絹篩打過。再用從英國進口的5號白糖、「殼薄,肉厚、油份足、香味深馥」的嚴州黑芝麻和「潔白晶瑩的隔年陳糯米」製成的飴糖做成餡子,經過精工製作後,製成的豆酥糖鬆脆可口,香留齒頰,回味無窮,老少皆宜。上市以後,大受顧客歡迎,京滬等地俱來訂貨,從此聲譽鵲起,馳名遐邇。

營養豐富

豆酥糖營養豐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鈣、磷、鐵、胡羅卜素等多種營養成份。每逢年末,寧波地區農村大都做年糕以備春節期間享用。用火熱年糕團嵌豆酥糖,又香又長城又糯,是深受老幼喜愛的時令食品。陸埠豆酥糖的製作技藝,已被列入餘姚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的餘姚陸埠鎮,依然有數家豆酥糖的製作作坊。在餘姚市第二屆農博會期間,陸埠豆酥糖成了搶手貨。

主料

黃豆粉16.5kg、糖粉16.5kg。

輔料

熟麵粉7.5kg、飴糖12kg、棉油300g。

做法

拌粉

將黃豆粉、熟麵粉、糖粉混合拌勻,然後過篩。

煮糖

將飴糖、油下鍋熬製,根據氣候不同,一般熬到110~120℃,即成老糖(熬好的飴糖)。取出放在傳熱的容器內,燉在熱水裡,保持老糖的溫度。

製糖

將黃豆、熟麵粉和糖粉的混合粉用鍋炒熱,取出少量撒在操作台上,然後放上老糖,表面再撒上熱粉,用擀麵杖擀成方形。將熱粉放入其中,再將老糖兩面相互對摺,用擀杖擀薄,然後再放熱粉,如此重複摺疊三次,最後用手捏成長條,順直,切成四方小塊,然後用木條擠緊壓實。

包裝

最後一步便是包裝了,用紙把豆酥包好即為成品。因豆酥糖容易受潮,所以一般貯藏於鐵皮箱中。親自體驗了製作過程,才知道一塊簡單的豆酥糖也來之不易,需要層層把關,精心製作。

烹飪技巧

豆酥糖的保存要注意溫度,太熱會融化,一般夏天不做豆酥糖。[4]

視頻

4分25秒!新版寧波城市宣傳片來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