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寧夏大學法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寧夏大學法學院前身為成立於1958年的政史系,憲法學泰斗、全國傑出資深法學家、憲法學發展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吳家麟先生曾在此執教。1979年更名為政治系,1993年成立政法系,1997年與原寧夏教育學院政史系合併,2001年12月成立政法學院,2020年5月更名為法學院。

學科專業

學院是自治區級「西部地區區域治理與民族發展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依託單位。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牽頭成立了寧夏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寧夏大學機關事務管理研究中心、寧夏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現有法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行政管理、社會學3個本科專業,設有輔修法學學士學位。近年來,學院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目前有民族學、民族地區公共管理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有哲學、法學、民族學[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公共管理碩士(MPA)、法律碩士(JM)、社會工作碩士(MSW)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教師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73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54%,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含在讀)占專任教師的52%。學院現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60人(含外聘),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務院特殊津貼、自治區「塞上英才」、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自治區級教學名師、「國內引才312人才」、自治區「四個一批」人才、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青年托舉人才各1人,自治區「313」人才2人、自治區五一巾幗標兵1人。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學位層次較高,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礎和有力保證。

學院教學科研骨幹先後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1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6項,獲縱向科研經費1000餘萬元。出版學術專著[2]、教材100餘種,發表論文1000餘篇,有70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

學科建設

學院發揮學科人才綜合優勢,主動融入社會服務地方,積極參與自治區依法治區與社會治理工作,成績顯著。學院是自治區人大首批基層「人大立法工作聯繫點」、自治區經濟法學研究會、寧夏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研究會會長單位;多名教師入選自治區黨委法律顧問、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自治區法官與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委員、自治區法學會智庫專家、自治區各級立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多名教師擔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服務學習專委會、寧夏社會學會、寧夏社會工作聯合會等組織的會長、理事等。為寧夏的法治建設、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先後被授予國家級「零犯罪學校」、全區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區教育系統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先進集體、自治區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集體、自治區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榮獲自治區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自治區「9·10」教育獎等。

學院堅持學科興院、教學立院、學術領院和人才強院的宗旨,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建設成為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突出、西部一流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的總體目標。

視頻

寧夏大學法學院 相關視頻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宣傳片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2015級行政管理班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