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春紀·論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季春紀·論人》選自《呂氏春秋》卷三·季春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原文

主道約,君守近。太上反諸己,其次求諸人。其索②之彌遠者,其推之彌疏;其求之彌強③者,失之彌遠。

注釋

①論人:論說反省自身和要求於人的關係。本篇闡述的是道家伊尹學派的說法。②索:求。③強:遠。

譯文

為君之道要簡約無為,君王的操守在自身,首要的是返回到對自己的要求,然後才要求別人。他對別人的索求越深遠,別人就越疏遠他;他對人的要求越強烈,他失去的就越多。

原文

何謂反諸己也?適耳目,節嗜欲,釋智謀,去巧故,而游意乎無窮之次,事心乎自然之塗,若此則無以害其天矣。無以害其天則知精,知精則知神,知神之謂得一。凡彼萬形,得一後成。故知一,則應物變化,闊大淵深,不可測也。德行昭美,比於日月,不可息也。豪士時之,遠方來賓,不可塞也。意氣宣通,無所束縛,不可收也。故知知一,則復歸於朴,嗜欲易足,取養節薄,不可得也。離世自樂,中情潔白,不可量①也。威不能懼,嚴不能恐,不可服也。故知知一,則可動作當務,與時周旋,不可極也。舉錯以數,取與遵理,不可惑也。言無遺者,集肌膚,不可革也。讒人困窮,賢者遂興,不可匿也。故知知一,則若天地然,則何事之不勝,何物之不應?譬之若御者,反諸己,則車輕馬利,致遠復食而不倦。昔上世之亡主,以罪為在人,故日殺戮而不止,以至於亡而不悟。三代之興王,以罪為在己,故日功而不衰,以至於王。

注釋

①量:應該是「墨」字。

譯文

什麼叫返回自身要求?使耳目適宜,節制喜好欲望,放下算計人的陰謀,去掉工巧故作之態,讓想象漫遊在無窮無盡的空間,讓心放縱在自然之中,如果這樣就對天性沒有損壞。沒有傷害天性就可以懂得精微的道理,懂得精微的道理就可懂得神氣,懂得神氣就可以說懂得道了。凡是那些萬物,懂道之後就可以修成正果。所以懂得了道的方法,就可隨應萬物的變化而變。變化闊大精深,深不可測。德行昭彰美好,可跟日月相比,這些是不能忽視的。豪士應時而來,賓客自遠方歸服,不可以阻止。意氣宣洩通暢,沒有拘束,不可以收回。所以懂得了懂得道的方法,就可返璞歸真,喜好、欲望容易滿足,有節制並少量地取用養身之物,並不占有它。離開繁華的都市自得其樂,心中的情感潔白無暇,難以污染。威嚇、嚴厲不能使他恐懼,不可以收服他。所以,懂得了認識道理的方法,就會行動適當,掌握要領,在時間中周旋,不會走上窮途末路。舉止有規格,合乎常理,他就不會迷惑。言語得體,沒有吞吞吐吐,話說出來後沒有遺失,使人的肌膚有所感觸,不可以隨便更改。說壞話的人窮困潦倒,賢能的人意氣風發,讒佞賢能都不可以遮掩。所以知道了明白道理的方法,就會像天地一樣,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什麼事物不能應對的呢?就好像駕車的人,反過來要求自己,那麼駕車馬就能輕快利索,到達遠的地方也很快,兩頓飯的時間就到了,而且不覺得睏倦。以前的亡國君主把亡國的過錯推在別人的身上,所以每天不停地殺戮,以至於亡國都不知醒悟。三代中興的賢君,把罪過擔當在自己身上,所以每天不停地建功立業,以至成就了王業。

原文

何謂求諸人?人同類而智殊①,賢不肖異,皆巧言辯辭,以自防禦,此不肖主之所以亂也。凡論人,通則觀其所禮,貴則觀其所進,富則觀其所養,聽則觀其所行,止則觀其所好,習則觀其所言,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喜之以驗其守,樂之以驗其僻②,怒之以驗其節③,懼之以驗其特④,哀之以驗其人,苦之以驗其志,八觀六驗,此賢主之所以論人也。論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隱。何謂六戚?父、母、兄、弟、妻、子。何謂四隱?交友、故舊、邑里、門郭。內則用六戚四隱,外則用八觀六驗,人之情偽貪鄙美惡無所失矣,譬之若逃,汙⑤無之而非是。此聖王之所以知人也。

注釋

①智殊:即其智有上下高低的差別。殊:不同。②僻:邪。③節:約束,節制。④特:應為「持」。⑤汙:通「濡」,沾濕。

譯文

什麼叫求助別人?人們同是一類,但智力不同,賢能和姦邪的人不同,但都用花言巧語來為自己做掩飾,防止被人嫉妒,這是昏君迷亂的原因。凡是評論人,看他通達時對人的禮遇,顯貴時對人的舉薦,富有時對人的供養,聽取意見時看他的行為,空閒時看他的喜好,任職時看他進諫的話語,窮困時看他不接受的東西,貧賤時觀察他所不做的事,當他高興時檢驗他是否做了不常見的行為,歡樂時檢驗他有何不好的癖好,當他發怒時檢驗他的節制能力,當他害怕時檢驗他是否保持氣節,當他悲哀時檢驗他的仁愛之心,當他困苦時檢驗他的意志,從八面觀察、六面檢驗看,這是賢能的君主評論人的標準。評論人又必須從六親和四隱方面看。什麼是六親?是指父親、母親、哥哥、弟弟、妻子、兒子。什麼是四隱?就是新朋友、舊相知、鄉親、鄰居。觀察一個人的內在就用六親四隱的方法,觀察一個人的外在就用八觀六驗的方法,人的情義、虛偽、貪婪、卑鄙、善良、邪惡都能不漏地察看到,這就像在雨中奔跑,不被雨沾濕是不可能的,這是聖王能了解他人的原因。

藝術特徵

《呂氏春秋》在文學上的另一個突出成就是創作了豐富多彩的寓言。據初步統計,全書中的寓言故事共有二百多則。這些寓言大都是化用中國古代的神話[4]、 傳說、故事而來,還有些是作者自己的創造,在中國寓言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察今》篇為了說明「因時變法」的主張,後面也連用「荊人涉雍」、「刻舟求劍」和「引嬰兒投江」三個寓言[5]。該書的寓言生動簡練,中心突出,結尾處往往點明寓意,一語破的。

視頻

季春紀·論人 相關視頻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貴直87
先秦文學《呂氏春秋》詳解振亂38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