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季冬紀·介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季冬紀·介立》選自《呂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紀。

《呂氏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1]。上應天時,中察人情,下觀地利,以道家思想為基調,堅持無為而治的行為準則,用儒家倫理定位價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觀念、名家的思辨邏輯法家的治國技巧[2],加上兵家的權謀變化和農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國家治理學說。

原文

以貴富有人易,以貧賤有人難。今晉文公出亡,周流天下,窮矣,賤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國有萬乘,而介子推①去之,無以有之也。能其難,不能其易,此文公之所以不王也。晉文公反國,介子推不肯受賞,自為賦詩曰:「有龍于飛②,周遍天下。五蛇③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④,得其處所。四從之,得其露。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懸書公門,而伏于山下。文公聞之曰:「嘻!此必介子推也。」避舍變服⑤,令士庶人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萬。」或遇之山中,負釜蓋簦,問焉,曰:「請問介子推安在?」應之曰:「夫介子推苟不欲見而欲隱,吾獨焉知之?」遂背而行,終身不見。人心之不同,豈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早朝晏退,焦唇乾嗌,日夜思之,猶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務疾逃之,介子推之離俗遠矣。東方有士焉,曰爰旌目,將有適也,而餓⑥於道。狐父之盜曰丘,見而下壺餐以哺之⑦。爰旌目三之而後能視,曰:「子何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盜邪?胡為而食我?吾義不食子之食也。」兩手據地而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鄭人之下也,莊蹺之暴郢也,秦人之圍長平也,韓、荊、趙,此三國者之將帥貴人皆多驕矣,其士卒眾庶皆多壯矣,因相暴以相殺,脆弱者拜請以避死,其卒遞而相食,不辨其義,冀幸以得活。如爰旌目已食而不死矣,惡其義而不肯不死。今此相為謀,豈不遠哉?

注釋

①介子推:春秋時期晉國的隱士。他曾經跟隨晉文公出亡十九年,文公返國後,他不肯受賞,與母親一起隱居山中,終身不仕。②有龍于飛:比喻晉公子重耳出亡。子:詞頭,無義。③五蛇:比喻跟隨公子重耳出亡的五位賢士。④龍反其鄉:比喻晉文公返國繼位。⑤避舍變服:古禮,國家有凶喪禍亂的事情,君主離開官室居所,改穿凶喪之服。晉文公藉此以示引咎自責。⑥餓:餓得奄奄一息。⑦壺餐:盛在壺中的水泡飯。哺:給……吃,餵。

譯文

依靠富貴得到別人的擁戴很容易,依靠貧賤得到別人的擁戴就很難。從前晉文公在外面逃亡,走遍天下,窮窘非常,貧賤得很,但是介子推一直不肯離開他,這是因為晉文公具有受到介子推擁戴的德行。晉文公返回晉國之後,擁有萬輛兵車,但是介子推卻離開了他,這是因為當時晉文公已經沒有了讓介子推擁戴的德行啊。困難的事情能做到,而容易的事情卻做不到,這正是晉文公不能成就王業的原因!晉文公返回晉國之後,介子推不肯接受封賞,他為自己寫詩說:「有龍飛翔,遍行天下。五蛇追隨,甘當輔佐。龍返故鄉,得其歸所。四蛇追隨,享其恩澤。一蛇羞慚,枯死荒野。」他把這首詩懸掛在文公門前,自己隱居山下。文公聽說這件事之後說:「啊!這一定是介子推。」於是文公離開宮室居住,改穿凶喪之服,以示自責,並向百姓下令說:「有能找到介子推的,賞賜上卿爵位,百萬畝田地。」有人在山中遇到介子推,見他背着釜,上插一把長柄笠作為傘蓋,就問他:「請問介子推住在哪裡?」介子推回答說:「那介子推如果不想出仕而想要隱居,我怎麼會知道他呢?」說完轉身就走了,終生沒有做官。人心不同難道不是很懸殊嗎?如今世上追逐私利的人,儘管早早就上朝,很晚才退朝回家,口乾舌燥,日夜思慮,仍然沒能感到滿足。而今介子推可以得到名利卻務求趕快避開它,介子推的節操超離世俗太遠了。東方有個士人名叫爰旌目,將要到某個地方去,卻餓暈在半路。狐父那個地方一個名叫丘的強盜看到了,摘下盛有水飯的壺去餵爰旌目。爰旌目咽下三口之後才能睜開眼睛,他問:「你是幹什麼的?」那人回答說:「我是狐父那個地方的人,名叫丘。」爰旌目說:「呔!你不是強盜嗎?為什麼給我吃東西?我信守節義決不吃你的食物!」說罷,兩手抓地往外吐那咽下去的飯,吐不出來,喀喀一陣就趴在地上死了。鄭人攻陷邑的時候,莊蹺劫掠郢都的時候,秦人圍困長平的時候,韓、荊、趙三個國家的將帥貴族都很驕傲自恣,三國的士卒百姓都很強壯有力,於是他們相互欺凌,自相殘殺,而怯弱的人跪拜乞求免死,到最後,人們交替相食,根本不分辨正義與否,只希望僥倖得以活命。至於爰旌目,已經吃了食物,不會死了,但他憎惡狐父之盜的不義,因而不肯不死。若讓三國的將士和爰旌目一起商議事情,他們之間相差得豈不是太遠了嗎?

《呂氏春秋》章節目錄: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十二紀每紀五篇共六十篇,八覽每覽八篇(《有始覽》少一篇)共六十三篇,六論每論六篇共三十六篇,另有《序意》一篇,共一百六十篇[3]

視頻

季冬紀·介立 相關視頻

135《呂氏春秋》:亂世音樂的特點是什麼?
梁冬談:《呂氏春秋》的歷史地位,帶你走進有趣的《侍君覽》!

參考文獻

  1. 秦國丞相呂不韋《呂氏春秋》,搜狐,2018-10-17
  2. 治國通論-法家治國思想 ,豆丁網, 2017-11-06
  3. 呂氏春秋的作者,解歷史,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