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孟昭英(1906年12月24日—1995年2月25日),出生於河北樂亭,中國電子學家[1]、物理學家。
1928年,畢業於燕京大學。1933年,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研究生,1936年獲博士學位。1950年,加入九三學社。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1年,捐資在清華設 「清貧學生獎學金」。
孟昭英著有《陰極電子學》等著作,及Linear Plate Modulation of Triodes和Oxygen Microwave Absorption Spectrum等論文,還翻譯過不少蘇聯教材,曾在美國取得一項精確測量波導中阻抗的專利。
人物生平
1906年12月24日,孟昭英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走馬浮村一戶農家。他3歲喪父,靠長兄幫助,得以完成學業。
1913年,入走馬浮村初等小學。
1917年入樂亭縣立高等小學。
1919年入昌黎縣成美中學初中。
1923年入北京匯文中學高中。
1924,被保送入燕京大學。在燕大,孟昭英選學理科,當時物理老師柯貝特(C.H.Corbett)講課引人入勝,這使孟昭英對物理髮生興趣。安德遜(PaulAnderson)和謝玉銘教授都是實驗物理學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孟昭英養成了很強的動手能力,為後來的實驗物理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28年,獲得理學學士學位,並因成績優異獲得斐陶斐(ΦTΦ)榮譽學會金鑰匙獎。大學畢業後,孟昭英留在該校物理系當助教兼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在安德遜和謝玉銘兩位教授的指導下。
1931年,以「氫氣與鉑、銅、鎳接觸時的電離」的論文獲碩士學位,並被提升為講師。這篇論文發表於1935年《中國化學學會會志》第三卷。在任講師期間,他與陳尚義等合作完成了「紫外輻射通過中國窗紙的透射」的研究工作。
1933年,由燕京大學推薦,孟昭英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資助,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由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密立根(R.A.Millikan)主持,已成為美國最有生氣的科研和教育中心之一。孟昭英在波泰盼柯(G.Potapenko)教授指導下,研究巴克豪森-庫爾茲(Barkhausen-Kurz)效應,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製微型電子管獲得1厘米波長的連續振盪。這是當時用電子管獲得振盪波長最短的世界記錄。
1936年,孟昭英獲加州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
1936年孟昭英回國,在燕京大學任副教授,講授無線電及電子學方面的課程,他是國內開設這類課程的最早學者之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孟昭英隨清華大學南遷至長沙,在長沙臨時大學除授課外,還建立了一個業餘無線電台,教授一些學生掌握無線電收發報技術。
1937年7月,中國物理學會計劃在杭州召開學術年會,孟昭英從北平趕到天津等船南下。正逢「七七事變」爆發,會議被取消。
1938年轉到昆明西南聯大。1938—1943年,孟昭英在昆明清華無線電研究所任教授,同時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名譽教授,與任之恭教授一起為物理系及電機系講授無線電及電子學課程。在這期間,孟昭英完成了三極管射頻放大器線性調幅的研究工作。
1943—1946年,孟昭英第二次赴美。先在加州理工學院教課並做研究工作。完成了在微波波導中的精密阻抗測量工作,獲得一項美國專利。
1944年,孟昭英轉到麻省理工學院「輻射館」工作,研究戰時需要的雷達發送—接收開關(TRBox)。
1947年初,孟昭英考慮在美國固然可以得到優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但自己是中國人,根應扎在中國,毅然決定回國。回國後,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後兼任代理系主任。
1948年,北京解放後,他迅速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輻射實驗室的卓越成就及雷達的最新發展介紹到國內,在清華大學開設了無線電學、電波學等課程,引用美國《雷達叢書》初稿的內容作為教材。同時利用他從美國帶回的無線電器材建立電子學實驗室,先後為學生開設十幾個無線電、電子學實驗,僅微波部分的實驗就有6個,當時在國內這些都是領先的。
1952年,我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個綜合性工科大學。北京大學電機系的電信組合併在清華大學,成立了新的無線電系。孟昭英任系主任、常迵任系副主任。孟昭英組織全系14名教師開設一系列新課,建立實驗室。並組織翻譯和出版了БЛ阿謝耶夫(AceeB)著《無線電基礎》和ΦB富拉索夫(Bлласов)著《電子管》二書[2]。
1953年,他在無線電系又設立電真空專業,併兼任電真空教研組主任。
1957年,黨內開展整風運動時,孟昭英對工作提了些意見,被劃為右派分子,從一級教授降為三級教授,撤銷系主任職務及學部委員稱號,被監督勞動。在困境中,他堅持完成了專著《陰極電子學》一書。
1962年,宣布摘掉孟昭英的右派帽子,但仍不允許他參加被認為「保密」的微波研究,因此他轉向從事陰極電子學的基礎性研究工作。
1977年,他被勒令退休。
1979年2月對孟昭英宣布了改正錯劃右派的決定,並恢復一級教授職稱及學部委員稱號,他重新恢復工作。
1986年他去美國時,曾到赫斯特教授的實驗室參觀,並與其研究所建立了聯繫,從而大大推動了清華大學激光單原子探測實驗室的發展。該室在原子高激發態光譜以及金和鉑族元素的超高靈敏度分析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1990年該室成為國家教育委員會開放實驗室。它還承擔了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激光單原子探測技術在地質找礦中的應用研究。
視頻
孟昭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功勳人物譜科技篇:傑出的電子學家——孟昭英 ,騰訊網
- ↑ 回憶孟昭英先生和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