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子孫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子孫球(學名:RebutiaminusculaK.Schum.)是仙人掌科子孫球屬植物。植株小,球形至圓筒狀,基部易生出仔球而叢生,大大小小,疊壘成群。球體鮮綠色或墨綠色,棱16-20,疣粒頂端為刺座,生有灰白色的彎刺,刺25-30,白色或淡黃色,長0.2-0.3厘米。花着生在球下部刺座上,花小。花期3-5月。盛開時,花朵數十朵,呈現倒鐘形。花後坐果,小漿果圓形,漿果幼時綠色。種子黑色。

原產於南美洲阿根延北部網庫曼省安第斯山的東坡,約海拔2000米左右。原產地灌術雜草叢生,該種常生長在草叢中,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都較好,夏季有雜草遮陰。

性喜溫暖和陽光照射的生態環境,也能耐半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中性的砂質上壤就能旺盛生長。 該種球體小巧秀氣,開花又多,在室內散射光條件下生長良好,為理想的家庭小型盆栽品種。點綴窗台、書桌、几案非常雅致,也可種在小動物形容器內或布置「景箱同藝」。此外,植於淺盆作仙人掌類盆景也別有風味。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子孫球 別名 寶山、僧王球
拉丁學名 Rebutia minuscul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石竹亞綱 石竹目
仙人掌科 子孫球屬
子孫球 分布區域 南美洲的高山地區
體徵 球莖的中下部開出,漏斗狀,鮮紅色

形態特徵

植株小,球形至圓筒狀,基部易生出仔球而叢生,大大小小,疊壘成群。球體鮮綠色或墨綠色,稜角由螺旋狀的疣瘤組成,棱16-20,疣粒頂端為刺座,生有灰白色的彎刺,刺25-30,白色或淡黃色,長0.2-0.3厘米。花着生在球下部刺座上,花小,紅色,花筒長而細,自花受精。花期3-5月。盛開時,花朵數十朵,呈現倒鐘形。花後坐果,小漿果圓形,漿果幼時綠色,6-7月,果實成熟,成熟的果實為橘紅色。種子黑色。

產地生境

原產於南美洲阿根延北部網庫曼省安第斯山的東坡,約海拔2000米左右。原產地灌術雜草叢生,該種常生長在草叢中,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都較好,夏季有雜草遮陰。性喜溫暖和陽光照射的生態環境,也能耐半陰。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中性的砂質上壤就能旺盛生長。

繁殖方法

扦插

子孫球萌發力強,生長2-3年的植株,球莖的基部和中部,都能萌發很多的子球。這些子球,經過一年的營養生長,一般球體直徑大都在1.5-2厘米之間,它們都具備了扦插繁殖的條件。蒔養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4-5月,切下子球,進行扦插繁殖。子孫球打插以前,可根據種球的多少,製作木箱苗床,規格為長約50-60厘米,寬約30-35厘米,高約20-25厘米。基質可用純河砂4份、砂質園土4份、森林腐葉士2份配製。配好後再經曝昞消毒,便可上床使用。扦插時,挑選生長強健、球體端莊、色澤鮮綠的子球,用鋒利快刀切離母體,切口塗抹潔淨的草木灰或少量的硫磺粉、進行傷口消毒,再把種球置陰涼通風的乾燥處,存放1-2天,待傷口乾縮後便可進行抒插。扦插時,土壤要刮平壓實,手指插穴,再把子球植於穴上,栽培要淺,周圍壅土築緊使種球穩立土壤表面。扦插後用細孔噴壺噴一次表面水,將泥土表面濕潤即可。苗床上覆蓋玻璃,置於溫曖的散射光照處,每天2-3次進行霧狀噴水,減少插穗水分蒸發,一星期後可把水澆透,早晚進行弱陽光照射,苗床溫度控制在20-25℃,一般15-20天,就有根原體出現,30天左右就能長出新根。

播種

用播種的方法繁殖子孫球,簡便易行,同時,一次就能培育出大量的種苗。用播種培育子孫球,長勢旺盛,壽命最長。如果進行人工授粉,變異後還能培育出優良的新品種。但是,要使播種成功,則必須按照操作程序,運用播種技術,精心播種。精心管理,才能獲得成功。子孫球有較強的自生能力,在曠野山區,它能自生自長,成為群體。園林部門進行人工培育,方法也很簡單。一般溫室可隨采隨播,苗床可用大口淺盆,基質可用蛭石和珍珍岩,如果沒有這兩種材料,也可用純河砂5份、砂質菜園土3份、森林腐葉土2份配製。但是,播種以前,對種子、花盆和土壤,要嚴格進行消毒處理,防止幼苗發生軟腐病、猝倒病。操作時,土壤要整細過篩,上床刮平壓實,再把種子均勻地播種在苗床內,覆土厚度一般為種子直徑的2倍。再用噴霧器把水噴透,苗床上覆蓋玻璃,置於蔭蔽溫暖處。子孫球播種後的管理,主要是保持基質濕潤,苗床溫度控制在20-25℃。子孫球種子胚芽出土2個月後,就可進行間苗。為了使幼苗健壯成長,最好60-80天就進行一次翻栽,以培育健壯、發達的根系,這對子孫球今後定植生長特別有利。[1]

栽培技術

上盆栽植

子孫球最宜盆栽。要經常轉動花盆,調節其長勢。子孫球盆栽,宜在4月中下旬進行。栽培前,要選大小適宜的土陶花盆。基質可用粗河砂3份、砂質園田土2份、森林腐葉土2份、堆積的腐殖土5份、老牆石灰土1.5份配製,配合時再加少量的過磷酸鈣、骨粉蛋殼粉,充分混合,曝曬數日,進行高溫和紫外線消毒,便可上盆使用。操作時,盆底要用碎盆片覆蓋,木炭塊作排水層,上面再填培養土。栽培時,挑選生長健壯的種球,帶土團撬起。基質要刮平落實,用竹筷打孔,將種球端正地栽培在花盆中央,周圍壅土紮緊,使之不偏不歪,穩定在盆土表面,澆一次定根水。同時,澆水後還要檢査,種球是否偏離,如出現歪倒,還要扶正加土緊扎,使之穩固。最後把花盆置於半蔭蔽處,緩苗5-7天,待其恢復生機後,便可進行正常管理。

水肥管理

水份:子孫球有較強的耐早能力,最怕花盆底部水漬。但是,置於陽台、窗台上蒔養的植株,也要隨時補充水分,滿足植株生長對水分的要求。因此,澆水是養好植株的重要一環。如果土壤中長期缺水,植株的吸收受阻,球體生長停滯而發育不良;如果水分過多,土壤通透性差,植株長期進行無氧吸收,也會導致根系腐爛,嚴重時全株死亡;水量適度,則生長繁茂。子孫球澆水第一原則是「見濕見干,干透澆透」。也就是說,澆水要比一般花卉要少一些。洗水的第二原則是「兩多兩少」,即生長季節澆水要多,夏季半休眠時澆水要少;噴水次數要多,冬季體眠期澆水要少,保持土壤干潤即可。從長期蒔養的實際情況來看,澆水過多時,則出現爛根。症狀是:球體生長點停止生長,體表皮色失去光澤。若遇這種情況,要立即倒盆栽,切除腐爛根系,切口塗抹少量硫磺粉消毒,待傷口乾縮後重新進行栽培,否則腐爛蔓延,還會造成整株死亡。

施肥:子孫球也喜肥,但不喜濃肥,對肥料的需求,要少於一般花卉。子孫球性喜固體肥料,每年翻盆換土一次,加足禽類干糞、過磷酸鈣、骨粉等固體肥料,土和肥的比例,一般為10:1。同時,栽培前要充分混合,栽培時,根系接觸處最好填上沒有加入肥料的培養土,以免損傷根系。放置在窗台和室內蒔養的植株,可用市場上出售的育花肥片或營養液,有效地進行澆灌,滿足植株在生長期對養分的需要。

溫度光照

一般家庭春季可把花盆置於東西向的陽台或窗台上蔚養,使之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花多果多,提高觀賞價值。夏季可把盆花放在光線較強的室內蒔養,早晚置於東西向的陽台,進行朝陽和晚霞的照射,這樣就能滿足它夏季的光照。秋冬兩季,可把花盆放在南向的窗台上或窗台內蒔養,以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並經常用10-15℃的溫水沖洗球體,這樣更有利於植株採光,提高光合效應,使其株體更加鮮艷美觀。

子孫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水分、養分、光照都比較充足,植株便繁茂地進行生長,孕蕾開花。當氣溫上升到35℃以上時,生長速度減緩。如果夏季氣溫繼續上升,氣溫高達38℃以上時,植株便進入夏季休眠,這時要進行遮蔭降溫。秋季是子孫球的第二次旺盛生長期,如果氣溫在25℃左右時,可將植株置於陽光下,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植株生長。冬季把花盆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5-8℃,土壤保持干潤,子孫球就能安全越冬。

主要價值

子孫球是仙人掌科植物中生性極為強健的觀賞球。株體鮮綠色,花蕾呈現鮮紅色,最美好的形態是它欲放未放的身影,晶瑩剔透,置於陽台、窗台蒔養,是裝飾几案、書桌的佳品。

植物文化

一般生長2-3年的球體上,都有聚集簇生的子球,疊壘成群,故而獲得「子孫球」的美名。鮮艷奪目的花朵,綴滿球頂,形成壯麗的花冠,因而又稱為「王冠球」。

子孫球仙人球花語

子孫球在生長的過程中,非常容易生出仔球,所以人們根據其生長特性而取名子孫球,所以子孫球仙人球花語就是多子多福。這個寓意是非常好的,在這個年輕人不孕不育的越來越多,養個子孫球說不定就能夠早生貴子。[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