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婺源縣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婺源縣圖書館成立於1959年,後為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三館合一。1984年獨立,館舍位於婺源縣老武營廣場;2009年遷於紫陽鎮步行街(原紫陽一小)內;2017年新館建成,位置在紫陽鎮清華路,占地10畝,用地及土建投資3000萬。2009年被文化部評為三級圖書館,2013年參加笫五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獲得二級圖書館[1]。縣圖書館人員編制7人,實有人數6人。

基本介紹

婺源縣圖書館成立於1959年,後為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三館合一。1984年獨立,館舍位於婺源縣老武營廣場;2009年遷於紫陽鎮步行街(原紫陽一小)內;2017年新館建成,位置在紫陽鎮清華路,占地10畝,用地及土建投資3000萬,室內提升改造(含數字智能化設備)2500萬,總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投資共計5500萬,2018年初建設完成後,在硬件和軟件上得到了質的飛躍,以爭「全市第一、全省一流、國家一級館標準」的目標要求進行打造。現圖書館不再僅僅停留在傳統性質上的紙質借閱,而是通過文化+科技的創新,將由智能化自助借閱、機器人、VR體驗、虛擬書法、移動數字借閱、多屏學習,互動體驗等功能構成智慧體驗區,集學習和娛樂為一體,結合當代科技運用,突顯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2009年被文化部評為三級圖書館,2013年參加笫五次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獲得二級圖書館。縣圖書館人員編制7人,實有人數6人。

展廳展館

主要有:普通圖書借閱室、報刊閱覽室、少兒借閱室、親子活動室、視障閱覽室、數字體驗室、電子閱覽室、電子培訓室、地方文獻室、茶文化主題圖書館、采編室、剔舊過刊庫房、古籍庫房、古籍修復室、多功能報告廳、室外中庭休閒閱讀區、文化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縣公安局禁毒教育基地等。

實用信息

讀者服務

2000-2005年圖書外借總量10萬餘冊,流通人次10.5萬人。送書下鄉10次。編印《婺圖科迅》300冊下發農村,為農民讀者提供科技信息服務。

2006年圖書館實行開架服務,吸引了更多的讀者,2006年-2008年6月圖書外借增加到12萬餘冊,年流通人次13萬人。送書下鄉7次。

2009年7月,圖書館全年365天對讀者開放,所有場所設施(包括圖出外借,報刊閿覽室,少兒閱覽室以及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報告廳)等全部免費為讀者提供服務。2009至2014年,書刊總流通24萬人次,書刊外借29.5萬冊次,2011至2014年建成3個分館。館外書刊流通總人次1萬餘人次,書刊外借1.9萬冊次。舉辦講座[2],展覽,培訓,圖書推廣等讀者活動80場次,參與人數1萬人次。

2015年-2017年,書刊總流通30萬人次,書刊外借39.5萬冊次。1個圖書流動服務組,服務足跡遍布全縣18個鄉鎮。館外書刊流通總人次2萬餘人次,書刊外借2.9萬冊次。舉辦講座,展覽,培訓,圖書推廣等讀者活動115場次,參與人數2萬人次。

視頻

婺源縣圖書館 相關視頻

婺源縣圖書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紅色誦讀會
婺源縣圖書館校園聯盟詩歌朗誦比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