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嬰兒(徐志摩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嬰兒》是徐志摩創作的一首詩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嬰兒

文學體裁:詩歌

創作年代:近代

作者:徐志摩

作品原文

我們要盼望一個偉大的事實出現,

  我們要守候一個馨香的嬰兒出世:

  你看他那母親在她生產的床上受罪!

  她那少婦的安詳,柔和,

  端麗現在在劇烈的陣痛里變形成不可信的醜惡:

  你看她那遍體的筋絡都在她薄嫩的皮膚底里暴漲着,

  可怕的青色與紫色,

  象受驚的水青蛇在田溝里急泅似的,

  汗珠站在她的前額上象一顆彈的黃豆。

  她的四肢與身體猛烈的抽搐着,

  畸屈着,奮挺着,糾旋着,

  仿佛她墊着的蓆子是用針尖編成的,

  仿佛她的帳圍是用火焰織成的;

  一個安詳的,鎮定的,端莊的,美麗的少婦,

  現在在絞痛的慘酷里變形成魔鬼似的可怖:

  她的眼,一時緊緊的闔着,

  一時巨大的睜着,

  她那眼,原來象冬夜池潭裡反映着的明星,

  現在吐露着青黃色的凶焰,

  眼珠象是燒紅的炭火,

  映射出她靈魂最後的奮鬥,

  她的原來朱紅色的口唇,

  現在象是爐底的冷灰,

  她的口顫着,撅着,扭着,

  死神的熱烈的親吻不容許她一息的平安,

  她的發是散披着,

  橫在口邊,漫在胸前,象揪亂的麻絲,

  她的手指間緊抓着幾穗擰下來的亂髮;

  這母親在她生產的床上受罪:

  但她還不曾絕望,

  她的生命掙扎着血與肉與骨與肢體的纖微,

  在危崖的邊沿上,

  抵抗着,搏鬥着,死神的逼迫;

  她還不曾放手,

  因為她知道(她的靈魂知道!)

  這苦痛不是無因的,

  因為她知道她的胎宮裡孕育着一點比她自己更偉大的生命的種子,

  包涵着一個比一切更永久的嬰兒;

  因為她知道這苦痛是嬰兒要求出世的徵候,

  是種子在泥土裡爆裂成美麗的生命的消息,

  是她完成她自己生命的使命的時機;

  因為她知道這忍耐是有結果的,

  在她劇痛的昏瞀中她仿佛聽着上帝准許人間祈禱的聲音,

  她仿佛聽着天使們讚美未來的光明的聲音;

  因此她忍耐着,抵抗着,奮鬥着……

  她抵拼繃斷她統體的纖微,

  她要贖出在她那胎宮裡動盪着的生命,

  在她一個完全,

  美麗的嬰兒出世的盼望中,

  最銳利,最沉酣的痛感逼成了最銳利最沉酣的快感。

作者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1]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國文壇上曾經活躍一時並有一定影響的作家,他的世界觀是沒有主導思想的,或者說是個超階級的「不含黨派色彩的詩人」。他的思想、創作呈現的面貌,發展的趨勢,都說明他是個布爾喬亞詩人。他的思想的發展變化,他的創作前後期的不同狀況,是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關聯着的。[2]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3]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着密切的關係,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曾經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着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一定的藝術技巧。從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動(尤其是文學方面的活動),他確實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對新詩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是,他們過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後期思想和創作都發生危機。[4]

作為那個時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他與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噓,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熱烈而深情,卻又坎坷多舛(新華網評)。[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