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福特萬格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福特萬格勒
藝人或藝術家
出生 1886年1月25日
德意志帝國柏林
逝世 1954年11月30日(68歲)
代表作品 三部交響曲,鋼琴協奏曲

威廉·富特文格勒(德語:Wilhelm Furtwängler,1886年1月25日-1954年11月30日),德國指揮家作曲家
1922年,福特萬格勒成為柏林愛樂音樂總監,他將自己視為德奧音樂的傳人,總是能完美的詮釋貝多芬布拉姆斯布魯克納等人的作品,相當具有權威性。[1]

生平

富特文格勒出生於德國柏林,其父親是柏林大學的考古學教授,母親則是一位畫家。父母親特意讓他從正規學校中退學,改聘一些當時著名的學者,如考古學家寇蒂斯、音樂學家萊茲勒等作他的家庭教師。在這些名師的教導下,富特文格勒受到了全面而紮實的藝術教育,為他往後的音樂生涯奠下良好的文化根基。

富特文格勒在接觸到音樂後,便很快對其著迷。而事實上,他在幼年時便顯露了卓絕的音樂天賦:早在1896年,他十歲時,便創作了《小提琴奏鳴曲》、《第一弦樂四重奏》等作品。17歲時,創作並發佈了其《D大調第一交響樂》,但首演卻慘敗;加上父親的離世,使他不得不考慮其前途。最終,他決定了當一名指揮家。1906年,二十歲的富特文格勒首次走上了指揮台,指揮慕尼黑凱姆樂團演奏了布魯克納《第九交響樂》、貝多芬《大廈獻禮》序曲及自己的《B小調第二交響樂》等複雜艱深的樂曲,一鳴驚人,開始了其指揮生涯。富特文格勒是德國老資格的指揮代言人。相對於其作曲,他作為指揮家就成功多了(儘管他至死也認為自己是一個『會指揮的作曲家』)。其作品目前能聽到的不多,只有他的第二交響曲

1922年,富特文格勒接替逝世的指揮巨匠尼基什,成為柏林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為柏林愛樂的發展獻出了不可代替的貢獻;並兼任維也納愛樂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常任指揮,直至去世。同時,他也是瑞士盧塞恩音樂節藝術指導

在三十年代,富特文格勒便被認為是當世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指揮大師。在希特勒上台後,富特文格勒對其文化政策十分反感,曾公開與納粹的『文化衛士』對抗,如拒絕在音樂會上行納粹舉手禮等。1934年,納粹禁止著名作曲家欣德米特的歌劇《畫家馬蒂斯》上演,並藉此掀起一場政治狂瀾;富特文格勒在此時毫不猶疑地站在興德米特一邊,並向納粹當局表示強烈的抗議;結果遭到納粹解職,這便是著名的欣德米特事件。至1935年才懾於其巨大威望而恢復其職務,並受聘於帝國文化部。1942年為慶祝希特勒生日演奏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聯軍後來以此反覆詬病富特文格勒。[來源請求]而且很多藝術家對他此行為表示悲憤。如托斯卡尼尼便說:「在作為藝術家的富特文格勒面前,我願意脫帽;但在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富特文格勒面前,我卻要戴上兩頂帽子。」但也有人認為,他在帝國任職期間,掩護幫助了大批猶太指揮家出國,包括華爾特克倫佩勒等大師級藝術家。因此其屈身於帝國旗下目的並非為虎作倀,而是偉大的人道主義行為。而事實上,柏林愛樂樂團在戰時沒有一個團員被徵去服兵役;而他與柏林愛樂在戰時的音樂會,也成了飽受戰禍之苦的柏林居民的最大安慰。

戰後,經小提琴演奏家梅紐因的幫助,富特文格勒在柏林和維也納被非納粹化,再經盟軍審查批准,他很快恢復了演出活動,並分別在德意志留聲機公司和 HMV(EMI Classics 的前身)錄下了很多傳世錄音。戰前和大戰期間,富特文格勒也有不少錄音;而他的戰時錄音,有很多更是被喻為無法超越的典範。

1954年11月30日,富特文格勒病逝於巴登-巴登附近的艾博施坦因堡(Ebersteinburg),享年六十八歲。他被安葬於海德堡南郊的山頂墓地(Bergfriedhof Heidelberg)。

評價

作為上世紀最偉大的指揮大師之一,富特文格勒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以他爲代表的德國酒神指揮風格兼具浪漫主義色彩,與托斯卡尼尼那客觀理性、忠於原意的阿波羅式風格大大影響了後世的指揮;他演奏往往並不僵死於音符和標記本身,而是在深入地考察作品本身之後,將音符背後的音樂真意呈現出來。所以這樣的演繹在顧及原作的風格及結構上卻有著更加鮮活的生命和內在統一的平衡。雖然富特文格勒的指揮技術與今日的精確風格相去甚遠,甚至被人描繪成為不停的顫抖,比如每次在重拍拍子上都是把幾個動作連在一起,結果是一連串難以辨認的抖動,但他本身卻有著一種難以說明的、磁石般的魔力及超人的音樂說服力,能凝聚、刺激樂團演奏出超過其本身水平的演奏。種種,均構成了他卓爾不凡、後人難以企及、模彷的獨特風格。

正如許多老一輩大師一樣,富特文格勒不太喜愛錄音,認為錄音不能確切表達音樂,但他留下的有聲資料卻恐怕是老一輩大師中最多的一位:僅貝多芬、布拉姆斯的交響樂錄音便能分別輕易湊成兩套全集;還有其他留下的錄音有:瓦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尼伯龍根的指環》,貝多芬的《費德里奧》,與小提琴家梅紐因合作的貝多芬、布拉姆斯、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等。

其他

富特文格勒1951年在拜羅伊特節日劇院錄製的貝多芬第9交響曲,演出時長74分鐘,CD的長度正是由此而定的。[2]


延伸閱讀

  • 威廉·福特萬格勒 Template:Wayback
  • Recording: Beethoven's Ninth Symphony of greater importance than technology (c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