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威廉·福克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納(美國著名作家)

威廉·卡斯伯特·福克納, 生於1897年9月25日,卒於1962年7月6日,美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為美國文學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在其創作生涯中,他寫作了19部長篇小說、125篇短篇小說、20部電影劇本、一部戲劇,約克納帕塔法系列小說是其中的代表。1950年,他因為「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而獲得1949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福克納出生於密西西比州新奧爾巴尼一個沒落的莊園主家庭,5歲時隨家人遷至牛津,一生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這個小鎮度過。他從小愛好閱讀,但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只在密西西比大學待了一年多。之後短暫遊歷過歐洲。1920年代末期開始以寫作為業,30年代曾為好萊塢寫電影劇本解決經濟問題。他的作品在歐洲卻得到一些青年作家的注意。1946年,馬爾科姆·考利編選的19卷本《袖珍本福克納選集》出版,福克納得到了評論界的廣泛承認。

福克納的作品風格多變,常常不按照時空順序來組織情節,讓人與人、事物與事物、過去與現在進行對照,產生出意義的無限可能。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威廉·福克納 逝世日期 1962年7月6日
外文名 William Faulkner 職 業 作家
國 籍 美國 主要成就 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普利策獎小說獎(1955、1963)
出生地 美國 密西西比州 代表作品 《喧譁與騷動》《我彌留之際》《押沙龍,押沙龍!》
出生日期 1897年9月25日

生平

1897年9月25日,威廉·福克納出生於密西西比州新奧爾巴尼,是家中長子。

10歲的時候,福克納已經開始閱讀莎士比亞狄更斯巴爾扎克康拉德等人的作品。12歲的福克納繼承了父親對馬匹的喜愛,也常參加合唱、打棒球,還學習了繪畫。

1917年4月,埃絲特爾突然與大她7歲的青年康奈爾·富蘭克林結婚。

1920年的夏季,他整日讀書寫作,還與鄰居、英語教授卡爾文·布朗成為好友。

1924年年底,福克納在新奧爾良會見了舍伍德·安德森,安德森是福克納在紐約書店僱主的丈夫,從此便與安德森往來密切。

1925年7月,福克納與畫家斯普拉特林搭乘輪船遠赴歐洲,8月2日抵達熱那亞

1928年春,他開始寫第三部關於康普生家族的小說《黃昏》,這就是後來的《喧譁與騷動》。

1929年1月,獻給舍伍德·安德森的小說《沙多里斯》(刪改過的《墳墓里的旗幟》)出版了。

1931年1月11日,福克納的女兒亞拉巴馬出世,然而很快就夭折了。

1933年1月,他拒絕了貝內特·塞夫要他為《喧譁與騷動》特別版寫序言的要求,即使有更多報酬。2月,他參加了飛行培訓,之後又在好萊塢買下一架飛機。5月根據《聖殿》改編的電影《譚波爾·屈萊克》的故事與觀眾見面。

1939年1月,他成為全國文學藝術研究院院士,還登上了《時代 (雜誌)|時代》周刊封面。

1942年7月,福克納重新回到了好萊塢。他有時與梅塔在一起,有時參與各種社交活動。大量的戰爭劇本成了他這時的任務,比如《解放者的故事》、《擲彈手的生與死》和《交戰吶喊》。

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9年1月,福克納致函考利商談《去吧,摩西》的出版。

1950年11月,福克納在與阿爾貝·加繆弗朗索瓦·莫里亞克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約翰·斯坦貝克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角逐中獲得了上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1951年2月,福克納發表了後來被收入《寓言》的短篇《盜馬賊筆記》,並應霍克斯之約幫改《上帝的左手》劇本,到好萊塢與梅塔重溫舊情,這是他最後一次為好萊塢工作,也是薪酬最高的一次。3月,獲得國家圖書獎。4月先後赴倫敦和巴黎,與一些出版商見了面。5月又蒙法國總統樊尚·奧里奧爾頒發榮譽團勳章。6月將《修女安魂曲》送去發排,一位舞台監督米爾·艾爾斯準備將其改編成舞台劇,7月改編完成。1952年3月,他受邀去了法國,出席了「20世紀文化節」。

1954年,他訪問了英國、巴黎和聖保羅等地,4月發表了非虛構文章《密西西比》,介紹家鄉歷史和作者的童年及作品。

1957年2月,福克納成為了弗吉尼亞大學的駐校作家。3

1959年1月,他完成了《大宅》,《修女安魂曲》在紐約約翰·戈爾登劇院演出,這是該劇在美國首演。

1962年2月,福克納收到白宮的邀請,要他連同其它5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出席約翰·肯尼迪總統主持的晚宴,福克納答覆說:「在我這樣的年紀已經太老,不宜走這麼遠的路去和陌生人一起吃飯了」。5月赴紐約接受了美國藝術文學學院小說金質獎章。

個人影響

作為20世紀美國南方文學的核心人物,福克納直接影響了包括杜魯門·卡波特、弗蘭納里·奧康納科馬克·麥卡錫拉里·布朗在內的眾多南方作家。羅伯特·佩恩·沃倫曾說,「他告訴我們如何在這些素材上創造文學,他的力量太強大了。」[1]比如卡波特,他繼承的主要是福克納的情調,其作品中往往會出現輕飄飄的、夢幻般的性愛。[2]喬伊斯·卡羅爾·歐茨繼承了他的哥特式風格,而他對某一地域上相互糾纏的人物的描寫模式則影響了路易絲·厄德里奇霍華德·弗蘭克·莫舍等人的創作。[1]

人物評價

福克納逝世後,其聲望在美國穩步上升,密西西比大學每年都會舉辦福克納學術研討會。另外還出版有匯集評論成果的論文集《福克納評論二十年》(1951)、《福克納評論三十年》(1960)、《福克納評論四十年》(1973)和《福克納評論六十年》(2002)。[3]他逝世不久南方作家艾倫·泰特曾撰文說福克納「是亨利·詹姆斯之後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福克納是國際小說流派的偉大的楷模之一,這一流派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經把亞里士多德的關於悲劇是行動而不是品質的教條顛倒過來……我認為威廉·福克納和他本國的霍桑和詹姆斯並駕齊驅」。[4]約翰·韋斯利·亨特的《威廉·福克納:神學張力中的藝術》(1965)考察了南方宗教因素對其作品的影響。[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