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台縣三合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天台縣三合中學地處天台縣三合鎮黃務村,始建於1958年,其前身是天台三合中學,後與三合鎮原靈溪中學、港南中學合併,現校名為天台縣三合中學。是天台縣東部一顆閃爍着無限光芒的教育明珠。學校服務人口36000餘人。學校占地面積407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6847餘平方米,體育場地 13800平方米 ,綠化面積3100餘平方米。現有32個教學班,在校生1472人,在編教職工101人。

辦學宗旨

學校一直努力於打造天台縣農村特色品牌學校,致力於「小班化 ,大教學」,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合作」為辦學宗旨,以「勤勉、奮進、拼搏、進取」為校訓。學校教育科研蔚然成風;校本培訓紮實有效;人文關懷深入人心;大教學思想貫穿始終;安全工作時刻緊抓;民主建設卓有成效。學校運用線塊結合的管理模式,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統籌兼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奮進取。學校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以飽滿的精神和頑強的鬥志,不斷開拓創新,努力開創農村教育新局面,為辦好農村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鬥。

辦學規模

天台縣三合中學(新校園)座落在三合集鎮西北面,背倚妙山,面臨「上三」高速公路,距洋頭出口處約300米。我校規範較大,新校園占地面積有35000多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有5540平方米,美化綠化面積約有3300平方米。現有30個教學班,1650餘人在校學生,教職工96人,其中一級教師有15人,二級教師有48人。校園裡建有300M田徑場,兩幢可容納48個教學班的教學大樓,一幢擁有800張床位的學生公寓樓及餐廳。占地750平方米的綜合實驗大樓正在建設之中。開設了4個實驗室,一個計算機室,一個圖書室和廣播系統等。

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平坦的水泥路伸向校園各處,草坪、假山、奇石、竹林、盆景和彩磚平台,相得益彰,展示了現代花園式學校的風采。一年四季,校園裡,綠茵可愛,花香陣陣,體現了良好的育人環境。縣教育局組織了小學校長到我校考察校園綠化美化硬化建設,得到一致好評。

自1958年創辦以來,我校一直擁有有較高的辦學信譽。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更是逐年穩步上升。1999年出了「中考狀元」,2000年考入天中就有35人,2001年亦有41人考入天中,驚動了全縣各級領導。這與我校堅持「一切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生命」、自加壓力、負重拼搏的辦學精神分不開的。

育人隊伍

首先,加強師德行風[1]建設,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育人隊伍。我校一直十分重視建設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業務精通,有較強指揮決策能力」的校領導班子。深入開展人事制度,選拔優秀教師擔任領導職務,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和指揮決策能力,常抓師德行風建設,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競爭意識,嚴禁校內賭博和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發揚「敬業愛崗,樂於奉獻」的育人精神,以「托起明天的太陽」為已任,增強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和民主管理意識,造就了一支高素質的育人隊伍。

獲得榮譽

其次,堅持德育為首,嚴抓常規管理。結合國家時事,開展以愛國主義為內容的主題活動,陶冶學生高尚情操,進行理想教育。確立陳幫清烈士墓地為德育基地,進行基礎道德教育。開展三項競賽活動,加強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2]。推進「警校共建」活動,增強學生安全法制意識,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最次,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開展理論學習,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和質量觀。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嚴格「教學五認真」督查活動。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提倡創新教育、研究性教學,拓寬教法、學法、諮詢等課題研究領域,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重視全、音、美、勞教學,着實推進素質教育,取得優異成績。每年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我校都有很多獲獎人次,如2001年獲初二英語奧賽二等獎1人,三等獎1人;獲縣初三自然競賽二等獎2人,三等獎1人;並囊括二級學校縣初二自然競賽前五名。2000年奪得縣初中甲組男籃冠軍。2001年天中在我校錄取體育特招生5人等。我校2001年7月被台州市教育委員會評為「台州市農村普通中小學示範學校」。2001年1月被天台縣委、縣人民政委評為2000-2001年度的文明單位。2001年3月被三合鎮委員會、鎮政府評為2000年度先進單位,2000年度被評為縣治安安全單位、縣先進團支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達標學校等等。

今後,我校將再接再厲,與時俱進,及早建成集「圖書、教科研、實驗」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大樓,建好多媒體教室,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一步規範校管理,提高教科研能力,再創教育輝煌,努力把我校建設成為「辦學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的省農村示範性初中。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師德師風?,搜狐,2018-07-22
  2. 淺談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品略圖書館,2018-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