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邑縣高山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邑縣高山小學全稱大邑縣三岔鎮高山小學,地處大邑、邛崍交界處的高山社區,距縣城23公里。學校占地面積22133平方米,於2009年8月圓滿完成災後標準化重建,設備設施已經按照相關規定配齊配全。現有1——6年級各一個班,學生240人;教職工25人,附屬幼兒園[1]1所,幼兒92名。

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志存高遠、心懷包容、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實施了以「愛的教育 田園文化」為特色的辦學實施方案,確立「質量、文化、安全」的工作思路,用發展統攬全局,從隊伍建設、質量提升、文化打造、安全穩定四個方面着力,重點開展工作。

教學質量

1、加強控流防輟工作,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學校高度重視控流防輟工作,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具體的控流措施,採取「分班包鞏固,分隊包入學」的具體辦法,確保了適齡兒童全部入學。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師資水平。

學校成立教師繼續教育[2]工作領導小組,保證生均公用經費的5%用於教師培訓,積極採取各種激勵措施,通過各種渠道,讓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全體教師完成了規定的培訓任務;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深度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

3、踐行素質教育。

我校牢固把握德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靈魂」地位,以基礎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為抓手,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提高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整體水平。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堅持正面教育,有機滲透德育。注重創新,豐富德育活動形式,培養文明學生。抓好每個月的主題教育,開展節日感恩活動、綠色環保教育,積極參加藝術節活動,成績顯著。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繫,調動各界參與,發揮整合優勢,三位一體,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提高了德育教育效果。特別重視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以及留守兒童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導和該類家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制定了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的具體措施,在每個班開展了幫護留守兒童的工作,效果明顯。

4、強化過程管理,落實「四抓」,提升教學質量。

一抓思想引領,激發教師工作熱情;二抓課堂質效,樹立課堂教學效益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開展學月評教會,讓教師談班級管理、學生談學習得失,年級組教師之間充分交流,班與班之間、科與科之間相互協調,形成了教育、教學、管理的合力,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三抓學生輔導,要求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及知識的掌握程度,對照學生的培養發展目標,找准輔導點,認真輔導,紮實每一位學生的「雙基」;四抓質量考核,強化質量意識。

經過努力,我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高,贏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良好聲譽。

5、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以研促教。

我校結合實際,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中心環節,扎紮實實地開展科研工作。在認真調查研究本校師資和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確立了《農村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方法指導的研究》的科研課題,並且成功申報為縣十一.五科研規劃課題,在我縣教研室、川師大學者、教授的指導下,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科研效果十分明顯,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行為發生了根本轉變,正向專業化邁進。

學校全體教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思想,不斷加強師生安全教育,確保了安全穩定。

辦學特色

以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進行「愛的教育」,以「尊重、理解、關心、熱愛」為基本內容,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為基本要求,發揚「自愛、自尊、自強」的精神,追求「愛集體、愛祖國、愛人類、愛自然」的自我道德責任

我校根據「愛的教育」的內涵,設置標誌牌、牌匾、名人畫像、名言警句等,豐富物質文化;設計校徽,譜寫校歌,豐富精神文化;進行校園的綠化和美化,對學校12個較大的綠化帶分給相應的班級和教師辦公室,讓他們收集集體的意見進行了綠化,分別種植有特色的農作物,取特色名稱,形成了種植特色;精心布置辦公室、教室,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營造「愛的教育」的校園文化氛圍。

開展教師、學生讀書活動,閱讀「愛的教育」相關書籍,讓教師、學生認識「愛的教育」,理解「愛的教育」的內涵,激發愛的動力。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創設愛的環境,營造愛的氛圍,讓學生感受愛;以活動為紐帶,開展「愛在身邊」系列活動。如:組織教師獻愛心、送溫暖、慈善一日捐、師生結對、開展「愛的教育」演講比賽、評選「愛心大使」等活動,喚醒了學生愛的意識,讓學生理解愛,學會愛,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愛。讓學生從細微處着手,耕耘愛、播灑愛,體驗並保持愛的幸福和快樂,激起愛的熱情,懂得和學會愛並奉獻愛,實施愛的行動,養成了愛的習慣。例如開展了「大手拉小手「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一個教師與多個留守兒童結對拉手,在學業上、思想上、生活上進行全方位的幫扶,開展「快樂生日」主題班隊活動,為留守兒童過生日,指導孩子讀一本好書,引導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定期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豐富「留守學生」的精神生活等等。

老師們傾注愛心,陪伴孤獨。師愛,如冬陽,溫暖着留守兒童冷漠的心靈;師愛,如春風,吹開了留守兒童歡樂的生命之花。如在母親節來臨之際開展「三個一」活動:向媽媽說一句祝福的話,送上一個小禮物,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這些活動,將愛的思想轉化為教師、學生的自覺的行動,實現了「愛的教育」的意義。我校以「愛的教育 田園文化」創建為特色,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增強校園生機與活力,逐步實施綠化美化,形成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圍。

發展前景

今後,我們將以進一步轉變教師觀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深度提升。強調對青年創就業能力的培養,以培養具備創業與就業能力的「 新職業、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技能」四新人才為目標,讓學子們學到最實用最高端的技能,為他們無憂就業創造最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發布通知,幼兒園將迎來重大改革,家長:喜從天降 ,搜狐,2020-12-10
  2. 學院簡介 ,北京外國語大學繼續教育學院